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內陸小國武力迫使清朝開關通商:比鴉片戰爭還早10年

內陸小國武力迫使清朝開關通商:比鴉片戰爭還早10年

18世紀上半葉,中亞形成了布哈拉、希瓦、浩罕3大汗國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依託綠洲農業和手工業發達的費爾干納盆地而崛起的浩罕汗國(烏茲別克人為主體),雖然政權建立時間較晚(18世紀初),但在當時的中亞卻堪稱「地區小霸」,一度稱雄整個錫爾河流域。

浩罕領土大都通過武力擴張,并吞弱小部族和侵略鄰邦攫取而來,其中也包括中國。原本二者並不接壤,也沒有很緊密的聯繫,直到1759年清朝平定準噶爾、回部之亂,在追討叛軍余部的過程中兵臨浩罕邊界,雙方才正式「搭上線」。

起初,浩罕統治者還想跟清軍干一仗,但懾於後者軍威沒敢找事,遂遣使向清朝稱臣納貢(註:英國人包爾傑所著《阿古柏伯克傳》一書甚至認為,1758和1760年清軍曾2次進入浩罕,並攻陷2座重鎮塔什干、浩罕,迫使浩罕汗國臣服)。次年,乾隆帝發下冊封敕書,綿亘百餘載的清浩宗藩關係就此確立。

從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至道光元年(1821年)的半個多世紀里,浩罕對於清朝總體上比較恭順,其遣使喀什噶爾(今喀什,當時駐有清朝處置中亞事務的機構、參贊大臣和駐軍)超過50次,另有至少9次派使團遠赴京城覲見清廷。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由於這段時期清朝國力還比較強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朝貢體系(清朝對宗藩普遍免徵貿易稅)給浩罕提供了牟取巨額商業利潤、壯大自身實力的天賜良機。

19世紀以前,浩罕也曾試圖侵佔中國領土,比如1762年向清政府提出「以喀什噶爾嶺為界」的無理要求,但遭到乾隆嚴厲斥責,浩罕統治者感覺惹不起清朝,只得暫時收斂野心,將侵略矛頭轉向西方。

浩罕早期僅佔據安集延、浩罕等4城,人口不過6萬餘戶,但其軍隊素以驍勇善戰著稱,特別是安集延士兵被譽為「能夠以一當百」。經過數十年軍事征服,到19世紀前期,浩罕國勢日臻極盛,版圖北抵錫爾河下游,西至錫爾河左岸,南與英屬印度接壤,向東則通過鯨吞原屬清朝宗藩的布魯特(吉爾吉斯族)、哈薩克各部,侵佔了巴爾喀什湖以南和西南的大片中國領土(包括伊塞克湖及周邊地區),治下人口達百萬之眾。

與此同時,清朝卻自嘉慶時期開始衰落,對西北疆域的控制力、影響力都在減弱,這就給了浩罕繼續向東入侵以可乘之機。另外,浩罕統治者長期收留、豢養乾隆年間逃亡的回部叛軍頭目(即大小和卓)後裔,清廷在招撫失敗的情況下,竟然花錢(按英國人記載是每年「獎賞」價值2250至3500英鎊的銀兩)讓浩罕方面「監視」和卓家族。

這種花錢消災的做法雖暫時奏效,卻讓浩罕統治者對清廷的態度更加驕橫,更埋下了後來和卓後裔南疆作亂30餘載的禍根。靠著手中這張「王牌」(和卓後裔),奇貨可居的浩罕汗國在天山南北獲得了近乎壟斷地位的貿易特權,浩罕商隊在南北疆做生意,不僅來往貨物基本免稅,還通過「包銷」(浩罕汗國控制了中亞至南北疆的商道)其他地區商品大發利市。

經過多年經營,至道光皇帝即位時,喀什噶爾城內的浩罕商戶已達3500至5000人,並藉助與當地人通婚形成一股強大勢力。更有甚者,從嘉慶年間開始,浩罕統治者就不斷要求向喀什噶爾派駐所謂「商務監護官」,企圖騙取清朝西北邊疆關稅權。而當清廷予以拒絕後,浩罕統治者便決定利用和卓後裔張格爾等人為先導和鷹犬,武裝入侵南疆

1820年,浩罕愛瑪爾汗指使張格爾糾集300多人竄犯喀什噶爾以西的清軍哨所,殺害官兵15人,後遭清軍大部隊追剿,張格爾只帶20餘名殘匪逃回浩罕。清政府查明浩罕系幕後推手,但為避免雙方直接衝突而息事寧人,也沒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邊防。

過了4年,新上台的浩罕瑪達里汗再次支持、慫恿張格爾連續3次進犯喀什噶爾。前2次沒有得逞,但清軍也付出沉重代價,特別是1825年夏,幫辦大臣巴彥巴圖等300餘名官兵在進山搜捕叛匪時被圍陣亡

道光六年(1826年)6月,張格爾又率500餘人進犯南疆並拜謁其先祖墓地,得到大批回部信眾(白山派)相迎,叛軍氣焰陡漲,規模擴至萬人。當時清軍在整個南疆只有約4000人馬,領隊大臣烏凌阿、穆克登布抽調千餘官兵迎戰叛匪,卻因寡不敵眾而先勝後敗,烏凌阿、穆克登布皆戰死疆場。

形勢由此急轉直下。張格爾乘勢分派手下進攻英吉沙爾(今英吉沙縣)、葉爾羌(今莎車)、和闐(今和田)、阿克蘇諸城,並焚毀沿途清朝驛站、軍台,導致從6月20至26日,僅一周時間清廷與上述4城的文報聯繫即告中斷。6月22日,張格爾攻破喀什噶爾回城(回部居民為主),緊接著掉頭大舉圍攻喀什噶爾滿城(清朝辦事機構、駐軍所在地)。參贊大臣慶祥親自督陣堅守,多次殺退圍城之敵,雙方一時陷入僵持狀態。

為防夜長夢多(擔心駐伊犁清軍來援),張格爾以豐厚戰利品和割讓城池為條件,向浩罕瑪達里汗「借兵」。後者對人口數十萬、富得流油的喀什噶爾垂涎已久,馬上帶兵1萬趕到前線。但沒想到這段時間裡,因回部群起響應,叛軍猛增至10餘萬人,加上探得清朝援兵短期難以到達,張格爾又變卦不想跟瑪達里汗「分贓」,結果二者翻臉。

怒火衝天的瑪達里汗一邊大罵張格爾白眼狼,一邊「自求富貴」,指揮部隊攻城,張格爾則作壁上觀。浩罕軍隊連續發起4次進攻,傷亡千餘人,城下屍體堆積如山,也沒能拿下喀什噶爾滿城。瑪達里汗平生未遭此慘敗,痛哭流涕著帶領殘兵敗將撤退。張格爾瞅准這個節骨眼半道「截胡」,將2000餘名浩罕軍人收作麾下親兵,進一步增強了叛軍實力。

1826年8月25日,被圍近70天的喀什噶爾滿城終因彈盡糧絕被攻破,清朝參贊大臣慶祥率部巷戰,力竭自盡殉國,所屬官員皆死於亂軍之中,和闐、英吉沙爾、葉爾羌3城也先後陷落。竊據南疆4城後,張格爾縱兵搶掠燒殺,不但將民房、衙署焚毀,還把當地積蓄60餘年的官私財富搜刮殆盡並運往浩罕。

邊警傳來,清廷很快做出反應,於當年7月從全國選派精兵強將組建平叛大軍。整個平叛戰爭中,道光先後從吉林、黑龍江、四川、陝甘和北疆等地抽調3.6萬官兵出征,並籌集1116萬銀兩用作軍費。史載,當時清軍每月耗糧1.5萬石,運費高達10多萬銀兩。都說道光「摳門」,但在收復西北這個重大問題上,前者絕對是個明白人

1826年10月,集結完畢的清軍在揚威將軍長齡、陝甘總督楊遇春和固原提督楊芳指揮下,兵分3路向喀什噶爾進軍。楊芳率6000精銳一馬當先,晝夜兼程穿越戈壁天險。1827年2月,短短8天內楊芳就指揮部隊3戰3捷,以少勝多殲滅數萬叛軍。

1827年2月底,清軍主力進逼喀什噶爾,張格爾率10萬之眾在城郊渾河南岸列陣20里據守。3月1日,楊芳趁夜間颳風起霧,派騎兵在河岸活動迷惑對手,同時帶領大部隊從上游偷渡,一舉突破叛軍防線。此役殲敵超3萬,不僅收復了喀什噶爾,還擒獲包括張格爾之侄等叛軍頭目在內4000多名俘虜。

得知張格爾已逃走,清軍馬上分兵追擊並收復另外3座重鎮。1827年7月下旬,鑒於遠征追剿勞師無功,清軍主力撤回內地,留下楊芳領兵8000屯邊警戒。當年12月,楊芳打聽到張格爾妄圖捲土重來的消息,遂將計就計,誘敵深入。12月27至28日,楊芳率精兵疾馳300里,最終將叛軍500餘人(都是騎兵)聚殲於喀爾鐵蓋山,並生擒張格爾

但麻煩並沒有到此結束。因痛恨瑪達里汗支持張格爾,清廷在平叛獲勝後對浩罕實施經濟制裁和封鎖,結果引發後者新一輪武力報復。1830年9月,浩罕組織了一支3萬多人的侵略軍入侵南疆,圍攻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等城。但沒等清軍主力趕到,浩罕統治者就因本土遭布哈拉汗國入侵而提前撤軍。

敵人突然撤走,清廷上下一片嘩然,圍繞是戰是和爭論不休。最終,深感國庫空虛的道光帝選擇了議和,而浩罕統治者也不願兩線作戰(同時對付布哈拉和清朝),於是雙方一拍即合。1832年議和後,浩罕不僅從清政府手裡拿到了通商免稅和「商務監護官」任免權(等於霸佔清廷關稅),獲得了發還被查沒財產等經濟補償,還通過在喀什噶爾派駐類似領事的外交代表(管束浩罕僑民)得以在南疆享有實質性的治外法權。而此舉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破壞,比後來簽署的中英《南京條約》整整早了1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英國入侵中國弱小鄰邦卻慘遭失敗?上萬大軍僅1人逃生
張伯倫才是敦刻爾克奇蹟幕後功臣?拚老命加強英國戰備
大師屁股摸不得?印度女總理武力平叛 竟遭貼身衛兵槍殺
準噶爾屢次痛擊沙俄?戲耍彼得大帝 遲滯俄軍侵華百餘年
別惹地頭蛇!「伊斯蘭國」在阿富汗被群毆 高層頻遭清除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