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媒體關注教育應多一點雪中送炭

媒體關注教育應多一點雪中送炭

每到開學季,總有一些媒體喜歡關注名校的一舉一動,在一些媒體發達的城市,幾乎年年都是那幾所人人心嚮往之的學校在媒體上露臉兒,諸如哪個名人明星參加了開學典禮,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講了什麼,等等。而一般學校,尤其是基層和鄉村學校如何開學,卻極少有媒體去關注。

名校展示出來的東西很出彩,對學生的教育效果也可能很不錯,值得關注。但是教育資源在區域、城鄉甚至校際之間尚存差距的情況下,只有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地展示不同學校的情況,才能更接近一個地方總體的教育發展水平。作為媒體,也應該多給鄉村落後地區的學校一點空間,對薄弱學校多一點關注。名校固然都很好,但有名校就有非名校,只有「執其兩端而用其中」,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都保持關注的熱情,方才是媒體應有的專業態度。

媒體對教育、學校的關注,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教育的期盼。老百姓期盼的,是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接受好的教育,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這才是媒體關注教育的「正確姿勢」。媒體關注雖然不太可能給一所學校帶來直接的利益,卻代表著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渴盼。正因如此,作為有影響力的媒體,在關注教育的時候,可以為名校錦上添花,但更應多到鄉村和薄弱學校去做雪中送炭的事,讓鄉村和薄弱學校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們,感知到同樣的尊重和關切。

而媒體對名校的過度關注帶給人們的,將是面對名校光環可能產生的那種邊緣感,這一點值得關注教育的媒體深思。

更為重要的是,在教育資源不均衡背景下,媒體對少數名校的仰視,可能對公眾的教育選擇產生誤導。教育資源不均衡是客觀現實,改變現狀顯然是一個較長的過程,相信隨著教育公平的不斷推進,教育資源分配的日趨均衡是可以期待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媒體對名校的過度關注,客觀上容易放大這種不均衡。在名校競爭已經包含著諸多非理性因素的今天,如何破除公眾對教育的某些認識誤區,值得關心我國教育的有識之士認真研究。

當然,媒體不是不能關注名校,關鍵要看為什麼關注,為誰而關注。對名校,如果媒體關注的是薄弱學校暫時難以企及的諸多優越條件,是大多數學校「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的光環,那麼這種關注,表達的只是小眾的偏好,而不是大多數人的期盼。但如果名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創造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比如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在切實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創造了可以複製的經驗,那當然值得關注,值得大加宣傳。

教育的公平性,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發展社會主義,逐步實現人民共同富裕,教育公平是基礎。媒體對教育的關注和評價,取捨標準,應當是大多數人的教育願景。其關注點,往大處說,應該是教育發展成果是否更公平地惠及全民,往小處說,就是少一點錦上添花,多一點雪中送炭。

(作者:張金嶺,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7年09月15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一帶一路」急需複合型外語人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每年免費招25名甘肅定西籍學生
語言教育是國家軟實力的組成部分
校運會競技精神不能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