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風後,康復鍛煉不是越用勁越好?

中風後,康復鍛煉不是越用勁越好?

急性腦血管病發病後,由於損傷了有關中樞神經,可引起半身不遂、失語,甚至昏迷等一系列癥狀。經過治療,一些患者的癥狀雖然可以逐步好轉,但約有2/3的患者卻遺留有關節攣縮畸形、肌肉萎縮及智力降低等癥狀,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沒有有效地進行康復治療。

中風後,康復鍛煉不是越用勁越好?

一般主張早期進行康復訓練,但早期訓練必須在病情穩定後進行。

誤用綜合征是在康復治療中因治療方法不恰當引起醫源性的繼發性損害,是使患者偏癱肢體活動不協調,不能實現有效活動功能的一組癥狀。在我國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尚未普及的情況下,誤用綜合征很常見。存在該綜合征的患者,偏癱肢體屈、伸肌群肌力發展不平衡,常出現肌肉痙攣,不能進行隨意活動,降低了患者日常活動的能力。這是偏癱肢體功能康復的一大障礙,必須重視對誤用綜合征的預防。

我們以偏癱為例加以分析,希望告訴大家,運動鍛煉不是越用勁效果越好。在偏癱患者康復過程中比較常見的誤用,有以下幾種:

1.不適當的關節被動活動訓練

導致關節損傷

肢體各關節被動活動是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措施之一,其原則是不能超越關節本身的正常活動範圍。一旦超過這個範圍,不僅會引起疼痛,而且還會導致韌帶斷裂、關節腔內出血。長期下去則可發展為慢性炎症,甚至造成關節囊肥厚、短縮,關節攣縮,給康復治療帶來更大困難。過度的被動關節活動訓練造成的損傷還可引起關節周圍的異位骨化。因此,在做關節被動活動時必須注意訓練量(關節活動範圍及頻率)。一般各關節每次活動3次~5次,每日重複2次~3次。這樣既可以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又可以防止關節攣縮。切忌多次做粗暴的關節被動活動。

2.康復方法錯誤可導致

偏癱患者原有的異常運動模式加強

當偏癱患者患側肢體的運動模式尚處於聯動運動階段時,上肢屈曲牽拉及下肢直腿抬高的訓練均會增強異常運動模式,抑制隨意運動及正常運動模式的出現。例如,如果過度做偏癱上肢的屈肌動作,會抑制伸肌運動,使偏癱側上肢呈現「挎籃」屈曲痙攣狀態。就偏癱手指功能訓練而言,如果認為癱瘓的手指無力,訓練時越用力越好,應強力進行屈曲訓練,這也是錯誤的認識。一般認為,手指的合攏、握拳,屬於原始脊髓水平運動範圍,是上肢屈曲共同運動模式的一部分,握力訓練可使屈肌肌力增加,但會抑制伸肌肌力,結果會導致手指的單個獨立運動能力延緩恢復,甚至難以實現。

3.不恰當的刺激

會使患側肌張力增高

在中風患者恢復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會出現肌張力增高,但肌張力過度增高會阻礙隨意運動的出現。此時,任何增強肌張力的刺激都是有害的。根據我們的臨床經驗,在這一階段如果不按照促進正常運動模式及反射、抑制異常運動模式反射的原則,給予針刺刺激、電刺激和按摩,肌張力就會增強,影響功能的進一步恢復。

4.過早的步行訓練可導致

膝關節過伸和棒狀劃圈步態

下肢癱瘓的中風患者如果要進行步行訓練,必須具備獨立坐、獨立站、重心在患側下肢時的站立以及具有分離運動出現的條件。也就是說必須按照從坐起→站立→行走這一順序進行訓練。在我國,不少中風患者的家屬都希望患者能早日恢復步行功能,常常在患者尚無獨立站立能力時,就強行扶著患者練習走路。這樣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出現膝關節過伸,加重「劃圈」步態的癥狀。

5.用肌力訓練代替運動控制和協調能力的訓練不能改善患肢功能

中樞神經性癱瘓是複雜的運動控制和協調及精細技巧等功能的喪失,是一組肌肉的功能障礙,而不是一塊或兩塊肌肉受累。所以,偏癱患者只是訓練患側肢體的肌力不能從根本上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有些醫生常常誤導患者只訓練患側肢體,這樣反而促使原存的異常運動模式加強,阻礙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和精細技巧能力的恢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的精彩文章:

吃了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會致癌!快來看看怎麼避免誤食!
把飲料當水喝,喝出了糖尿病!
你了解頸椎疾病嗎?都市人群看看有好處!
做磁共振前要仔細想一想,身上是不是有什麼東西「不屬於自己」

TAG: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