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保健】灸12原穴,調全身百病,值得收藏!

【保健】灸12原穴,調全身百病,值得收藏!






   

點擊上方藍字或長按右邊二維碼加關注




導讀


《素問·刺法論》就提出:

預防心之疾,刺手少陰之原;預防肺之疾,刺手太陰之原等

,以「補神固根」,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靈樞·九針十二原》所言:「

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若原穴動氣絕,則病即不可為。」







什麼是原穴?




是元氣在五臟六腑腧注、經過、留止的腧穴,可見原穴在人體的重要性!十二條正經在腕關節或踝關節處各有一個原穴。


《難經.六十六難》說:「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古代先賢與灸療大師都極為重視「原穴」灸治,認為:五臟六腑有病了,你不知道具體針刺穴位、灸療穴位不要緊,先取原穴,然後再找配穴!





十二原穴位置口訣

陽明大腸合谷強    胃經疼痛取沖陽


太陽小腸原腕骨    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陽池膽丘墟    肺覓太淵脾太白


心包疾發大陵治    肝原太沖按摩良



少陽心經神門在    腎尋太溪是良方


督脈無原求百會    任脈膻中乳中央


原穴具有虛可補、實可瀉的雙相調節功能。這種功能不僅原穴有,很多穴位,也具有這種雙相調節性。這表明,雙相調節性,是普遍地存在於各經穴之中的。


「肚臍、會陰穴」都具備雙向調節的功能。


這些穴位我們天天按一按,灸一灸能夠起到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作用!











位置:

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局部解剖:

有橈動、靜脈。分布著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




主治:

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現多用於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無脈症腕關節疼痛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刺灸法:

避開橈動脈,直刺0.2~0.3寸。可灸。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配內關、沖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症。




文獻摘要:

《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淵主之。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金鑒》: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症。












位置: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局部解剖:

有手背靜脈網。分布著橈神經淺支。




主治:

頭痛,頸項痛,目赤腫痛,鼻衄,鼻塞,鼻淵,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熱病無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閉經,滯產,小兒驚風,上肢疼痛,痿痹。現多用於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電光性眼炎,近視眼,腮腺炎,扁桃體炎,舌炎,牙齦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皮膚瘙癢,蕁麻疹等。




刺灸法:

直刺0.5~1.0寸。可灸。孕婦禁針灸。





配伍:

 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 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配太沖,稱四關穴,微信搜索zyk38142804,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 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




文獻摘要: 

《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資生》:風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灸合谷;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位置:

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




局部解剖:

有足背動、靜脈及足背靜脈網。分布著腓淺神經的足背內側皮神經,深層為腓深神經。




主治:

上齒痛,足背紅腫,口眼歪斜,足痿。現多用於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足三里、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氣血,潤養經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豐隆,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




文獻摘要:

《素問》:刺跗上,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甲乙經》: 善嚙頰齒唇,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胃脘痛,時寒熱。 《銅人》:偏風口眼喎斜,肘腫。










位置: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一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局部解剖:

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跗內側動脈的分支。分布著隱神經與腓淺神經的分支。




主治:

胃痛,腹脹,便秘,痢疾,吐瀉,腸鳴,身重,腳氣。現多用於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痙攣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配復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




文獻摘要:

《甲乙經》:熱病,滿悶不得卧,太白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膝股腫,痠轉筋。 《金鑒》:太白、豐隆二穴,應刺之症,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泄,善飢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




研究進展:

胎位不正 對胎位異常者,艾灸太白可使腹部鬆弛,胎動活躍,有較好的轉胎效果。 小兒腹瀉 配豐隆,每穴艾灸10分鐘,經治療後大便轉為正常。










位置:

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局部解剖:

血管、神經分布同靈道。




主治:

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症,痴呆,脅痛,掌中熱,目黃。現多用於無脈症,神經衰弱,心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產後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無脈症;配大椎、豐隆,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 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 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




文獻摘要:

《甲乙經》:遺尿,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銅人》:治瘧心煩。 《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位置:

在手掌尺側,當第五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




局部解剖:

有腕背側動脈(尺動脈),手背靜脈網。分布

著尺神經手背支。




主治:

熱病無汗,頭痛,項強,指攣腕痛,黃疸。現多用於口腔炎,糖尿病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通里,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配太沖、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




文獻摘要:

《甲乙經》:消渴,腕骨主之。 《大成》:主頭痛,驚風。 《金鑒》: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研究進展:

腰痛,配下巨虛,用導氣手法,患者腰部有熱感時出針。 增加腸蠕動,針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動或蠕動減弱的結腸下部及直腸的蠕動增強。










位置:

在足外側,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




局部解剖:

血管、神經分布同金門。




主治:

頭痛,項強,腰腿痛,癇證。現多用於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風池、天柱,有祛風舒筋止痛的作用,主治頭痛,項強。




文獻摘要: 

《甲乙經》:癲疾,狂妄行,振寒。 《聖惠方》: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 《循經》:寒濕腳氣,兩足燥裂,或濕癢生瘡。








位置: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局部解剖:

前方有脛後動、靜脈。分布著小腿內側皮神經,當脛神經經過處。




主治:

咽喉干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於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文獻摘要:

《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金鑒》: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研究進展:

喉痹,以太溪為主,治療陰虛咽喉腫痛,效果良好。腎絞痛,據報道刺雙側太溪,以患者有發麻發脹感向足跟部放射為度,治療23例,經針1~3次,疼痛基本消失18例。 對腎功能影響 據報道針刺太溪、列缺等穴,可使腎泌尿功能增強,酚紅排出量增高,尿蛋白減少,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作用,這種效應維持約2~3小時,個別可達數日,浮腫亦減輕,對腎炎患者有一定治療效果。










位置:

在腕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局部解剖:

有腕掌側動、靜脈網。深層為正中神經本干。




主治:

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癇症,胸悶,脅痛,驚悸,失眠,煩躁,口臭。現多用於心動過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症,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神門、列缺,有舒暢經筋,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豐隆、太沖,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主治氣鬱痰結型之癲狂。




文獻摘要:

《甲乙經》: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銅人》: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善飢,喜悲泣驚恐。《大成》:短氣,大陵、尺澤。




研究進展:

手痙攣,針刺大陵穴,有針感後,不移動針尖,在原處提插,以加強針感。跟骨骨刺,針刺大陵穴,邊行針,邊震跺患側足跟,手法不宜太重。 調整心功能 針刺大陵、神門等,對心臟病患者心功能的影響,多數情況下心衝擊圖的收縮波增強,經X線示波攝影,針刺前表現為左心室與主動脈峰減低變形,收縮性彎曲變斜和舒張期隆起減弱等。針刺後,左心峰增大,收縮性偏斜減弱,舒張期隆起也加大,說明針後心肌收縮加強,心臟功能改善。另有針刺大陵穴,對部分癲癇大發作患者的腦電圖,有使之規則化的傾向。










位置:

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局部解剖:

有腕背靜脈網,腕背動脈。分布著尺神經手背支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末支。




主治:

肩臂痛,腕痛,瘧疾,耳聾,消渴。現多用於腕關節炎,風濕熱,糖尿病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外關、曲池,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




文獻摘要:

《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外台》: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圖翼》: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位置:

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局部解剖:

有外踝前動脈分支。分布著足背中間皮神經分支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嘔吐,噯酸,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瘧疾。現多用於膽囊炎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風池、太沖,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配崑崙、申脈,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腫痛;配陽陵泉、期門,有疏肝利膽的作用,主治膽囊炎。




文獻摘要:

《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腳攣。 《大成》:脅痛,針丘墟、中瀆。《圖翼》:主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目生翳膜,頸腫,久瘧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樞中痛,轉筋足脛偏細,小腹堅卒疝。

 










位置:

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局部解剖:

有足背靜脈網,第一跖骨背動脈。分布著腓深神經的分支。




主治:

頭痛,眩暈,失眠,目赤腫痛,郁證,小兒驚風,口喎,脅痛,崩漏,疝氣,小便不利,癇證,內踝前緣痛。現多用於高血壓,尿路感染,乳腺炎,精神分裂症等。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配伍:

配合谷,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配氣海、急脈,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




文獻摘要:

《甲乙經》:痙互引善驚,太沖主之。 《千金方》:主黃疸,熱中喜渴。 《銅人》:治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沖、三陰交。《金鑒》: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胸脹滿,寒濕腳氣,行痛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等證。









購買艾條艾炙盒等艾炙用具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昨日分享:





  • 【淋巴結節】肝氣鬱結分四級,看看你是哪一級?淋巴結節,重在疏肝!



  • 【淋巴結腫大】艾灸 與 淋巴結腫大



  • 【淋巴癌】艾灸治療淋巴癌



  • 【鼻炎】鼻炎,看艾灸如何調理!



  • 【排病反應】艾灸出大汗,排出的竟是臟腑,血液和細胞里的濁水!



  • 【體虛】體虛多病?那就艾灸吧!因為"愛"所以"艾"~



  • 【糖尿病】艾灸治療小孩糖尿病



  • 【肝硬化腹水】肝硬化腹水病人艾灸可保命!


更多疾病治療方法請關注公眾號點擊疾病查找,不定期更新





新手必讀、

排病反應

3000

種疾病取穴

穴位查詢


視頻學習

獨穴炙法

艾灰、

配穴全集

取穴處方


艾炙保健、冬病夏治、三伏養生


 



?

 

男女科


腺肌症

月子病

閉經

月經不調

痛經、婦科病


巧克力囊腫

多囊卵巢

子宮肌瘤、

早衰

輸卵管


男不育、

白帶

、乳腺疾病、備孕

卵巢保養

宮寒


升下垂臉

祛痘

黃褐斑

美容

臀部排毒

不孕


卵巢囊腫

陽瘺

早泄、

前列腺、

毛囊炎


子宮內膜異位




?

 

其他疾病


失眠

鼻炎

感冒

風疹

落枕

關節炎

禽流感


痛風

祛濕

腰間盤突出

神經痛

強直性脊柱炎


牙痛

過敏、

腰腿疼痛

小兒艾炙

扁桃體

咳嗽


帶狀皰疹

老人艾炙

白髮變黑、

老花眼

富貴包


手麻

腫瘤

自汗

體虛

耳病

甲狀腺

高血壓


咽喉疾病

頸椎痛

胃下垂、胃寒、胃炎、結腸炎


胃潰瘍、脾胃虛寒、

腰疼

腺樣體肥大、

氣血不足


濕疹

舒肝解郁

退燒

癌症

白癜風、

靜脈曲張


盜汗

腦梗

撞傷

、、

腎陽虛

骨質增生

節氣炙


化痰

中風

糖尿病

高血脂

、、

三伏養生

腳氣


頸椎病

消炎

皮膚癢

咽炎、

陰虛

浮腫

偏癱


骨刺

心悸

水腫

高血糖、

尿失禁

鼻竇炎


防寒


 



艾炙療法


長蛇灸

核桃灸

、黃豆灸、

隔姜灸

威靈仙炙


隔物炙

火柴灸

督脈炙

隔蒜炙

蓖麻仁炙


葯捻炙

隔鹽炙

桑枝炙

桃枝炙

白芥子炙


鼠糞炙

燈火炙

葯錠炙

藥線炙

吳茱萸炙


敷藥炙

毛莨炙

斑蝥炙

甘遂炙

巴豆霜炙


蠟炙

隔附子餅炙

水炙

冷炙

旱蓮草炙






⊙版權聲明:文章及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免責聲明:本平台偏方和中醫食療、經絡養生知識僅為分享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或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艾炙大全 的精彩文章:

【脾胃調理】視頻:現場診斷+艾灸,治療脾胃虛寒患者
【辯診】體表青筋,當心體內三大瘀滯。看我艾灸個個擊破!
【婦科】經量少首防卵巢早衰!4種類型經量少如何灸?
【保健】立秋後灸此穴,女子補氣血,男子養陽氣的關鍵!
【保健】補氣血,世人靠吃補品實屬迷途 | 這樣灸養足一身氣血

TAG:經絡艾炙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