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就是養德

養生就是養德

中國人自古就注重養生之道,注重養生之道就必須注重道德修養。說得透一點,養生就是養性,而養性首先就是要養德。中國古代,就有學者提出「仁者壽」的理論。孔子在《中庸》中提出的「修生以道,修道以仁」,「大道必得其壽」,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就是說有高尚道德修養的人,才有可能活得高壽。人人都思長命百歲,那麼大家就要從道德上首先約束自己,提高自己。

高情操,高壽命

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每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曾有句話說得好:「世人慾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這是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總結了幾千年得出的修身養性的至理名言。以我們都熟悉的醫學家孫思邈舉例,他為何能高壽?與自身的德行的修鍊不無關係。孫思邈一生不受名利之誘,獻身醫道,致力於為大眾解除疾苦,鑽研藥理。但凡有人請求他出診的,他從不瞻前顧後,不考慮自己的吉凶安危,也不懼怕路途艱辛跋山涉水,無論晝夜寒暑,無論是否饑渴疲勞,都要「一心趕救」。而且從不過問病患地位高低,貧富貴賤,也從不念恩怨輕疏,對所有病患都一視同仁。他的一生不僅在工作上不辭勞苦,而且在醫學研究上孜孜不倦,在古稀之年寫下了《千金要方》,流芳百世,直到百歲高齡,仍然思路敏捷,老而不衰,又完成了《千金冀方》,至102歲辭世。與之相比,那些缺乏道德修養的人,特別是那些為名利和其他物質生活上過多追求的人,就像被枷鎖困住手腳,他們多數願意斤斤計較,常常患得患失,往往會造成未老先衰,也自然無法高壽。

我們要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

我們不難看出,其實養生奇方的精要就在於養德。我們說養德就要「不勞主顧,不費葯金,不勞煎熬」,雖聽來簡單,卻可祛病健身,延年益壽。德高者對人.對己.對事,都胸襟開闊,光明磊落,無私坦蕩,故而生活無憂無慮.無患無求。身心時刻處於淡泊寧靜的良好狀態之中,做到這些,就必然有利於健康長壽。

很早之前古人就認識到,要達到健康長壽.頤養天年的境界,必須「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美其食,樂其俗,高下不相慕」,這句話告訴我們後世之人要安於平淡的生活,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有進取心,而是不要追求過分的物質享受,這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不要與別人攀比物質生活,更不要有非分之想,整日惦記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很不好的,要隨遇而安,對世事要心安理得,知足才能常樂,每日情志舒暢,定能達到較高的道德修養,並延年益壽。

可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隨著我們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在情緒上常常處於失控狀態,由於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諸多壓力長期無法消除,緊張焦慮的情緒無處宣洩,所以漸漸被抑鬱症.焦慮症.亞健康及一些慢性疾病纏身。其實,我們如果能按照《黃帝內經》中提倡的「恬淡虛無」來養心,減少對物慾的追求,就一定可以把壓在身上.心口的大石頭搬下去,從而實現精神內守,身心愉悅。

人生如白駒過隙,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是迷失在物慾橫流中,身心疲憊?還是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在了解了中醫情志養生的精闢理論後,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認識,並將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養公社 的精彩文章:

健康等不等於養生?
為什麼「男子不可百日無姜」

TAG:醫養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