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8歲的他畫了一幅《千里江山圖》「獨步千載」

18歲的他畫了一幅《千里江山圖》「獨步千載」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北宋繪畫時上,有過兩卷鴻幅巨制,一幅是名揚宇內的《清明上河圖》,另一幅便是深藏故宮的《千里江山圖》。9月15日,中國繪畫史上這一最具天賦的作品要在故宮開展。

《千里江山圖卷》全卷有1191.5厘米,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

《千里江山圖卷》

相較於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的其他作品,《千里江山圖》知名度極其有限,其中的一個原因是由於特殊的畫法導致這幅圖卷極少能夠公開展示,在故宮的歷史上,此前全卷僅僅公開展示過三次,其中有兩次實在上個世紀的50年代和80年代。

而關於這幅畫的作者信息,千百年來的收藏者們孜孜以求卻鮮有收穫。

根據現有的片斷信息,只能知道作者名叫「王希孟」,為北宋宮廷畫家。十八歲時在徽宗畫院為徒,後召入禁中文書庫,得徽宗親授,其後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圖》進獻。

故宮提供的信息說,畫史文獻沒有王希孟的任何記載,《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的傳世作品,清宋犖推測他畫完這件作品後「未幾死,年二十餘」(《論畫絕句》)。

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在畫壇上留下一幅「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後,絕塵而去,只留下一段傳奇供後人憑弔。

此前僅公開展示過三次

據故宮方面介紹,此次展出不僅有《千里江山圖》還有乾隆宮廷畫家王炳、方琮的仿作。

《千里江山圖》是故宮「千里江山——歷代青綠山水畫特展」的中心,旨在系統梳理、展示中國歷代青綠山水畫的發展脈絡。

該圖長達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絹幅表現千里江山壯闊之景,山峰層巒疊嶂,奔騰起伏,江水煙波浩渺,平遠無盡。山水間有屋舍村落、橋樑渡口、寺觀塔剎、樓閣亭榭等,並描繪有眾多人物活動,有行旅、幽居、捕魚、觀瀑、遊玩等。

《千里江山圖》局部圖。從畫卷中隨意裁取一段幾乎都可獨立成畫。

曾有人,編撰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洛神賦圖》《步輦圖》《唐宮仕女圖》《五牛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富春山居圖》《漢宮春曉圖》《百駿圖》以及《千里江山圖》;也有人說,《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的兩幅巔峰畫作。

但相較而言《千里江山圖》的知名度卻要低很多,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深藏宮中。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不只是普通觀眾與這幅名畫難見一面,就是故宮內部研究人員也鮮有機會看上一眼。

在上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千里江山圖》曾公開展過兩次。2009年,曾有過一次短暫露面,但僅展示了局部。一直到2013年,故宮才再一次全卷。

千里江山圖卷-局部

《千里江山圖》如此深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該畫的畫法為「青綠法」,使用了很多礦物質的顏料,顏料容易脫落,而修裱難度很大。

故宮在介紹這幅圖卷時說:該圖繼承和發展了唐代青綠山水畫的技法,用筆精細,注重在青、綠顏色中尋求變化,古意與創造兼備,實景與想像並融,是存世青綠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18歲的皇家畫師

一幅如此重要的作品,關於作者的信息卻幾乎於史不見。

據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書畫鑒定家楊新在《關於千里江山圖》一文中描述,《千里江山圖》和北宋另一名畫《清明上河圖》一樣,原卷並無作者款印。

卷後北宋權臣蔡京的題跋提供了一些信息:「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圖》上的北宋蔡京題跋,為這幅畫的作者留下了最原始,也是至今最重要的信息。

北宋政和三年為1113年。

根據蔡京的題跋可知,希孟18歲時在北宋的皇家畫院學畫,並曾得到宋徽宗親自指導,不到半年就創作了這幅畫。此後宋徽宗將他賜給了當時的宰相、書法家蔡京。

北宋滅亡後,根據卷前宋理宗的「緝熙殿寶」印可知,該圖曾進入南宋內府。宋後,元代高僧、書法家李溥光和曾尚收藏,卷後接紙有他在大德七年(1303)的題跋。

清初這幅畫為收藏家梁清標所得,他自題了外簽,又在本幅及前後隔水、接紙上蓋有梁氏收藏印多方。以後圖卷進入乾隆內府,畫幅上有乾隆的詩題及印璽多方,並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

清亡後,末代皇帝溥儀曾將該畫盜出皇宮,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收回,收藏到故宮博物院至今。

從脈絡上看,《千里江山圖》傳承有序,是文物在收藏、轉手過程中很好的一種狀態。

「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

根據這幅畫的第一名收藏者蔡京的題跋來看,該畫作者叫「希孟」,而且他收藏這幅畫時應該距離該畫創作完成時間很近,甚至可能當時「希孟」尚在人世。

此後幾百年間,關於「希孟」都鮮有史料記載。直到清初梁清標的標籤上及宋犖的《論畫絕句》中才提出希孟姓「王」。

楊新考證說,宋犖在梁清標家裡看到《千里江山圖》後,寫下一首詩:「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並寫下一段附註:「希孟天姿高妙,得徽宗密傳,經年作設色山水一卷進御,未幾死,年二十餘,其遺迹只此耳……」

楊新說,梁氏、宋氏去北宋已600餘年,從何得知希孟姓王,又何知「未幾死,年二十餘」,因目前還沒有找到第三條有關希孟的生平資料,這裡暫從梁、宋說法。

王希孟為北宋宮廷畫家,天縱之才,《千里江山圖》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

元代溥光在題跋中說:「予自志學之歲,獲觀此卷,迄今已僅百過。其功夫巧密處,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謂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設色鮮明,布置宏遠,使王晉卿、趙千里見之,亦當短氣。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眾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為不妄雲。」

元代溥光跋。

溥光對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圖》可謂推崇備至。

乾隆帝在卷首御題詩曰:「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從弗多皴。可驚當世王和趙,已訝一堂君與臣。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乾隆御題。

陳丹青曾這樣評價王希孟:「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師,喜歡做減法,也就是所謂取捨和概括,可十八歲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著做加法。人在十八歲年紀,才會有這股子雄心和細心,一點不亂,不枝蔓,不繁雜,通篇貴氣,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宋代軍事軟弱的四條病根,第二條病根太奇葩,笑掉敵人的大牙!
此帝是宋代最有可能統一南北,建立大統一國家的人,可惜被害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全運會」么?比現代人還會玩
歷代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呢?(一)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