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11月訪華,地球兩邊的楊潔篪和班農分別釋放啥信號?

特朗普11月訪華,地球兩邊的楊潔篪和班農分別釋放啥信號?

【文/觀察者網-正經君】

今晨(9月15日),朝鮮叕發射導彈了,並且再一次飛越日本上空。可以料見,東北亞各方的新一輪口水仗又將開始。

與此同時,中美高層正在進行密集的溝通。

楊潔篪罕見過境美國兩天

9月10日和9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分別宣布,國務委員楊潔篪將於9月10日至11日對牙買加進行正式訪問;將於9月14日至15日對西班牙進行正式訪問。

一次外訪行程,訪問兩個國家,發布兩次消息,觀察者網-正經君注意到,這種操作可不常見,而且關鍵的問題是,中間那兩天去哪兒了?

很快就有了答案。前天和昨天,中方分別發布了兩條新聞:

12日,楊潔篪在美國國務院會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

13日,楊潔篪在白宮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總統高級顧問庫什納。

新聞提到,楊潔篪是在訪問牙買加之後過境美國華盛頓。楊潔篪在美國的華盛頓時間名義上兩天,會見了三名美國高層人士,雖然有時差的原因,但「過境」而不是「訪問」,個中安排值得玩味。

9月12日,訪問牙買加後過境美國華盛頓的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左)在美國國務院會見了國務卿蒂勒森。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在2016年12月,特朗普當選後美國總統後,楊潔篪出訪墨西哥時曾過境紐約,但外交部於他啟程當日才發布他的訪墨行程,而且只有短短一日,並無特別議題。北京飛墨西哥的航班有很多,最短的航程是經溫哥華轉機,比經紐約轉機要短10多個小時。楊潔篪如此捨近求遠,很可能是一次刻意安排的「過境外交」——專程拜會特朗普團隊。

這次,楊潔篪在會見蒂勒森、麥克馬斯特和庫什納時,除了就中美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還有一個重磅話題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內年的訪華行程。

說是年內,但如今已經是9月,年內也就剩下10、11、12月三個月。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公布特朗普訪華的具體時間和安排,不過我們仍然可以從目前的公開報道中窺見一二。

今年8月6日,出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東亞合作系列外長會期間,中國外長王毅與蒂勒森舉行雙邊會晤時指出,雙方正在為特朗普總統訪華積極做準備。

8月23日,國務委員楊潔篪在應約同蒂勒森通電話時表示,雙方應該按照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加強高層及各級別交往,辦好機制性對話,做好特朗普總統年內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訪華準備。

9月13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爾特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期待對中國的國事訪問。諾爾特說,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是白宮會儘快公布行程和安排。諾爾特還表示,蒂勒森與楊潔篪的會晤非常富有成效

14日,美國媒體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美國商務部的有關官員很快會去中國,隨後,商務部長羅斯將在這個月底前往北京,敲定特朗普11月訪華期間美中雙方可能達成的一些貿易交易。其中,如何減少美中兩國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將是特朗普訪華時與中方討論的重點議題之一。

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管理局(ITA)網站9月份出現了招募美國企業在11月中旬跟隨商務部長羅斯訪華的公告。公告稱,這一代表團將作為特朗普首次訪華安排的一部分。

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或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可能在10月前往中國,為特朗普訪華做最後的準備。

此前,美國媒體報道稱,特朗普的大女兒伊萬卡和女婿庫什納夫婦本可能在9月訪問中國,為特朗普訪華打前站。但香港《南華早報》9月13日報道稱,這一渠道可能正在發生變化。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表示,白宮新任幕僚長、軍人出身的前國土安全部部長凱利認為,庫什納作為溝通渠道「不合適」,特朗普訪華的安排應通過「負責任的官員」。

目前,由於特朗普的個人性格等原因,其執政班子一時尚未完全到位,這就意味著美國對華政策及亞太戰略仍有不確定。

《紐約時報》6日就報道稱,白宮中如今還沒有一個負責對華政策的「主心骨」。庫什納在對華政策上的影響力似乎在漸漸消退,而蒂勒森、羅斯等人對特朗普的影響力也在減弱。報道援引白宮官員的消息稱,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打破以往由某個人主導對華政策的模式,改為一個由若干官員組成的團隊來主導。

特朗普證實11月訪華

一些觀察家認為特朗普首次訪華時間預計會在中共十九大後,在東亞行的「打包行程」中。

今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將在北京召開,這是全黨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11月6日至11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系列活動將在越南峴港舉行。

隨後,東亞峰會(EAS)系列活動將在菲律賓舉行。

這應該是特朗普訪華的時間窗口。

奧巴馬2009年首次對華國事訪問時,就是順道出席了這兩大峰會。假如沒有APEC和EAS這樣的機制,特朗普訪華就要另行安排,避免造成順道訪華的印象。小布希上台伊始的首次對華訪問就是獨立安排的「工作訪問」。

早在4月20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訪問印尼時曾宣布,特朗普今年11月將出席在菲律賓舉行的美國-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以及在越南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而美國國務院前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拉塞爾13日在紐約透露,特朗普將於11月展開「馬拉松式的」亞洲之行,「將訪問北京、首爾、東京,到菲律賓參加東盟峰會,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並訪問越南。」

當地時間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人首次確認自己的訪華安排。

據路透社報道,特朗普當天結束對佛羅里達州颶風災區視察後,在返回華盛頓的「空軍一號」專機上做出相關表態的。他對隨行的記者們說「我們11月可能都會去亞洲,到時候我們會去日本、韓國和中國,可能還會去越南參加APEC峰會。」

當有記者問特朗普,是否會去菲律賓參加東盟峰會時,特朗普不置可否,只是表示「需要再看看」。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此次亞洲之行的頭號議題依然是朝鮮核問題。所以,特朗普11月也將訪問日本和韓國。這也是美國總統或其他內閣級官員首次訪華時常見的一種安排,意在照顧盟友的感受。

今年4月,中美元首海湖莊園會晤,習近平與特朗普首次會面,朝核問題和貿易是美方的側重點。過去幾個月里,中美元首曾數次通電話,並且在德國漢堡G20峰會期間再次會面,多次談及朝核等問題。

今次,楊潔篪與蒂勒森也共同強調,中美雙方願共同努力,深化兩國各領域合作,加強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溝通、協調與合作,確保特朗普總統訪華富有成果,推動美中關係進一步深入發展。

《環球時報》14日發表社評文章稱,今年以來中美關係的實際運行情況顯示,兩國關係不缺正面動力,但彼此之間的問題也很多,在朝鮮半島危機、貿易關係等方面,美方對華尤其愛發牢騷。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戰略至今不甚清晰,雙方關係通過一件又一件事形成輪廓。

班農香港演講罕見對華「示好」

社評指出,曾被視為特朗普「精神教父」甚至「隱形總統」的班農在離開白宮後,說話「更自由了」,他在日前把中國比喻為「1930年的德國」,宣稱「一百年後,人們會記得我們為阻止中國稱霸世界所做的努力」。

作為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班農幾乎從不曾隱藏過他對中國的看法。今年8月,班農在接受美國偏左翼雜誌《美國展望》(The American Prospect)的採訪時曾預言,不出十年,美國將會在南海與中國打一仗,中國一直在南海建設軍事設施。就在這次採訪不久後,班農被白宮免職。

在上周日播出的《六十分鐘》(60 Minutes)節目中,班農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美國需要對北京採取更嚴厲的立場。他說,中國已在「與美國打經濟戰」,輪到華盛頓做出回應了。

就在楊潔篪過境美國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9月12日,班農在香港卻說了另一番話。他強調自己從未反對過中國,他還高度讚揚了中國領導人,認為中國管理經濟體系的方式是聰明的,還表示中美可以避免貿易戰。

班農出席的此次論壇由中信證券旗下中信里昂證券(CLSA)舉辦,他在會上向金融業人士發表了講話。論壇不對媒體開放,《聯合早報》和《紐約時報》等媒體從與會人員那裡打聽到了班農的演講內容。

據在場的人士介紹,在當天的活動上,班農似乎對所謂的「中國威脅論」未作表示,而是更廣泛地討論了全球貿易不平衡的問題。

班農在演講中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一位傑出、英明的領袖。

在談到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係時,班農說:「他們的關係非常牢固,我認為,沒有哪位國外領導人像習近平那樣,受到特朗普總統如此的尊重。」

班農也警告稱,中國必須停止他所認為的對美經濟戰。他指出:「大家都在談論貿易戰即將爆發。我想我們可以避免貿易戰。但是,為了避免貿易戰,必須要處理針對美國的經濟戰爭。」

他還表示,中國必須改善美國對其市場的准入,不再要求尋求在華經商的美國企業進行他所謂的「強制技術轉讓」。

班農補充說:「但是,我們兩國之間有很強的親密感」,並舉中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盟的例子。

白宮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班農。(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據一名參與演說者表示,班農在演說中稱:「在白宮羅斯福廳內及橢圓形辦公室內,最激烈、最刻薄的辯論就是關於貿易。」

彭博社的報道提到,班農似乎試圖將他美國經濟愛國主義的政策,包裝成與他所謂的「重商主義」系統兼容,如中國、日本與韓國等體系。他說,美國應該同樣地保護自己的工廠與工作。

班農說:「這些是非常困難的議題,它們位在兩個不同系統的核心,這個中國擁有的重商主義系統,及開放市場的自由貿易系統。」他說:「我們身為經濟愛國主義者,試圖改變這個。我們不是自由貿易者,我們覺得這是一個激進觀點,一個實際上會損害我們國家的激進觀點。」

《環球時報》的社評認為,班農未必是「前後矛盾」的。他對中國的認識看來在圍繞著中國的崛起和強大展開。他既承認中國不是無緣無故崛起的,對中國的力量抱以一定的現實主義態度,但他對「美國優先」的追求又是不顧規則的。班農雖已是一個「自由身」,但他的表現仍能折射特朗普團隊的一些基本思路。

身在香港的班農確認,特朗普將在11月訪華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按照班農的說法,每隔三四天,自己都會和特朗普通話。

而華盛頓一名官員12日表示,如果中國政府不採取進一步措施回應美方制裁朝鮮的要求,美方將單方面針對中國公司採取行動。

《環球時報》稱,安理會剛通過新制裁決議,美方單方面制裁的棍子就又要舉起來,這樣的做法如今「很美國」。在特朗普訪華之前,這樣的複雜信號美方估計還會發很多。華盛頓一直以它的方式「配合」中美重大外交事件,它的這套路數中方已經很熟悉。

在習近平和特朗普的兩雙手再次握到一起之前,在塵埃落定之前,一切依然皆有可能。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把「紅場」翻譯成「紅腸」算什麼 戰鬥民族的中文神翻譯還多著呢
去WTO告中國?韓總統府打臉自家部門:現在不能去
中日木材進出口角色互換 台媒感意外
24歲英國記者在斯里蘭卡失蹤 目擊者:被鱷魚拖下了水
人權組織發衛星圖片施壓緬甸:針對羅興亞人實施焦土政策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