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如何重視自身健康,你會選擇聽誰的?

如何重視自身健康,你會選擇聽誰的?

現在只要一打開電腦,諸多養生、母嬰網站多如牛毛良莠不齊;打開電視,某某權威、首席專家正在和主持人進行問答互動;打開手機,微博微信平台健康類信息"漫天飛舞"。由此可以看出,眾人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的,可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信息碎片"內容可信賴嗎?如果不可信賴,我們又該如何重視自身健康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朋友圈轉發瘋了的信息,大家都都信了,我該信嗎?

自從2011年微信進入大眾視野之後,幾乎與大家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了,只要在微信上發表的內容,非常有可能在微信上大範圍傳播。

比如"喝對幾個時間段的水,您就能活100歲""健康養生最不該做的10件事""做流產,你敢還是不敢"之類的文章,由於標題新穎抓人,很快就在朋友圈迅速傳播開來,可是它的內容是否可靠,出處在哪裡卻無從考證。可是,大眾還是閱讀地津津有味,覺得不錯得順手就轉發到了朋友圈。就這樣,一篇看似還不錯的文章,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傳播開來。

小編覺得,看一篇文章,要善於甄別其邏輯是否混亂,是否有悖於常理。通常,有些文章為了其轉發量,通常會誇大甚至虛擬一些不靠譜的說法。比如某些微信健康文章以"喝對水,保住你的命"/"吃對食物,不用化妝品就能美白"為內容中心。如果真如文章說得神奇,醫院就可以關門大吉了。

二、多少帝王栽在上面長生藥還是有人執迷不悟:

有廣場的地方,就有廣場舞大媽的身影。在廣場舞大媽聚集的地區,很有可能就會有幾個穿著白大褂的人,支個桌子"義務"給大媽們量個血壓/測個血糖/免費測個幽門螺旋桿菌之類的。測完之後,"重頭戲"開始粉墨登場。諸如"您的血壓真是太高了、您的血糖N個加號了、您有嚴重的胃病",總之,被他們免費服務過的對象,很少有不被貼上"患病"標籤的。

之後,便異常熱情地推薦起保健藥品來,類似"添加了靈芝精華、採取古代某某皇帝宮廷秘方的藥品,吃幾盒就能讓您身體恢復到40歲的健康狀態"地話語開始源源不斷地灌輸到剛剛被"廣場舞"活躍過大腦細胞的大媽大爺腦子裡。

為了所謂返老還童、為了所謂永葆青春體態,為了更長久地跳廣場舞,大爺大媽們不顧子女反對不懼高額藥費,數盒數十盒保健藥品"請"回家,認為自此醫院不必去,有此葯即可養生保命。

小編覺得:一般情況下,世面上販賣的保健藥品很多打著"宮廷秘方"之類地旗號,可是請問各位看官,縱觀歷史上的皇帝,有幾個是長命百歲?又有多少為了所謂長生不老誤服丹藥斃命的?所以,平時該跳廣場舞就適量跳,有病呢就去正規醫院,不要再被所謂宮廷秘方長生保健葯所迷惑了!

三、一聽說這東西會致癌就信了:

要聽新信息,哪裡去?街道大媽大爺聚集地即可。左一個聽說的"養生秘笈"右一個聽說的"飲食致癌",就是從此地流傳開來。一個個出來遛鳥、遛狗、溜兔子的大爺大媽們把"聽說"來的"健康要聞"帶回家,很快就傳遞到了千家萬戶。好嘛,這個不能吃了,那個應該如何吃了等等,無從考證的忌諱被人們視為了"金律"。

小編覺得:中國有句古話--"道聽途說"!道聽來的消息,沒有可靠的來源,只是"聽說"您就敢信啊?沒有任何考證的事,您就信以為真啊?凡事都得講究個依據,別再讓自己"幼稚"下去了。

四、只要有專家坐診,就覺得準確無誤:

曾經有兩位專家說"吃香蕉皮能治病"、"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生吃茄子長命百歲"之類的言辭,大家是否覺得熟悉?

想當初,這兩位"大醫"被冠以高高的學術頭銜,找其看病挂號費高達兩千人民幣,其健康養生書籍銷量直線上升。最終醫界卻揭穿了兩位的"西洋鏡",不過是兩個江湖騙子而已。

小編認為:有專家支持的言論,的確公信度較高,但是此專家非彼"磚家"。

當您看到有專家支持的電視節目、書籍、文章時,最好要關注一下專家的出處。您需記住兩個"是否":是否有相應的真實教育背景、是否是正規醫院有一定資歷的醫生。

小編記得曾幾何時,當人們身體出現一些"故障"時,大多採取"忍"的措施,到忍無可忍的時候才迫不得已到醫院就診。當然,這跟當時生活水平偏低、生活條件較差是有一定關聯的。

小編覺得,之所以現在"健康"成為大家比較關注的話題,證明了社會進步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真正意識到了"身體是生存的本錢"。

可是,關注健康不等於盲從;關注健康不等於道聽途說;關注健康不等於毫無章法;關注健康不等於違背科學。所以還是希望能夠相對理性地對待"健康",信專家而不盲從"磚家";信養生而不盲從"瞎養";信保健品功效而無上限地購買。

總之,我們要有一個清晰地頭腦,理智地面對身體的"保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