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臨王羲之,竟然還有這種操作?
猛戳上方藍字,關注書法屋
朱耷(1626—約1705),明末清初時人,中國書畫一代宗師。本名由桵,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漢族,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宗,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練沉毅,風格雄奇雋永;山水師法董其昌,筆致簡潔,有靜穆之趣,得疏曠之韻。擅書法,能詩文。清初畫壇「四僧」之一。
八大山人書法早期學董其昌,疏淡雅緻;後經數十年摸索錘鍊,終成個人風格。禿筆中鋒直下,鋒芒內斂,頓轉亦頗為含蓄,線條渾厚雄強中含婉約之姿,有極強的篆籀金石意味。
八大山人書法涉獵頗廣,成就斐然。邱振中先生以1670年前後為界將其書風進行劃分:前期是他學習和積累階段,這一階段他對晉唐宋名家悉意臨摹,從這一階段的一些作品來看,他學歐陽詢、黃庭堅、董其昌都惟妙惟肖。後期八大山人已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在行草書上取得了較高的成就。這一階段八大山人臨帖已經不拘泥與原帖形神,而以強烈的自我意識對原帖進行了極具個人面貌的改造,形成一種「創作性」臨帖。
臨《興福寺斷碑》,無疑是八大山人「創作性」臨帖的典範之作。如果不看內容,基本看不出這是對王字的臨摹。對於原帖筆畫的起收處和轉折處,八大以篆隸的中鋒用筆法,將其含蓄化、簡練化,用裹鋒代替了尖鋒,以圓轉代替了方折,弱化了提按,形成了筆法上的一種獨特趣味。
在結構上,八大通過打開字內空間製造收放對比,造成誇張與衝突。在章法上,八大山人的行氣看似平穩,實則欹側相生,形成一種自然擺動之勢,又以墨色濃淡枯濕加以變化調和,極盡中正和諧之美。
八大山人臨《興福寺斷碑》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聲明:
本圖文系書法屋出品
公眾號轉載需經作者本人同意
往期熱點頭條:
您的點贊與轉發是小編進步的動力!


※饕餮盛宴——品味王厚祥的草書藝術
※子山《漁父辭》!(清)《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三卷:康里巎巎書跡)
※荷香帶風遠——不妨以這一朵墨荷寄託清思
※書法齋社之最——西泠印社篇
※高清逐字放大!(宋)米芾《蜀素帖》(一)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