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褐斑病終極防治手冊!
柑橘鏈格孢褐斑病 圖片來源:盧文彝
柑橘鏈格孢褐斑病簡稱柑橘褐斑病,果農俗稱"黑疤病"、「黑點病」。
主要危害部分橘類,橘與柚、橘與橙的雜交品種,以及葡萄柚等,如在貢柑、茂谷柑、愛媛38、默科特、紅橘等柑橘品種上發生較多。
該病傳播速度非常快,且容易複發,常引起落葉、落果、枯梢,果實感病後帶斑難以鮮銷,處置不當的話後果相當嚴重。
為害癥狀圖解
褐斑病主要危害嫩梢,花蕾,葉片和果實。
葉片感病
柑橘褐斑病幼葉癥狀
剛萌發的幼葉發病,出現針頭狀大小的黑褐色油漬狀斑點,病斑較為局限,周圍黃色暈圈不明顯。
已展葉,但尚未革質化的葉片最感病,一旦發病,產生褐色斑點,病斑迅速擴大,由於毒素沿著葉脈擴散,形成帶尾須狀的病斑。
柑橘褐斑病成熟葉片癥狀
部分革質化的葉片發病,病斑褐色近圓形,隨著病情發展,病斑中央變灰白色,病葉一般不脫落,潮濕時其上產生黑褐色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成為田間的初次和再次侵染來源。
新梢感病
新梢發病,先出現針頭狀黑褐色凹陷小點,病斑上下左右擴展成橢圓形或梭形,潮濕時,病斑迅速擴大,環繞一周後,其上部分即變黑褐色枯死。
發病嚴重時,病斑可蔓延至較大枝梢的木質部,使上一年生的枝梢也枯死。
花器感病
花梗和花蕾發病變褐枯死。
幼果感病
剛落花的幼果即可被侵染髮病,病斑很小,針頭狀,黑褐色,凹陷明顯,整個果面均可發生,但病斑以近果柄部位較多,幼果一般很快脫落。
果實感病
膨大期和成熟果實發病,典型的病斑為近圓形,褐色,中間凹陷,呈灰白色,病斑周圍有明顯的黃色暈圈,這些病果大多提前脫落。
此外,果實上還可產生灰白色木栓化微隆起的痘瘡狀病斑,隆起部位用指甲刮之易脫落。
發生流行特點
流行途徑
鏈格孢菌以無性態參與病害循環,病菌主要在帶病的成熟葉片上越冬,翌春氣溫回升後,帶病葉片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
降落在新梢、嫩葉和幼果上,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毒素,致使所接觸細胞死亡,細胞器降解,形成壞死斑,病菌從死亡的細胞中獲取營養,生長發育並進一步產生毒素,毒素沿導管擴散,加速細胞壞死和病斑擴大,最終導致病葉脫落。
病害的發生與降雨有關,但露水也能足以引發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在適宜溫度下(20~29 ℃),葉片持續濕潤,病菌僅需8小時即可完成侵染。
流行規律
柑橘褐斑病的病原為鏈格孢菌,該菌專性比較強,只感染部分柑橘品種,如貢柑、茂谷柑等。
褐斑病發病早、侵染時間長,以春梢、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4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發病最重。
在各次新梢中,以春梢發病最重,其次是秋梢,夏梢發病最輕。
流行原因
凡栽培管理差,其它病蟲為害重的;地勢低洼、積水;果園郁蔽、通風透光不良的;樹勢弱掛果多的;偏施化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少的果園發病較重。
綜合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選擇無病苗木:苗木用殺菌劑消毒後方可引進,最好使用脫毒苗。
改進栽培措施:新建的果園,特別是選擇了易感品種的,應在地勢較高通風透光良好的地塊種植,合理密植,以利通風透光。對於濕度大的果園,要通過開深溝排水措施降低果園的濕度,創造不利於病原菌生長的條件,減輕病害發生。
加強樹體管理:避免過度灌溉和偏施氮肥,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並配合淋噴海精靈生物刺激劑,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並促進新梢抽發整齊和快速成熟,縮短感病期。
減少初侵染源:柑橘採收後,最遲可在春梢萌芽前,剪除病枝、病葉,移出果園集中燒毀,以減少初侵染源。對於蔭蔽嚴重的果園,應進行大枝修剪,以利於通風透光,縮短葉面水膜持續時間,減少病原菌侵染的機會。
化學防治
根據褐斑病的發病規律,應在春梢、幼果期和果實膨大期抓準時機施藥,其中以春梢3~5cm時和落花期2次防治最為關鍵,秋梢期根據發病情況再噴葯1~2次。
有效藥劑:保護性的主要有銅製劑、丙森鋅、代森錳鋅、氟腚胺、百菌清等;治療性的主要有啶醯菌胺、三唑類殺菌劑、吡唑醚菌酯、腐霉利、異菌脲、咪鮮胺、抑霉唑等。
注意事項
一定要在雨前使用藥劑防治,以保護性殺菌劑為主,每類保護性藥物每年使用不宜超過4次且最好能交替使用。
保護性殺菌劑和內吸治療性殺菌劑合理配合使用,殺菌劑保護期過去後應該及時補藥,在天氣不確定的情況下要搶晴穿插打葯。
注意使用有效的內吸傳導性的治療藥物,尤其是發病後,如三唑類殺菌劑、甲氧基丙烯酸酯殺菌劑、琥珀酸脫氫酶殺菌劑等。
有些易感品種如貢柑,感褐斑病的同時也高感炭疽病,使用殺菌劑必須注意對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參考資料
《柑橘鏈格孢褐斑病的發生危害風險和治理對策》 李紅葉
《柑橘褐斑病研究進展》趙圓
《柑橘褐斑病的防治策略》 歐乃榕
探討柑橘黃化、葡萄、番茄等種植問題,
請加華墾黑馬2微信,拒絕非農業者。
點擊展開全文


※高熵合金的特殊性質:簇-膠原子模型
※科學傳播的媒體轉向
※人要怎樣進化才能成為「植物」人?
※地球上「最惡毒」的植物,聽說女孩子最喜歡它們,沒有人知道叫啥
※土壤相關用語,你不一定全知道!
TAG:農業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