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此三日血戰,此軍成為紅軍主力當之無愧,當時領軍者後授銜元帥

經此三日血戰,此軍成為紅軍主力當之無愧,當時領軍者後授銜元帥

史海拾記

【筆記君註:1927年,這是一個我們應該記住的年份。這一年發生了一起中共黨史軍史上重要的事件——秋收起義,到今天整整九十年了。秋收起義在中國的近現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毛主席率領的第一支工農軍隊隨之正式創建,同時我們黨的第一面旗幟也正式誕生,是中國共產黨保存信仰火種、播撒信仰火種的一次重要行動。同時,秋收起義是我們黨在危險境地中保存革命實力、以星星之火醞釀燎原的重要轉折。今天起,我們將一起聆聽歷史的腳步,回顧那波瀾壯闊的革命畫卷。】

上一篇說到毛主席率部隊在寧岡落腳,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王佐的支持,秋收起義部隊在羅霄山中段的密林中 算是有了一個穩固的根據地。而此時另一支革命武裝正由朱德、陳毅率領轉戰廣東,毛主席在寧岡 前後的一段時間正好是朱老總領兵阻擊敵軍於三河壩的關鍵時刻 。

一九二七年八、九月間,南昌起義軍由福建長汀、上杭南下進潮汕時,朱德、周士第等同志率領的二十五師留守大埔縣三河壩。

紅軍先頭部隊十多人,由三河的匯東東文部橫渡到匯城,接著大軍陸續從汀江兩岸步行到三河壩。大部隊坐著一百多條民船,繼續沿韓江直下,經過一天一夜急行軍,有二千多人留在三河壩。那時,商人開門放鞭炮歡迎,連夜做生意,市面一片繁榮。當時起義軍戴著紅邊的帽子,脖子上掛著紅領巾,身穿藍衣服,打綁腿,穿草鞋,官兵不分。起義軍到三河壩後分住在廟宇、祠堂和群眾家裡。第二天到處張貼安民告示,布告以周士第同志署名。軍隊紀律很好,買東西很公道,講話很溫和,群眾關係很好。

起義軍住了幾天,就在匯城南門外大沙壩召開群眾大會,有二千多群眾參加。據說,站在凳子上演講的是朱德同志,會後還舉行示威遊行,參加者手持紙旗,呼口號、貼標語,遊行隊伍振臂高呼:「打倒貪官污吏土豪劣紳」,「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遊行隊伍入東門出南門,再進西門出北門才散會。

起義軍在匯城住了十天左右,獲悉敵軍錢大鈞準備由鬆口直下襲擊起義軍的情報。起義軍為了選擇有利地形,星夜開動大和號輪船把起義軍運到匯東東文部,並把附近河西的船隻全部駛到東岸,只留一條小船作渡船。起義軍在觀音閣留下高山瞭望哨三人。

起義軍到東文部後,指揮所設在田氏家祠(至今屋內牆上還有「誓死殺敵」四個字,據說是朱德同志寫的),軍需部設在三星堂(龍虎坑葉氏家祠,現仍有「丁卯年七連三排」七個字),並選擇與匯城遙遙相對的八十米的小丘陵——筆支尾山頂及石子案一帶挖戰壕、築工事,這是阻擊敵人扼住梅江、汀江、韓江的好陣地,起義軍的主力集中在這裡,前沿陣地上有三架水龍機關槍,東文部、沿河竹頭下都挖了戰壕。當時戰線很長,由大麻蓮塘梅子崬一直到茶陽沿坑,達到三十餘里的山頭都埋伏著起義軍英勇的戰士,準備迎頭痛擊來犯的敵人。

三天後,國民黨錢大鈞的軍隊來了一萬多人,先頭部隊登上了「神壇頂」。起義軍高山瞭望哨發現敵人後馬上撤到「三駁橋」,並鳴槍警告,然後乘船東渡歸隊。國民黨軍佔領了匯城後,指揮部設在裕興旅店。匪兵到後,馬上分兵駐紮大麻並在舊寨,南門坪一帶挖戰壕,依斷牆殘壁為掩體,還有幾十挺機槍設在舊寨、裕興旅店和觀音閣等地,觀音閣還架起一門大炮,與起義軍形成對峙局面,情況非常緊張。

當天下午(農曆九月初八日),戰鬥打響了。頓時,槍聲震耳,匪軍火力單方面向我軍陣地射擊。由於起義軍早有準備,隱藏在稠密的松樹林中,守得似銅牆鐵壁,有時一槍不發,有時找中目標打他一、二槍,敵人不知虛實,不敢衝鋒,就這樣堅持到晚上。為了虛張聲勢,消耗敵人的彈藥,我軍用舊油桶,把火炮放進桶里燃火爆炸,聲如機槍,敵人以虛為實,慌亂一團,無目標地亂放槍,使敵人夜不入睡,很不安寧。

第二天上午,敵人從鬆口方向捉來十多條民船,載兵強渡。匪兵在黃員壩下船,在火力掩護下,連續幾次發動衝鋒。第一次是七條船,船將駛到河中心,起義軍守在筆支山頂的三挺水龍機關槍居高臨下,火力集中射擊敵船。頃刻間,水花四濺,敵船成了我軍的活靶子,船沉的沉,壞的壞,無人撐的船任水漂流。錢大鈞眼看慘敗,惱羞成怒,破口大罵,又調來十條船,發起第二次衝鋒,烏龜似的向起義軍陣地爬來。起義軍以猛烈火力給予回擊。炮聲、槍聲、喊殺聲交織在一起,匪軍一個個掉進河裡。

當時有一個小頭目擎著旗趴在船邊上大喊沖啊!起義軍發出一槍,叫他葬身魚腹。打壞了的民船載著死屍任水漂流。有兩條船載著殘兵敗將在「鄒公宮」(今龍虎坑碼頭)靠了岸,被起義軍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槍聲稍停,他們竟敢發動衝鋒,起義軍一排槍消滅了敵軍大半,殘餘敵人亂成一團,掉頭就跑。兩岸敵人開槍掩護,引起自己打自己,敵人死傷嚴重,剩下幾個殘兵敗將全部給起義軍收拾掉了。

由於起義軍戰士為解放窮苦百姓而戰,得到廣大人民群眾大力支持,在戰鬥中英勇殺敵,戰鬥相持了三晝夜。

第三天晚上,敵人分兩路增援,一路由高陂而上,一路由鬆口而下。第四天拂曉,濃霧籠罩著大地,敵人從大麻蓮壙等地偷渡,企圖切斷起義軍去路,妄圖包圍起義軍。在我寡敵眾的情況下,起義軍採取全面撤退策略,把主力撤走,還保持有生力量二千人。隊伍的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豐、陸豐與當地的起義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同志率領經江西轉移到廣東北部,後轉入湖南南部,最後轉戰到井岡山與毛澤東同志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會合,後來發展成為紅軍的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