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刀尖上跳舞的主刀者來說,選擇與放棄往往僅在一念之間

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刀尖上跳舞的主刀者來說,選擇與放棄往往僅在一念之間

專家門診合理用藥 熱點聚焦手術日醫學史

手術日

手術室里的驚心動魄

今天給大家分享兩台眼科手術。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刀尖上跳舞的主刀者而言,選擇與放棄往往僅在一念之間;但對患者而言,選擇往往意味著光明,放棄就是黑暗。

【一】

今天故事的主角叫珊珊,一個年方14歲的花季少女。

兩年前,她不慎磕傷了右眼,之後反覆發生葡萄膜炎,並發外傷性白內障。

視力一天不如一天……

媽媽帶著她到多家醫院求治,主診的醫生均因擔心手術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和手術效果不理想而選擇了保守治療。

到了我這裡,檢查下來發現她右眼視力只有光感,晶狀體刷白,表面爬行著一些新生血管,瞳孔因後粘連完全閉鎖,幾乎沒有任何下刀的空間。

確實很難。

權衡下來,最初我也想勸說這位母親放棄;但望著她那熱切的目光,我又心懷不忍。

正因為內心深處的這一分不忍,我再次核查小珊的眼部檢查報告。

眼部B超和眼電生理提示玻璃體和視神經視網膜的情況並不是最糟糕,去除了眼前節的白內障,或許會恢復一部分視力?

在交代了手術可能存在的風險,深入溝通之後,我決定搏一次。

手術中,除了一些常規的眼前節儀器和器械外,我不得不藉助後段手術的垂直剪、水平剪和玻切頭等器械,方能分離幾乎密不可分的虹膜後粘連,打開已經機化的前囊膜,去除混濁的皮質。

為了保證人工晶體的安全植入,減輕術後炎症反應,術中所見的後囊膜機化當時並未處理,而是在一周後進行了激光後囊膜切開,打開了光路!

於是,小珊的視力竟然意外地恢復到接近0.2,母女倆喜不自勝!!!

【二】

第二個故事,主角是尚在襁褓中的涵涵,出生只有7個月。

據其父母說,涵涵一出生就發現左眼有點異樣,後來去專科醫院檢查,說是眼睛裡長了一層膜,等孩子大點再來手術。

經熟人介紹,孩子的父母帶孩子來到了我的門診。當時初步檢查發現瞳孔區白色機化物,周圍360度閉鎖,瞳孔直徑只有可憐的1.5mm,眼部B超顯示眼後段並無發育異常,初步的印象還是一個先天性白內障,當然是比較特殊的類型。

我的判斷是:手術是必需的,而且是宜早不宜晚。

然而,如此低齡的嬰兒,瞳孔又如此之小,手術可能遇到的不確定因素諸多,手術的複雜性和難度可想而知。

在經過了精心的術前準備,對術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做了充分的預估後,我為小涵涵施行了手術。

術中我們發現,晶狀體的皮質大部分吸收並發生機化,前囊和後囊幾乎粘在一起,形成一塊堅韌的膜樣板。

所幸,術前我們準備了一整套後節手術的器械和虹膜拉鉤,術中靈活使用這些器械和設備,化繁為簡,破解了一個個難題,終於順利地完成了個人職業生涯中較為棘手的一台手術,術後孩子的術眼恢復情況良好。

因孩子尚小,眼球還處於發育階段,手術中我沒有植入人工晶體,而是選擇術後配戴硬性角膜接觸鏡進行視力矯正。

【三】

作為一個多年從事眼前節手術的醫生而言,僅僅滿足於將眼前節手術技術融會貫通、駕輕就熟往往是不夠的。

臨床上我們遇到的病種千變萬化,由於缺乏應有的技術和設備,對於某些複雜的眼前節手術不免會選擇敬而遠之,不敢觸碰。有時因對手術難度估計不足,手術台上出現方寸大亂,捉襟見肘,甚至難以收場的尷尬。

因而,適時地拿來主義,借用一些後節的設備和器械,學一點後節的技術來應對複雜多變的病例不無益處。

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在刀尖上跳舞的主刀者而言,選擇與放棄往往僅在一念之間,有些手術我們可能長時間或永遠不敢去觸碰,而在患者信任和期待的目光中,總能找到挑戰自我的勇氣。

我們也許無法充分估價自己的潛能,但卻能從每一次的嘗試中建立信心,獲取經驗和力量。

當然,「沒有金剛鑽,哪敢攬瓷器活」,眼前節手術醫生不應固步自封,而是要向後節手術醫生適當地學習一些專科器械的使用技巧,多加思考,做到得心應手,完成一些原本不可能完成的手術,實現自我超越,收穫意外的驚喜。

備註:【眼前節,眼後節】眼科術語,以玻璃體為界,之前為眼前節,之後為眼後節。

【本文作者為新華醫院眼科教授、主任醫師辜臻晟;版權相關事宜請聯繫刀先生】

·END·

冷靜專業

鍵時刻派用場

原創內容 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上柳葉刀 的精彩文章:

下午2點多腹部不適,5點多突然倒下,全院一起搶救依然不治……是什麼病,如此兇險!
人體冷凍:「起死回生」夢想帶來的昂貴生意?

TAG:海上柳葉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