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實體書店走上復興之路 智能製造技術奉獻神助攻

實體書店走上復興之路 智能製造技術奉獻神助攻

受電子閱讀潮流和過時經營模式的雙重困擾,大批實體書店一度遭遇停業危機。在各項智能製造技術的幫助下,實體書店不僅能鞏固自身專長,還可兼顧線上優點,復興之路將越走越順。

前些年,受電子閱讀潮流和過時經營模式的雙重困擾,大批實體書店遭遇停業危機,不少老店都依靠打情懷牌來挽留顧客,苦苦支撐。令人欣慰的是,通過政府政策扶持、社會輿論引導和自身主動革新,實體書店近來已呈現復興之勢,新開店鋪數量增長迅速。

成功度過低谷期的老店和應運而生的新店都增添了不少新鮮元素,例如經營書籍以外的文創產品、增設科技人文類主題活動角、提供氣氛優雅的閱讀空間和餐飲服務等,而這些新變正是其得以留存的關鍵。不過,這還不夠。

在智能製造產業飛速發展的當下,線上書店早已靈活運用多項高新技術以改善消費者的購書體驗。面對佔據優勢的競爭對手,實體書店也必須補上短板,用科技來提升自我。因為從長遠來看,線上與線下之爭終是一場技術較量。

首先我們來看看從線上做到線下的書店能給業者什麼啟發。亞馬遜稱得上是美國實體書店的頭號對手,不過自2015年開始,這家線上零售巨頭展開了經營實體店的嘗試。亞馬遜儘管才剛剛入局,但已經實力超群。因為其實體書店背後有這家公司積累了二十年的大數據在做支撐。通過大數據分析,他們對書店布局、書籍擺放、進貨種類與數目的把握之精準絲毫不亞於實體老店。此外,亞馬遜還在店中銷售自家的電子閱讀器,促進線上線下聯動。

大數據的價值人所共知,然而實體書店並不具有亞馬遜那般強大的先天基礎。為收集數據資源,物聯網的加盟勢在必行。書店也是商店的一種,如今在普通商店中日漸興起的物聯網客流分析技術也同樣適用於書店。通過散佈於店中各處的感測器,經營者可全面準確地了解哪些書籍被顧客翻看得最為頻繁,哪些書架前顧客停留的時間最久,哪本書的封面吸引了顧客的目光……參考這些信息來制定銷售策略,無疑將事半功倍。

實體書店有個無法解決的難題,即空間的有限性。這決定了其利用實體空間展示出的書籍數量註定無法與線上書店相比。而VR(虛擬現實)技術則可以讓實體書店的面積在虛擬世界裡無限延伸。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開設了一家名為「閱讀隧道」的實體書店,最大亮點便是其「VR圖書展示廳」。按照構想,通過一台VR設備,讀者可以進入與實體書店截然不同的虛擬空間,那裡同樣擁有很多圖書分區,讀者能在其中實現瀏覽和購書操作。不過目前該項目還處於雛形階段。

在提高顧客找書效率與精確度方面,內置書店庫存系統的導購機器人有望比人類店員做得更出色,目前,浙江省有幾家新華書店已經引入這樣一些機器人員工。此外,3D列印DIY也已成為部分實體書店吸引顧客的新項目。

徜徉書海,信手翻看,邂逅佳作的那份悠閑、實在與偶然是實體書店得天獨厚的優勢,線上書店難以給予顧客這樣的消費體驗。而線上書店全面、精準、快捷的經營特點,實體書店卻未必實現不了。在各項智能製造技術的幫助下,實體書店不僅能鞏固自身專長,還可兼顧線上優點,復興之路將越走越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晶元掀開新戰局 「中國芯」未來可期
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之路:聚焦人工智慧 培育工匠人才
機器人也有歧視與偏見,人類當警惕AI陰暗面
植保無人機何以備受青睞?融合人工智慧成趨勢所向
四大技術助力智慧農業 人工智慧賦予產業全新機遇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