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到中年,為啥一身不舒服?此文告訴你:胃陽不升病自來

人到中年,為啥一身不舒服?此文告訴你:胃陽不升病自來

本文理論依據:《脾胃論》、《內外傷辨惑淪》、《中醫方劑學》

列位看官,說起這人到中年,總有很多不舒服的地方,最典型的有如下幾個——

1,上了一天班,似乎沒幹什麼,但是回到家裡卻四肢乏力,只想往床上一躺,什麼都不想做。

2,吃東西越來越沒食慾,從前愛吃的東西,現在竟然也沒有胃口。

3,大便不成型,每天大便次數不定,有的吃完就想上廁所。

4,腦袋迷糊,有的時候伴發耳鳴。

5,比年輕的時候怕寒,面色蒼白,沒有太多血色。

6,腹脹。

7,小便頻,尿色渾濁,尿味大。

8,經常感覺口苦口乾,多喝點水也無濟於事,有的時候甚至明明口乾,但是不想喝水。

好了,所有這些問題,今天通過此文,你可能會找到病因和調治的方法。這就是脾陽不升。

什麼是脾陽不升?說白了,就是脾的功能不再如以往那般強大。脾陽不升的結果,是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脾陽不升,受納之能受影響,所以吃飯就沒有食慾。脾虛,收攝無權,所以容易形成大便不規律,便溏、不成型的現象。脾能升舉清陽之氣,使得清竅得養,所以我們會有耳鳴的現象出現。脾屬土,肺屬金,土不生金,所以我們肺衛之氣不足,容易怕冷、感冒。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所以我們容易濕熱下注,形成尿頻、尿急、尿澀、尿黃。濕邪可以困阻肌肉,於是我們全身乏力,不愛動彈。脾不能運化水液為身體所用,所以我們就會感到口渴……總而言之,脾陽不升,一身的毛病都會找上來。長此以往,必然影響一身氣血和其他臟腑的功能。因此,脾陽不升,大限將至,此言不虛。

既然如此,我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加以緩解呢?在這裡,「精誠名醫匯」要為你介紹一張好方,這就是名揚千古、造福無數的昇陽益胃湯。組方如下——

黃芪30克,半夏、人蔘、炙甘草各15克,獨活、防風、白芍藥、羌活各9克,橘皮6克,茯苓、柴胡、澤瀉、白朮各5克,黃連1.5克。水煎服,加生薑5片 ,大棗2枚。具體應用時,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辯證加減。

說起這昇陽益胃湯,來頭可真真不小。它原載於《內外傷辨惑淪》,是一首升脾胃之陽的良方。它針對什麼樣的患者呢?典型的表現,就是食欲不振、便溏、渾身乏力、四肢酸痛。當然,也可能有前文所述八個癥狀中的一部分。這類人的根源,就是脾陽不振、濕濁內阻。而這昇陽益胃湯,就是升脾陽、化濕濁的好方。

說起來,此方首先重用黃芪來升舉脾肺之陽,因此用了足足30克。接著,用人蔘和甘草兩味葯,輔助黃芪補脾、益中氣。同時,白朮和茯苓,一個健脾燥濕,一個健脾利濕,將脾虛所致的濕濁之氣一掃而空。半夏陳皮,燥濕、行氣而和胃,令中焦氣機進一步運轉有常、活動開來。

上面這些,都是針對脾虛來作文章。接下來的柴胡、防風、獨活、羌活,可就另有深意了。原來,這四味葯全都是辛散、昇陽之品,尤其是獨活和羌活,更能除濕止痛,對四肢疼痛者有效。更主要的是,四味葯的辛散升浮之性,可以很好地幫助黃芪、人蔘、白朮、甘草來升舉脾陽,同時還能幫助茯苓、白朮、澤瀉來祛濕。可謂一箭雙鵰。

最後,如此多的辛散補益藥物,恐生燥熱之邪,於是用黃連清熱,白芍養陰補血,使得全方張弛有度。可以說,這道古方,對於脾虛、濕重所致的各類亞健康癥狀,都有調理作用。不過,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我們在應用之前,要經中醫師辯證指導,以免和自己的體質相違背。一般來說,體瘦精虧、內郁濕熱、陰虛火旺之人忌用。

全文完。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跟我來 的精彩文章:

50歲以後的人請注意:你和骨折之間,可能只差一聲咳嗽
中醫降血壓,這招是精髓:四箭齊發養血脈
脾肺有多強,人就活多長!中醫古方養脾肺、開「命道」,確實不錯
總打嗝,一把刀豆就解決!《本草綱目》中明確記載

TAG:健康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