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布會現烏龍致股價大跌 一天蒸發216億
9月13日凌晨,蘋果十年來「變化最大」的產品iPhone X及其他四款產品發布。不過就在會後,蘋果股價出現下跌,當天收盤價160.86美元,下跌了0.4%。蘋果總市值約8300億美元,以此計算,一天內蒸發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6億元)。
「人臉識別」現烏龍,股價大跌
北京時間9月13日凌晨,蘋果公司在新總部 Park的喬布斯劇院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了iPhone8、iPhone8Plus、iPhone X、 Watch以及 TV。
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發布會上稱iPhone X是「自第一代iPhone以來最大的飛躍」。該產品最大的看點除了全面屏外,就是採用了人臉識別技術。
然而現場卻出現了烏龍,蘋果公司副總裁克雷格·費德里吉進行人臉識別功能演示時,第一次識別意外失敗。在視頻轉播中可以看到,大屏幕的手機上出現「請輸入數字密碼,以解鎖Face ID」的字樣。克雷格·費德里吉第二次識別才成功。
雖然蘋果稱,新技術的識別錯誤率低於百萬分之一,且僅在用戶盯著手機時才會解鎖。不過發布會現場,面部解鎖演示失敗時,現場一度十分尷尬。
就在發布會進行期間,蘋果股價開始震蕩,隨後出現直線下跌。當日開盤價為162.74美元,當地時間15:00左右股價一度觸及最低點158.78美元。截至收盤,蘋果股價下跌0.68美元,報收於160.82美元,跌幅為0.42%。蘋果市值約8300億美元,比發布前減少了33.09億美元。
iPhone X延期預定,被指供應受限
記者觀察發現,除了蘋果官網,各大電商平台均未有iPhone X的身影。據悉,該機型10月27日開始預購,11月3日開始發售。此前,凱基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一份報告中稱,iPhone X日產量還不到一萬部,因此初期將嚴重缺貨。
蘋果通常會在發布後一兩周內出貨新產品,蘋果將iPhone X的預定日期設在了一個半月之後的10月27日,這讓很多人猜測蘋果的供應受到限制。
Fort Pitt Capital Group高級股權研究分析師金姆·弗雷斯特(Kim Forrest)稱,「迎來像iPhone X這樣的產品是件好事情,但我們更希望它早點推出,比如在10月初或者10月中旬推出。」
9月13日,記者在京東商城看到,自營 iPhone 8 64GB全網通手機預約搶購價5888元,256GB預約搶購價7188元。 iPhone 8 Plus 64GB 全網通4G手機預約搶購價6688元,256GB預約搶購價7988元。與蘋果官方售價無異。
蘇寧易購、天貓商城等均需要預約後才能購買,且不保證搶購成功。
記者進入中國聯通官網發現,預約成功的用戶可優先購買iPhone新品合約計劃。不過欠費等用戶將無法辦理。每個身份證號碼最多只能預約一個iPhone8系列合約計劃、一個iPhoneX合約計劃。聯通並未透露具體價格套餐。
據了解,目前,中國移動並未有合約計劃,但官網與上述電商平台一樣可接受預約服務。而中國電信還未有相關動作。
黃牛爆炒iPhone X,價格接近兩萬
無論是iPhone 88 Plus還是iPhone X,目前均沒有現貨,用戶只能通過預定來搶購iPhone 8。
記者調查發現,網上iPhone 8 64G版的價格已經從5888元炒到12888元。起步價更昂貴的iPhone X,在黃牛手中的價格則接近兩萬元。
隨後,記者聯繫數位海外代購,一位日本代購表示手中沒有貨,具體代購價格需蘋果官方正式發售後才能確定。對方預估iPhone 8 64GB代購價在10萬日元左右,摺合人民幣6000元左右。
一家美國代購介紹稱,iPhone8 、8plus將於9月22日首發當天開始發貨,價格將以發貨當天店鋪報價為準。至於iPhone X,11月開始發貨,「現在新iPhone定金2000元,上市後按當天報價補差價後發貨,不要定金隨時可退;預計最終銷售價格在5500-12000元左右。」
中關村在線發起的在線調查結果顯示,在希望購買新款iPhone手機的用戶中,超過八成用戶表示打算購買iPhoneX,但七成網友對於iPhoneX的心理價位低於7000元。
記者隨機採訪了十位普通都市白領,受訪者均表示新款手機售價高於預期,但如果需要更換新機將會選擇iPhone 8。
「8和X的功能配置基本是一樣的,為了全面屏和faceID多掏近3000元,我認為不值得,更何況我不覺得Face ID很安全。」一位受訪者告訴記者。
人物觀察
衝擊萬億美元市值受挫,庫克怎麼辦
美國當地時間9月12日,蘋果發布iPhone X。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稱是「最大的飛躍」。不過就在會後,蘋果股價出現下跌,蘋果市值則蒸發了超216億元人民幣。這與當初業界預計蘋果將靠iPhone X衝擊市值10000億美元的設想南轅北轍。
作為傳奇領袖喬布斯的繼任者,庫克註定背負眾人的期待與質疑。庫克努力鞏固蘋果平台優勢,在他帶領下蘋果公司這幾年市值不斷上漲。
不過,一些觀點也認為,庫克治下的蘋果缺乏革命性的創新,每代產品均靠所謂微創新打市場,已經喪失了智能手機潮流帶頭人的地位。此外,在戰略投資上相對保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手握千億現金的蘋果鮮有大規模的投資併購行動,在大數據、雲戰略等方面尚無太大建樹。加之其引以為豪的設計與功能存在被追趕的風險,不少人擔憂蘋果的未來。
市值增長:一場安全的賭注
庫克掌帥六年以來,蘋果的市值上升了約4600億美元,達到逾8300億美元水平。將第二名谷歌甩開了足足1500億美元之多。
據Kensho數據,從過去11次的iPhone發布會前兩周到發布會後的6個月里,蘋果股價漲幅的中值為27%。鑒於歷史數據,若iPhone X「正常發揮」,蘋果今年下半年就能上漲逾20%,成為美國首家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大關的上市公司。
按照蘋果歷次發布會對股價的影響,市值突破萬億美元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但隨著蘋果股價下跌,這個令業內激動的預期受到了打擊。
庫克似乎一直對蘋果的市值表現得並不關心。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外界對於蘋果的未來和股價的評論是「荒謬」的,他強調蘋果並沒有太多地關注股票,因為他更專註於長期的發展。
2011年8月24日,庫克出任蘋果CEO,他稱那是「最糟糕的一天」。回憶起那段日子,他說自己甚至有種錯覺,覺得喬布斯是隨時都會回來的,但喬布斯最終沒能回歸。當時有聲音稱,蘋果缺乏極具個人魅力的領袖帶領,或會重蹈1985年的覆轍,走向衰落。但現在看來,蘋果基本上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
庫克曾三次從喬布斯手中接過公司管理大權:一次是在2004年,喬布斯做胰腺癌手術後的康復期間;一次是在2009年初,喬布斯為肝移植手術請6個月病假期間;再一次就是在2011年初喬布斯再次請病假期間。由於管理期間,蘋果業績與股價均有穩定增長,庫克也曾因此被稱為蘋果的一個「安全的賭注」。
蕭規曹隨背後:缺乏產品熱情
作為傳奇領袖喬布斯的繼任者,庫克該如何做才能獲得認可或不至於背負罵名?
庫克曾對CBS電視台講述了自己1998年如何到蘋果任職的經過。他原本在康柏工作,做得很順心,但與喬布斯見面後,「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我就決定豁出去了。」庫克表示「突然之間,我心裡有了一個念頭,『我要去蘋果』。」
正式上任之後,庫克蕭規曹隨,沿著喬布斯確定的策略繼續前行,將已有的硬體創新逐步配備到各個系列產品,鞏固蘋果在操作系統上的優勢。但是,也給外界留下「升級已達,創新未滿」的印象。
在業界認為蘋果3年未推出重要創新性產品後,2014年,大屏iPhone 6與智能手錶的發布再次吸引了世界目光,這也被視為庫克跨進全新產品領域的第一步。庫克把iPhone屏幕做大的同時,手機銷量隨之大大提高。2011年,公司銷售額的44%來自iPhone,而到2016年,佔比已經接近2/3。大屏iPhone 6還幫助蘋果成了「全球最賺錢」的企業。
不過,即便是iWatch也沒有像此前一代iPhone那樣重塑產品類別。鳳凰科技的評論曾將庫克與比爾·蓋茨繼任者鮑爾默類比,認為庫克對產品缺少熱情,因而缺乏能力去押注正確的產品。
投資保守:蘋果的戰略遠憂
今年8月發布的財報顯示,蘋果的現金儲備已達2615億美元。
據悉,在為數不多的併購中,庫克喜歡收購初創型企業,每次花費通常在千萬到上億美元之間。大多數收購都與蘋果的產品、服務直接關聯。此前的幾次「大手筆」投入包括:2014年花費30億美元買下音樂設備品牌Beats與2011年以26億美元聯合微軟搶購北電集團上千項專利組合。
一些聲音認為,庫克延續了喬布斯時代的保守策略,蘋果缺乏戰略投資,在大數據、雲戰略等方面並無太大建樹。
蘋果最知名的股權投入只是在GPU研發企業Imagination中佔據3成左右的股份。Imagination是iOS設備的唯一GPU供應商,外界一直猜測蘋果會尋求收購這家公司。
回溯近幾年,在智能資產方面蘋果幾乎沒有大手筆的投入,蘋果存在因戰略落後而被顛覆的風險。
不過,改變或許在發生。去年,蘋果突然宣布以10億美元入股滴滴,《金融時報》當時發表文章分析認為,這次投資的邏輯與此前併購強化自身生態系統的思維不同。分析看來,滴滴已經超越了入口級應用的超級門戶特質,其本質是AI級應用,蘋果此舉或是為購入下一代生態的門票。
行業分析
全面屏手機扎堆發布 產業鏈迎洗牌
「社會我雷哥,人狠貨不多」。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發布全面屏手機MIX2時說了一句大實話,業界對此解讀為,受限於產量,全面屏手機的備貨將受影響。
不過,全面屏將是今年下半年手機行業的關鍵詞,除了iPhone X以外,三星、華為、金立、小米、vivo等多達10餘家安卓手機廠商也在推出全面屏手機。夏普手機全球CEO羅忠生認為,全面屏是5G來臨之前最大的風口。
「真假全面屏」之爭
民生證券認為,隨著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在高端機型採用全面屏,國內主流手機廠商將積極跟進,全面屏手機將加速滲透智能手機市場,預計2018年全面屏手機的滲透率將有望超過30%。
消費電子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表示,全面屏手機在2017年的高端手機市場一定會佔據一定份額,而且佔比會越來越高。「各大手機廠商也比較追捧這個概念,對於喜歡新潮的年輕消費者來說,全面屏手機是一個新生事物,比較有吸引力。」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而言,全面屏不過就是屏佔比高一些。在業內人士看來,全面屏技術並不是通過技術手段去掉屏幕的邊框,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完美解決指紋識別、聽筒、前置攝像頭、光線感測器等組件如何巧妙地放置在屏幕周圍,盡量少改變甚至不改變這些器件的位置。
魅族科技高級副總裁、魅藍事業部總裁李楠表示,夏普和小米並非全面屏手機,只能算前全面屏。它們放棄了對稱式設計,削掉一頭提升屏佔比,這個只是一個ID設計的選擇,並非技術的突破。三星S8是從根本的技術層面改進邊框寬度,從而提升屏佔比。
全面屏會帶來產業鏈洗牌嗎
旭日大數據研究總監李春麗認為,全面屏將會給手機上游供應商、下游終端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這對於進入微利時代的手機行業有很重要的意義。面板企業無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孫燕飈認為手機面板的價格漲幅在10%-15%之間。
李春麗表示,全面屏面板的切割除了需要傳統的直線切割外,也要加入C型、R型和U型切割工藝,激光切割設備環節也會受益。此外,全面屏下放置攝像頭的空間將會進一步壓縮,攝像頭需要小型化,會給攝像頭產業鏈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不過全面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將向觸控顯示、指紋、攝像頭等上游模組傳導。同時將提高模組行業的資金壁壘、工藝壁壘,隨後將推動一輪洗牌:小廠家將會在洗牌中逐漸出局,而擁有激光加工等核心設備及工藝的模組廠將會藉機重新劃分市場份額。
雖然全面屏是當下熱點,不過有觀點認為全面屏並不是未來手機發展的唯一方向。梁振鵬表示,「當OLED屏幕做得越來越柔性化的時候,它可以隨意彎曲、變形,未來手機行業的方向其實還有很多的未知數。」
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吳怡雯告訴記者,全面屏經過幾年的沉澱和發展,在工藝上達到了量產的標準。未來五年,手機更多地還是往可彎可摺疊的方向發展。在柔性OLED屏幕產能受限的幾年裡,全面屏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
(西寧晚報)
轉載自:中國經濟網
點擊展開全文


※美財長:稅改藍圖推出在即 國會與特朗普分歧不大
※透明「魔顯」技術點睛「2017全國雙創周」揭幕儀式
※上海萬科兩月豪擲112億買地 土地市場結構生變
※我國康復醫療成難以迴避短板
※醫藥生物行業日報:部分原料葯企業面臨被停產風險
TAG:騰訊財經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