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和坤為何能一直獲得乾隆的寵信,到底靠的什麼?

和坤為何能一直獲得乾隆的寵信,到底靠的什麼?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即乾隆十五年--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原名善保,字致齋,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等要職,為皇上寵信之極,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清朝罕有。

有才:話說那日,乾隆正乘車踏青,突然,一個侍衛急匆匆跑到轎子前,說雲南傳來急信,一個要犯跑到緬甸那邊去了。乾隆聽了很生氣,脫口而出,「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一連說了三遍,左右的人沒一個敢吱聲。和珅見狀,大著膽子回了一句,「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乾隆帝一聽,十分驚訝:自己的話源自《論語》,而答話者也同引《論語》中的話回答,且應答得合情合理。乾隆帝看到和珅,更是喜歡不得了。

和珅擅長拍馬屁,在乾隆日益昏聵的老年,越來越聽不進忠言,又好大喜功,自詡十全老人,認為自己能夠及的上祖父康熙、父親雍正,而和珅就用此來麻醉乾隆。而且,和珅知道乾隆深深地愛戴他的母親皇太后。所以和珅就竭盡自己的一切解數來討好皇太后,特別是在皇太后歸天的時候,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樣說幾句無關痛癢的話,而是時刻陪在乾隆身邊,痛哭流涕,一連幾天,茶不思,飯不想,贏得了乾隆的好感。

乾隆四十五年,海寧揭發雲貴總督李侍堯涉嫌貪污。而當時乾隆正在南巡,李侍堯的案子又迫在眉睫。乾隆當時只好讓和珅去雲南調查李侍堯貪污問題。和珅深知自己當時人微言輕,而李侍堯是封疆大吏,這趟差事如果辦好了,可以加官進爵,如果辦不好仕途可能受挫,這也是乾隆皇帝為了提拔他給他的一次機會。和珅緊緊抓住了這次機會,他和李侍堯鬥智斗勇。最終和珅突破了李侍堯的管家趙一恆,緊接著李侍堯在管家提供的證據面前不得不認罪。

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寵信,最重要的一條是揣測上意,能夠時刻替皇帝赴湯蹈火,把皇帝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皇帝煩心的事情,和珅來辦。久而久之,乾隆自然就把和珅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了,當然會重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原創 武則天和乾隆等古代名人是怎樣寫龍字的?字如其人也許是真的
圓明園怎麼成了大清王朝政治的第二個心臟
乾隆時期的瓷器分析
千古一帝千方印章,「點贊狂魔」乾隆帝,真的煞風景嗎?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