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孩子學習的事。其實打從孩子一出生,他對世界的探索和學習就開始了。不是只有上了小學才叫學習,搭積木,玩水,培養興趣都是學習。所以這個話題,什麼時候聊都不嫌早。

我想天底下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成才的。可很多父母明明很關心孩子的學習,投入的時間、精力也很多,為什麼孩子就是學不好呢?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我想,很可能是他們在孩子學習這件事上用錯了方法,用力過猛,結果讓孩子對學習沒了興趣。

來看看下面這3個太太太常見的誤區,你(會)中招了嗎?

催著孩子學 VS 讓孩子只學「七分飽」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在研究學習規律時,做過一個很著名的實驗。他把飢餓的貓關進籠子里。只要觸動機關,貓就能逃出籠子,獲得食物。

一開始,餓貓觸動機關完全是出於偶然。但通過不斷嘗試,貓慢慢找到了打開籠子的方法。最終,貓只要一進籠子,就會立刻觸動機關,打開籠門。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實驗呢?因為貓之所以會努力尋找開門的方法,原因就在於它很餓,而且逃出籠子後能得到食物。

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的。當他對學習感到「飢餓」,渴望學習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你一定會問,如何讓孩子對學習保持「飢餓」呢?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鑒。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有一天,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寫字。」

換成是一般的家長,這個時候一定樂壞了,孩子想寫字,好事啊,來來來,趁熱打鐵,寫它個三大頁。

可是這位媽媽不是這麼想的。她非但沒讓孩子多寫幾行,還反其道而行,規定孩子今天只能寫半頁。

因為不能想寫多少就寫多少,孩子寫字的時候格外認真,一筆一划慢慢地寫。寫完覺得不過癮,還央求媽媽,能不能再多寫幾行。

假如媽媽讓孩子一次寫個夠,甚至催著孩子多寫幾行,我想沒幾天功夫,孩子就對寫字不感興趣了。

還是老話說的好,過猶不及。我們別總是催著孩子多學一點,就像不要逼孩子多吃一口一樣。讓孩子學個「七分飽」,學完還想學,學習就會變成一件主動而有樂趣的事。

讓孩子一直學 VS 主動休息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就是:「這個不用你操心,你管好學習就行了。」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所以,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吭哧吭哧學到深夜,我們覺得應該。周末被興趣班、補習班排得滿滿當當,我們也覺得正常。

我們從來沒想過,要限制孩子的學習時間,主動讓他休息。總以為學得越久,就能學得越好。但其實,正是因為孩子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太多了,所以才沒有成效。

記得我學車那會兒,每次都是花半天時間,四五個學員輪流練車。起初,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浪費時間。一整個半天只能輪到3次,根本沒辦法充分練習嘛。

但教練的一席話點醒了我。

他說:「就是因為這樣,輪到的時候你們才會好好練啊。要是半天都讓你一個人練,肯定開不好。」

可不是嘛,正是因為機會難得,我們才會倍加珍惜。否則想著「反正有半天呢,慢慢來」,肯定無法投入地練習。而且沒開一會兒,就會覺得累了。

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長時間的學習,只會讓我們低效、疲憊,很難專註。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與其讓孩子花一整個晚上,磨磨蹭蹭、毫無效率地學習,不如定個鬧鐘,讓他高度專註地學一個小時。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干點別的。

我現在寫這篇稿子,也是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小時內寫完初稿。先完成,再完善。專註力和效率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家長太操心 VS 讓孩子自己操心

我老公有位同事,對孩子的學習特別上心。他們的對話經常是——

爸爸:「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都記下來了嗎?」

兒子:「沒有。」

爸爸:「你怎麼不記呢?」

兒子:「老師不是在家長群里告訴你們了嗎,你記就行了呀。」

還有一次,兒子做完作業就跑出去玩了。玩好回家才想起來,英語作業還沒做呢。爸爸就急了:「你不是說都做完了嗎?怎麼忘了呢?」

結果兒子的回答讓老爸啞口無言:「這都怪你,你怎麼不提醒我呢。」

為什麼媽媽越懶,孩子學習成績越好?

因為爸爸對孩子的事太操心,孩子反倒不上心了。學習成了父母的事,沒有了積極性,又怎麼學得好呢?

與這位爸爸截然相反,我父母從小就不「關心」我的學習。上小學第一天,我媽就對我說:「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作業忘了做、考試考不好,老師批評的是你不是我。」

所以我從小都是自己做作業,自己檢查,自己整理書包。從來不會丟三落四,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好,完全不用父母操心。

雖然長大後才知道,我媽會在我睡著後,偷偷幫我檢查作業,了解我的學習情況。但正是因為她把學習的責任交還給我,讓我覺得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我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才能學得輕鬆,學得有樂趣。

雖說現在的孩子,課業難度越來越大,很多作業家長根本hold不住。但至少,我們可以避開上面這三個坑,不要逼著孩子學習,不要替孩子承擔責任,別讓過度的關心,把孩子對學習的熱情消耗殆盡。

適當的偷偷懶,裝裝傻,孩子反而能學得更好,我們也落得輕鬆。教育,不就是學會放手,讓孩子成長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