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從此再無「國際學校」?

上海從此再無「國際學校」?

看完標題,想讓娃走出國路線的家長是不是覺得「粗大事」了?!不要慌,事情是這樣的: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做好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有關工作的意見》要求,近期上海市教委對21所外國人在華開辦的「國際學校」進行了更名。更名各校自2017年3月28日起將根據要求統一對外標識,做好更名掛牌、招生等事宜。

實際上,這個要求早在2015年就已經由教育部提出了: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只能使用一個名稱,其外文譯名應當與中文名稱相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名稱應當反映不同國別普通教育的性質、層次和類別,不得冠以「中國」「中華」「全國」「世界」「全球」等字樣,名稱前應加上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名稱,同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必須作為學校名稱後綴使用。

上海現有21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幼兒園),更名名單如下(簡單看看,重要的在後面)

上海現有21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幼兒園)更名名單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出現的涉外辦學的特殊形式。之前國家對於這一塊的管理是有些無序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漏洞。雖然今天的公示只是針對名字的整改,但從《意見》的文件指示來看,後續將會出台更多的舉措來規範涉外學校的招生入學,保障外籍孩子在滬接受教育的權利。

說到這,有些想讓孩子未來走出國路線的國內家長可能會問了,整改對國內孩子選擇那些有國際課程的學校有影響嗎?

其實這是個普遍性的問題,相信不少家長對國際學校、XX學校的國際部、雙語學校一直都「傻傻分不清楚」,我們區分一下您就明白了:

外籍人員子女學校VSXX學校國際部VS民辦雙語學校

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原國際學校)

主要招收對象為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域內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員(含港澳台)的隨行子女(外籍)。可實施學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學教育,主要由外國人開辦,完全採用外國的教育教學模式。

上述的21所要求改名的學校就屬於這一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貴族學校或土豪學校。

一般來說,由於國籍的限制,國內的孩子是不能報考這些學校的。以往也有部分家長為讓孩子就讀這類學校而大費周章,通過改換孩子的身份以求得入學的資格的情況。但真正能做到的也只是極少,主要是一些有權有勢的家庭,或者社會名流的子女。

根據招生對象國籍的不同,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課程大致可以分為5類:

A-Level課程,就是英國中學教育體系,主要針對去英國或者英聯邦國家,開設這類課程的比較多。

IBDP課程(簡稱IB),這些課程對開設學校的要求比較高,世界眾多名校普遍認可,因為課程難度接近美國高三階段內容,難度最大、入學門檻高。

AP課程(美國本科預科課程)。很多家長問到底讀AP課程還是IB課程。正確的說,AP課程很多是放在IBDP課程中一起學習的,因此AP與IB不衝突。很多家長會在中國高中課程基礎上輔修AP課程。

美國高中課程,引進美國高中文憑課程,但是每個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完全一樣。

BC課程,最主要是加拿大BC課程和安省課程。以3+0模式居多,畢業之後申請留學國家主要是北美和英聯邦國家。

二、XX學校國際部

從2008年起,上海的幾所一流示範性公立高中開始集中申請舉辦中外合作的項目班,提供國際課程和國際文憑課程。以上海中學的國際部為例(上海最早開設國際部的公立名校),它面向小學到高中全學段招生,並在高中階段開設AP和IB班。其他比較有名的還有:上海實驗學校國際部、華東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附屬第二中學國際部、復旦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附屬中學國際部、建平中學國際部、曹楊二中國際部等。(注意: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原則上招收對象也是外籍和港澳台的學生。)

圖片來自文章

對國際部學生來說,課堂語言也是除了語言科目以外都用英文,但是以中國老師為主,就語言環境而言,算是有一個過渡。公立學校開設的國際部,管理模式和學習壓力和國內學校基本一樣、學生多,競爭非常激烈。

三、民辦雙語(外國語)學校

這類學校由中國教育部批准,為體制內辦學(必須學習國內的課程,可參加國內高考),不過相比普通學校會更加註重外語能力的培養,也會提供一些國外原版的語言課程。它有偏向國內公立學校的一面,也有偏向外籍子女學校的一面,也有偏向國際班的一面,因此要對具體學校進行具體分析。

比如,類似浦東的平和雙語、閔行的協和雙語、長寧的包玉剛實驗、普陀的培佳雙語等一貫制民辦學校,雖然也必須上上海的本土課程,但是總體更偏向於培養未來走出國路線的孩子;而類似浦東的福山正達外國語、楊浦的上外雙語、民辦打一外國語等學校,則只是將外語作為特色,主攻的還是國內的高考路線。

另外,雙語學校的招生情況也比較複雜:有隻限國內孩子報考的、以國內課程為主的班型(如協和雙語學校的精英班);也有隻限外籍孩子報考的,以國際課程為主的班型(如世界外國語學校的國際部、PYP部等);還有不限國籍就讀的雙語融合班,可以選擇高考或出國「兩條腿走路」(如包玉剛實驗學校、平和雙語學校、協和先鋒班、福山正達雙語融合班等。

過去,有些民辦雙語學校為了方(hu)便(nong)招(jia)生(zhang),會對外稱自己是「國際學校」或者把一些不限國籍錄取的融合課程班叫做「國際部」。

但通過比較大家會發現,此「國際學校」並非「彼國際學校」,此「國際部」也非彼「國際部,因此是極不規範的。因此,這也是文章開頭這21所「真·國際學校」被要求更名的重要原因之一。去年,上海市教委也曾就這個問題約談了平和、包玉剛等一些雙語學校,並要求整改。

最後說兩句:國際學校改名之後,咱們就能更好地區分三者了。以後呢,在小學階段說到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就是指只招收外籍孩子,由外國人發起辦學的各類學校(就是上面提到的21所);說到國際部呢,就是公立高中和中介教育機構合辦的,幫助在滬外國學生(及部分國內學生)未來考入國外高校的學校。而跟我們中國籍孩子走出國路線最相關的「國際學校」,其實指的就是民辦雙語學校的一些特定課程和班型了。這樣比較您清楚了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匡正文化 的精彩文章:

《牽記》——跨世紀的上海情懷·奚志康不曾忘記
把上海做成手機壁紙,美得不可方物!

TAG:上海匡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