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代軍事軟弱的四條病根,第二條病根太奇葩,笑掉敵人的大牙!

宋代軍事軟弱的四條病根,第二條病根太奇葩,笑掉敵人的大牙!

宋朝軍事積弱成疾,勝少敗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大宋王朝經濟實力雄厚,文化高度發展的背景下,這樣的事實的確讓人嘆息。從學術界的研究看,有四個原因導致了有宋一代的軍事孱弱。

第一,宋家創始人成為軍事政變的驚弓之鳥,定下了削弱軍事的「祖制」。宋太祖趙匡胤自己就是陳橋兵變上的位,對於五代十國軍事政變的慘烈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因此,宋朝開國之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先把軍功老臣的威脅化解。隨後建立了更戍制度,將領頻繁調換,讓將無常兵,兵無常將。這樣的優點是讓軍事將領無法盤踞一地,做大勢力。缺點是會影響大將的領導力和兵卒的戰鬥力。比如1041年的好水川之戰,大將任福原本是個將才,在外地帶兵頗有功績,但是臨時調過來率領宋軍對陣西夏,連手底下的將領名字都叫不上來,兩軍交戰,無法有效發號施令,最後被西夏戰敗,任福也惜敗戰死。

第二,滑天下之大稽的皇帝御賜陣圖戰法。宋代將軍出征打仗,要接受皇帝賜予的陣圖作戰。今天看來就是一則笑話。當初宋太祖趙匡胤是軍伍出身,熟悉軍事,製作的軍事陣圖符合戰場軍事要求,當時的陣圖是有合理性的,後代的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養於婦人之手,完全沒有軍事實戰經驗,居然也厚著臉皮坐在家裡畫中戰鬥陣圖。例如宋神宗這個軍事菜鳥,「每當用兵,或終夜不寢」,用自己的手詔過一把諸葛亮的癮,結果招致靈州之戰和永樂之戰的打敗仗,這不是拿軍事開玩笑么?

第三,開國以來的崇文抑武國策,導致文官權勢暴漲,武官勢力低下。當時就連武舉考試,也是以策論優先錄取;執掌軍事指揮的樞密院,也是一群文官。就連天縱英才的一代戰神狄青,在朝廷裡面也倍受文官羞辱,最後被文人們彈劾貶官,鬱悶的死在京城之外。當時狄青自己也嘆息,自己和韓琦功業一樣高,只是少了一個進士及第的名號!

第四,軍務荒廢,訓練不力,戰力垃圾成渣渣。宋朝軍隊特別注重弓箭,騎兵八成為弓箭手,步兵七成為弓箭手,但是對於弓箭手的訓練極其兒戲。實戰經驗豐富的尹洙曾經指出來,這樣的軍事配備,以弓箭手為主,軍人只備有一口劍,不利於近戰。而北方狼族正是以快馬近戰為強項。此外宋軍訓練弓箭手,只管拉開弓弩,卻不管射擊的精準,這樣的基本功拿到戰場,基本上是充當肉雞的命運。而武器質量的低劣也是讓人吃驚的,所謂長短兵刃,都不中度,武器都沒有嚴格標準,這個仗怎麼打?此外軍隊紀律的荒廢也是讓人費解,一些紈絝子弟駐守邊關,居然會帶上妓女前呼後擁的享樂。此外軍隊的軍費也被軍官挪用他用,甚至投資理財,就連一代名臣范仲淹,也曾經「借隨軍庫錢回易」,賺來的錢再作為公款使用。這是軍隊么?

總而言之,從宋朝建國開始的對軍事的輕視,對武將的打壓,對戰爭的錯誤指揮,導致宋朝軍事力量不斷衰弱,戰爭能力江河日下,為後來在北方群狼進攻之下亡國,埋下了伏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此帝是宋代最有可能統一南北,建立大統一國家的人,可惜被害
你知道中國古代的「全運會」么?比現代人還會玩
歷代皇帝中誰的武功最高呢?(一)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