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家電企業多元化: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家電企業多元化: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近年來,以海爾、美的、格力為首的家電企業走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新路子,企業效益節節攀升,企業實力顯著增強。而以樂視、暴風影音的多元化,則是陷入泥潭,一片狼藉。

可見,企業的多元化擴張戰略,如同是一把「雙刃劍」,有可能給企業帶來錦上添花,使企業實力更上一層樓;也有可能成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甚至有可能成為包袱、累贅,嚴重拖企業發展的後腿。

企業要進行多元化擴張,必須深思熟慮,慎而又慎,切不可頭腦衝動,逞一時之快。否則的話,就有可能後患無窮,貽笑大方。

三巨頭擴張:蛇有蛇道 鼠有鼠路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在實行多元化擴張中,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風險與收益同在。多元化擴張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結果,沒有人能夠先知先覺,未卜先知,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而已。

正所謂「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在家電三巨頭海爾、美的、格力的多元化布局中,就是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先來看看格力。格力20多年專註於空調製造,從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到汽車空調,格力不斷追求創新與完美,把它做到行業巔峰。2015年,格力進軍手機行業,至今已發布了三款產品。由於銷量每況愈下,被稱為「一代不如一代」,引起熱議。2016年,格力又瞄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欲將珠海銀隆收入囊中,卻被董事會否決。今年2月,雙方簽訂了相互採購設備的《合作協議》。2017年,格力在董明珠帶領下加速向智能裝備領域擴張,並計劃2018年造2500台機器人。

目前來看,空調行業已經出現產業過剩的苗頭,因此格力提前進行多元化布局無可非議。但是,其最早所選擇的對象卻是已經成為紅海的手機領域,同樣出現產能過剩的苗頭,因此,銷量奇差也就在所難免。至於其布局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裝備領域,在當前重視環保以及國家支持機器人發展的環境下,有望給格力帶來實力的增長。

再來看看美的。美的收購全球四大機器人公司之一庫卡,被稱為美的進軍機器人領域的標誌。今年一季度庫卡表現靚麗,實現營業收入58億元,同比增長26%;凈利潤1.96億元,同比增長27%。目前來看,美的在小家電和機器人領域的擴張是卓有成效的,被業內人士認為是最為良性的多元化布局,預計美的在2017年的營收或將邁入2000億元。「美的這幾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長很快,和美的集團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有關。換言之,既能上銷量,又能實現較好盈利的產品多了。」產業觀察家劉步塵對媒體表示,「預計2017年美的營收會領先格力800億元以上,凈利潤差距也將逐步拉開。」

可見,正是由於美的的超前眼光以及快人一步的戰略布局,緊緊把握住了白電、小家電和機器人這幾個風口,提前進行布局,因此才迎來業績的快速增長,實現營收大幅超過格力,將格力遠遠甩在後邊。

在了解過格力和美的之後,作為家電三巨頭之一的海爾是怎麼推進多元化布局的呢?實際上,海爾從開始單一生產冰箱起步,在較短的時間內逐步拓展到家電、通訊、IT數碼產品、家居、物流、金融、生物製藥等領域,海爾的多元化布局與全球化戰略是密不可分的。現在,海爾集團通過海爾、卡薩帝、統帥、GE APPliances(簡稱「GEA」)、Fisher & Paykel、AQUA六大品牌為全球提供多元化的家電解決方案。不僅如此,海爾還雄心勃勃提出了打造「全球第一家電品牌」的目標。在這一目標的引導下,海爾在全球已經建立了10大研發中心、24個工業園、108個製造中心。

據歐睿國際的調查數據顯示,海爾大型家用電器2016年品牌零售量全球市場的10.3%,第8次蟬聯全球第一;同時,冰箱、洗衣機、酒櫃、冷櫃繼續蟬聯全球第一。2017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佔比45%,自有品牌佔比接近100%。

由此可見,海爾在戰略擴張中更加註重品牌的塑造,注重產品質量。海爾憑藉強大的研發、製造能力,提出打造「全球第一家電品牌」的目標。對正處於上升時期的海爾來說,這一目標不是空穴來風,更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在「中國製造」崛起的背景下,所做出的富有遠見的戰略布局。

樂視和暴風:「難兄難弟」 深陷泥潭

在了解過家電三巨頭之後,最後再來看看樂視和暴風這對「難兄難弟」的情況。

實際上,樂視和暴風無論是在業務還是產品上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同樣在多元化布局中陷入泥潭,至今仍未能走出來。對於這對「難兄難弟」來說,盲目進行多元化布局,是造成兩者今日資金鏈壓力的根源。

樂視、暴風基礎業務都發軔於視頻網站,上市後熱衷於生態圈的建設,發力互聯網電視、影視、體育、VR等板塊,經歷過高股價暴跌、負債難題、主營業務乏力、資金鏈壓力等危機,引起業界廣泛關注。近日,在媒體人評論熱帖中,暴風又被貼上了「縮小版樂視」、「下一個樂視」標籤。據choice數據顯示,暴風集團和樂視網2016年分別虧損2.4億元、2.2億元,也成為暴風和樂視上市以來首度虧損年。

由此可見,在家電企業的多元化布局中,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正所謂「有多大的腳就穿多大的鞋子,有多大的胃就吃多少飯」,如果不量力而行,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討苦吃。

怎樣才能錦上添花 而不是雪上加霜?

企業的多元化不可一蹴而就,也不能快刀斬亂麻,需要的是高瞻遠矚,超前思維。從家電企業的多元化擴張中,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編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企業進行多元化擴張,要量力而行。對企業來說,切不可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如果通過多元化戰略,最後卻沒有錦上添花,反而是雪上加霜,那麼這樣的多元化不要也罷。正所謂「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集中精力做好某項業務,比業務龐雜卻效益低下強得多。姜文也說過:步子邁的太大,小心扯著蛋。對於多元化擴張的企業來說,同樣也是如此。

其次,企業進行多元化擴張,選擇好領域至關重要。企業每一次的擴張,都意味著人力、物力、財力的付出。選擇好合適的領域進行擴張,就可以事半功倍,甚至收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美的對庫卡的收購就證明了這一點。否則的話,就會成為沉重的包袱,給企業帶來極大的壓力,格力造手機就是一個例子。

再次,企業在多元化擴張中,要把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對於家電企業來說,如果一味貪圖擴大規模,卻忽視了產品質量的把控,那麼就是捨本逐末之舉。就海爾的多元化來看,無論是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大家電,還是豆漿機、掃地機器人、電飯鍋等小家電,海爾發揚工匠精神,將每一件產品都打造成精品,由此才在世界上打響了「海爾」這一知名品牌。產品質量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基,唯有打牢根基,企業才能做大做強,除此之外,那就是緣木求魚了。

寫在最後:

企業在多元化發展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可以預料,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品牌意識的增強,家電市場上馬太效應顯現,家電品牌的集中度將會逐年提升,呈現出強者恆強的競爭狀態,這就需要企業更加註重品牌意識和產品質量意識,以免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壯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電網 的精彩文章:

科龍空調徵集青春表白語 話題營銷對位年輕用戶群
不盲目,不跟風 這才是用戶心中的魅族
高溫天已過遇上成本大漲 空調行業好日子要到頭?
vivo X20還沒發布就被自家的代言明星搶去了風頭
這才是真兄弟 金立M7竟搭載三星AMOLED屏

TAG:智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