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三七」能止血還是活血?——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

「三七」能止血還是活血?——中藥的雙向調節作用

中藥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是指某一中藥既可使機體從亢進狀態向正常轉化,也可使機體從機能低下狀態向正常轉化,因機體所處的病理狀態不同而產生截然相反的藥理作用,最終使機體達到平衡狀態。由於中藥存在雙向調節作用,很多老百姓面對中藥單味葯或復方雲里霧裡,不知所措,產生了疑惑:

三七是止血還是活血?

蠶豆到底是祛濕還是生濕?

其實,中藥是個多成分的集合體,單味葯和復方共同作用的結果就使得功效更加複雜;中藥還存在著雙向調節作用。

中藥產生藥理雙向調節作用可能與中藥的多成分性、藥物劑量、中藥的炮製與製劑、藥物配伍、機體的機能狀態以及適應原樣作用有關。例如三七可以活血化瘀,三七中不僅含有止血的有效成分三七氨酸,也含有抗血栓形成的成分三七皂苷。藥理實驗表明,它們對凝血與纖溶過程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兼具有止血和活血的雙重作用,有著止血而不留瘀的藥效。所以三七既可以治療咯血、便血、衄血、吐血等出血病症,又可以治療血瘀證。枳實是理氣的代表葯,臨床用於脾胃氣滯證。藥理實驗表明,枳實對胃腸平滑肌有雙向調節作用,即可興奮胃腸平滑肌,蠕動加快,又可降低胃腸平滑肌張力,使蠕動減慢。所以枳實興奮胃腸功能的作用可能是其治療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腸功能低下的藥理學依據;而抑制胃腸平滑肌運動的作用則可能是其治療腹痛嘔吐、泄瀉等胃腸運動亢進癥狀的藥理學基礎。

單味中藥如果含有藥理作用方向一致的各種成分,一般藥理作用應隨劑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是含有藥理作用方向相反的兩種成分,它們共同作用的結果就複雜多變了。因此同一味中藥會出現大劑量和小劑量藥理作用相反的情況。如人蔘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小劑量表現為興奮,大劑量表現為抑制。

炮製與製劑過程,同樣會產生同一味中藥藥效的不同。如半夏生熟作用截然相反。生半夏令人吐,但炮製後入葯,則有降逆止嘔的功效。蒲黃生用可以活血消瘀,炒炭後止血化瘀,用於治療內部和外部出血。原因在於:蒲黃的黃酮類成分中,有些黃酮成分具有止血活性,有些黃酮成分反而具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蒲黃的「纖溶酶」具有很強的纖維蛋白溶解作用,炒炭後抗凝成分「纖溶酶」會減少或破壞。

機體的機能狀態同樣也是中藥產生雙向調節作用的另一個重要條件。如人蔘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動物血糖增高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但對注射胰島素引起的血糖降低又有回升功效;對高血壓患者可以降低血壓,對於低血壓或者休克患者又可以使血壓回升。

同樣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看似作用機理矛盾的中藥還有黃芪、山茱萸等。低濃度黃芪可以提高淋巴細胞轉化能力,但高濃度卻使之活力受抑。黃芪具有免疫增強及免疫抑制的雙向調節作用,與濃度有關。山茱萸總苷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抑制作用,山茱萸多糖具有免疫促進作用。

蠶豆是江南地區常見的葯食同源的中藥材,它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傳統醫學認為蠶豆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可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瀉,主治中氣不足,倦怠少食。現代營養學研究發現,蠶豆可以延緩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防癌抗癌、益氣健脾、健腦、促進骨骼生長,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但是食用過量的蠶豆或者平素脾虛的患者服用後會脹氣滯氣,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虛患者出現不適反應,甚至損傷脾胃內生濕邪。古代文獻記載蠶豆屬於中藥「發物」之一,有學者根據文獻研究,結合臨床報道數據,選取80種中藥「發物」。其中豆類包括大豆、黃豆、綠豆、蠶豆共四味,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但均有滯氣的不良反應,不適合慢性胃腸炎、消化功能不良、脾虛、易腹瀉、腹脹的人群。但是蠶豆中膳食纖維含量較多,含有脹氣因子棉子糖和水蘇糖。大腸中的細菌在利用這些糖的過程中產酸產氣,有利於腸道健康,但也會產生二氧化碳、氫氣及少量甲烷氣體,引起腹脹、腸鳴等現象。此外,由於一部分人體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食用大量蠶豆後會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男孩子多見,故蠶豆病患者禁忌,不宜生食。研究表明,脹氣因子耐高溫,但溶於水。蠶豆一旦浸泡、蒸煮、發芽均可使水蘇糖和棉子糖的含量大幅度下降。

上述三七活血止血以及蠶豆既能健脾化濕又能傷脾生濕的現象,說明中藥的藥理作用複雜性和功效複雜性。現代人養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中醫理論,尤其需要掌握葯食同源藥材的劑量,切忌自己做醫生。中醫養生需還是要專業醫生的指導,結合個體的具體體質和慢病基礎進行科學綜合的養生。

作者: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方泓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 的精彩文章:

用中藥需防「誤區」
這十種有種植前景的中藥材,推薦給藥材種植戶
2017中國·磐安中藥尋寶越野公開賽明日舉行
這2種中藥泡酒就等死吧!毒性是砒霜幾百倍,竟然很多人不知道!
治療肝硬化可以選擇什麼中藥?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