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互聯網商務發展成就了古錢幣火紅的市場

互聯網商務發展成就了古錢幣火紅的市場

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的品種之一便是錢幣,而古錢幣收藏大軍也不斷壯大。在國內,袁大頭銀幣出手的地方當數上海。上海是中國的金融中心,聚集著無數海內外的收藏大家,尤其是以袁大頭銀幣為主的收藏家,以及科研機構。袁大頭銀幣在上海的市場一路飆升,在國內外已經有目共睹了,尤其是袁大頭銀幣,更是點燃了上海袁大頭銀幣交易的火苗。有業內人員認為, 古錢幣市場已經紅火了十幾年,未來總的趨勢是不會發生轉變的。特別是在互聯網商務發展之後,對古錢幣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鑒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藉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厘、二厘、一厘)。國幣以壹圓銀幣為主幣,總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26.86克),含純銀六錢四分八厘(23.9024808克),以銀九、銅一(後改為銀89,銅11)鑄造。

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國幣條例》公布同年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因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規定,很快受到了社會認同和接受,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後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該系列幣分別重26.6克、13.3克、5.3克和2.6克;成色分別為89%、84.5%、80.4%和82.5%;該幣的外環主要是直齒邊,另外,還鑄有少量工字邊和花齒邊。

在該系列幣中,民國3年、9年、10年等一元幣較為常見,民國八年的則較少些。但是,在民國三年的「袁大頭」中,袁世凱「簽字版」則出類拔萃地被收藏愛好者所鍾愛。一類是民國三年天津造幣廠試鑄的義大利製版人的英文簽字版;另一類是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簽字版。以上兩類(5種)均為樣品幣,未曾正式流通使用,所以存世不多。其市場收藏價值極高。

袁大頭」銀元因其很高的藝術觀賞價值和文物價值,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收藏投資熱的不斷升溫,「袁大頭」日漸走俏,價格一路上揚,因此絕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袁大頭」是銀元收藏中的一匹「黑馬」,具有較高的升值潛力。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二爺 的精彩文章:

中國銀元極大可能成為珍藏投資範疇中的一匹「黑馬」
光緒元寶的共同工藝,觀賞價值高,成交價不菲
擁有一枚珍稀古幣,少奮鬥幾十年

TAG:歷史二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