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因思慕普通一兵,宋仁宗竟然派了宮廷畫家前往西北軍前繪像

因思慕普通一兵,宋仁宗竟然派了宮廷畫家前往西北軍前繪像

在趙宋立國之初,最高統治者就有意引導,歷經數十年的潛移默化,於北宋中期的仁宗一朝,文官政治制度得以確立。文官掌握了話語權,引領了輿論導向,朝野之上形成了崇文的風尚。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萬般中就包括了武將。自從社會有了根深蒂固的歧視、輕賤武夫風氣之後,武夫們也變的不自信起來。宋廷武將整體素質出現了大滑坡,一大批怯懦無能、見識平庸的武夫充斥軍營行陣。偶有出類拔萃者,也只能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最著名事例無過於仁宗朝對名將狄青的無端猜忌和壓制。

狄青最初只是普通禁軍一兵。在對西夏作戰之時,因為作戰勇敢,總是披散著長發,戴了一個青銅面具衝殺在前,西夏軍兵當者立斃。狄青這種百萬軍中取上將人頭如探囊取物的絕世武功,讓西夏人吃盡了苦頭,同時也引起了經略司判官尹洙的注意。

一次,尹洙不惜自降身份主動去和狄青閑聊起來。一接觸之下,才知道狄青是一個很有見地的將領,於是就將他推薦給了范仲淹。范仲淹拔冗親自召見了狄青,也覺得他是個可造就之材。於是贈狄青《左氏春秋》反覆叮囑:如果身為將領,不知古今之事,只是一介粗鄙武夫而已。

得到范仲淹的慰勉,狄青鞍馬之餘手不釋卷、閱讀了大量的史籍、兵書。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讀書之後,狄青無異是脫胎換骨,很快在西北軍界聲名雀起。

在與西夏爭鋒中數嘗敗績,痛感於軍事的怯懦,宋廷急需在軍中樹立一個榜樣。正在這個時候,狄青的名氣越傳越遠,最後竟然傳到了宋仁宗耳朵中。趙官家對這個從前的黥面小卒產生了濃厚興趣,親自下詔要狄青入京希望一睹風采。一國之尊降旨一個禁軍士兵,讓天下臣民大跌眼鏡。

仁宗本想在天下臣民面前展露求賢若渴之心的,哪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狄青正要入京面聖,李元昊又發起了新一輪的軍事進攻。抗擊侵略者的事情重過入京面聖,狄青只好暫緩起程,投身於抗戰之中。宋仁宗聞訊失望之餘,更增加了心底的渴慕之情,索性派了宮廷畫師前往西北境上,將狄青相貌繪製成圖帶回汴梁以慰聖懷。

慶曆四年六月,宋仁宗決意提拔狄青知渭州,此舉立刻在朝堂之上引發了一場強震。朝臣一致強烈反對此項任命,尤其是諫官余靖接二連三的上書,他認為渭州乃是國家西北重鎮,從前范仲淹都不能專任其政。如今卻要讓狄青一介武夫主持當地軍政事務,實在是難以讓人接受。多年來宋祖宗家法的浸淫之下,士大夫、文臣心中早已對武夫不得專任地方一事形成了共識。

西夏李無昊稱臣後,狄青歷任副都總管、防禦使、節度使,數年後召回京師,改任樞密副使。因朝臣猜忌鬱鬱而終,年僅四十九。

狄青能從一個禁軍小卒最終脫穎而出,成長為一個朝野注目、名聞中外,舉足輕重的將領與當時北宋內外時政息息相關。在與西夏李元昊的對決當中,宋廷損兵折將、顏面盡失,急需樹立一面旗幟提振人心、鼓舞士氣。狄青不但得到名臣范仲淹的賞識,更得到了趙官家的垂青。而當戰事趨於緩和,國外國內再無戰事,狄青遭遇冷落、重新不受待見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崇文抑武的兩宋,武夫的最終結局不外乎有兩種:一、鬱鬱而終,二、身首異處。與岳飛的慘烈而死相比,狄青還算幸運,至少他得了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風宋月 的精彩文章:

歐陽修寫完了《醉翁亭記》,一個樵夫拿著斧頭找上門來
如果你是李淵,你該如何避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
大唐一奇葩詩人,自詡水平與李白在伯仲之間,大家來評評看
李世民最為信任尉遲恭,為何沒把他列入託孤重臣中?
是誰將李世民推上了帝座,得知真相的人再也不相信教科書了

TAG:唐風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