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
杭州西湖中心的小瀛洲島上,有一座亭子,上書「我心相印亭」。杭州是愛情之都。即使佛家故事傳到這裡,也便跟著浪漫起來。君不見,那「我心相印」亭旁,總有那相伴留影的愛侶,他們也想讓這亭、這島、這湖,一起來見證他們相印的心。我們不必嗤笑他們不懂佛門典故,因為禪中的意味與人間的情意本是相通的,尤其是在杭州這樣一個充滿愛情的城市。
據記載,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靈山大會上,佛祖釋迦牟尼拈花不語。一時間,眾人茫然,唯有伽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伽葉。傳說這便是佛教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因著這個傳說,在杭州靈隱寺旁的三天竺,便有一個「三生石」的故事。
三生就是前生、今生、來生,佛家看到了輪迴,而世人則看到了情誼和信諾。於是便有了「緣定三生」一詞。
故事的開始,傳說是在唐朝的東都洛陽。那裡有一個惠林寺,以前並不是廟宇,而是光祿卿李憕的府宅。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陷洛陽,李憕以身殉國。李憕的兒子李源,原本是個典型的闊綽富家子弟,沉醉歌舞。聽到父親身死的消息後,悲憤自律,將家宅捐出作為廟宇,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在寺中居住了五十多年。寺中有個叫圓澤的僧人,通曉音律,李源和他互為知己,常常促膝談心,一談就是一整天。有一天,兩人相約,去四川的青城峨嵋遊玩。李源說,要從荊州方向坐船一路遊玩過去;圓澤卻說,從長安斜谷路上過去更加快捷。李源不肯,說:「我已經斷絕世事,怎麼可以再從京師走呢!」圓澤沉默了很久,說道:「人生本來就由不得自己啊(行止固不由人)。」於是,兩人選了荊州的水路。當舟經過南浦時,圓澤看到有個婦人背著瓦罐在取水,就看著她,落了淚說:「我不想走這條路,就是因為她啊。」李源驚問緣故。圓澤說:「這個婦人姓王,我應該投胎做她的兒子。她已經懷孕三年了,因為我沒有來,所以一直沒法生產。今天我既然見到了她,就沒有辦法再逃避天命了。請你用符咒幫我儘快投胎吧。三天以後給嬰兒洗澡,你來看那嬰兒,我對你笑,你就知道是我了。十三年後的中秋月夜,我會在杭州天竺寺外,和你再相見。」李源又悲又悔,卻再無法可想,只好幫他準備沐浴的器具和更換的衣服。到了晚上,圓澤圓寂了,而那婦人產下一名嬰兒。三天以後,李源去那婦人家,嬰兒見了李源,果然笑了。李源把事情的經過告訴那婦人王氏。然後把圓澤葬在山下,而自己也不去峨嵋了。回到寺里,向圓澤的徒弟講起這件事,徒弟說,圓澤已經有過囑咐了……
十三年人生漫漫,說長卻也很快過去。李源從來沒有忘了那個關於杭州的約定,於是千里迢迢來到杭州。到了天竺寺外,看見葛洪川畔有牧童騎著牛走過。牧童一邊敲著牛角,一邊唱到:「生石上舊精魄,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易性長存。」李源忙驚喜的呼喚道:「澤公還好嗎?」牧童笑著回答:「李公真是守信用的人。不過你俗緣未盡,不能和我接近。等你修成了正果,我們還會再相見的。」說罷,又唱道:「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槕上瞿塘。」牧童就這樣唱著歌離開,不知去了哪裡。
兩年以後,大臣李德裕上書皇帝,說李源是忠臣的兒子,並且相當孝順,應該讓他拜諫議大夫職。而李源堅決不肯出世,不久就去逝了,享年八十歲。
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唐代孟郊的《甘澤謠》里,又被收入了《太平廣記》中。那裡面,僧人的名字叫做圓觀。到了北宋,杭州著名的太守蘇東坡寫了《圓澤傳》,就是前面我們提到的那個故事。這樣,天竺寺旁的那塊見證了那段三生之緣的石頭,就被稱作了「三生石」。於是,佛家的禪典和塵世的情誼奇妙的糅合在了一處。尤其是現在,一提起三生石,人們可能不知道圓澤,不知道李源,也不知道杭州的三天竺,但一定會聯想到愛情。愛情便成為了整個故事的主題。
TAG:空谷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