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逮捕嫌疑人時有沒有必要給他們戴頭套?

逮捕嫌疑人時有沒有必要給他們戴頭套?

據《京華時報》報道,最近,某市公安局在火車站站前廣場,舉行了「聯動整治暨公處大會」,(所謂「公處」是「公開處理」的簡稱),被公處的30名犯罪嫌疑人涉嫌參與盜竊、搶奪、搶劫等犯罪,公處大會對這些人實施逮捕、勞動教養或刑事拘留。火車站向來是個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熱鬧地兒,在這裡舉行公處還真是選對了地方。筆者曾經在某地火車站站前廣場目睹對票販子的公處,在公安人員的押解下,諸位車票黃牛站成一排,聽候處理。票販子形態各異:滿不在乎、昂首挺胸者有之,嬉皮笑臉、左顧右盼者有之,羞慚滿面、垂頭喪氣者有之,真是人生百態盡收眼底,想必各地的公處模式大抵如此。但這次當地警方做了改革,各位難兄難弟頭戴黑色頭套隆重出場,接受公安機關的處理。犯罪嫌疑人戴黑頭套出場,原先的個性化展示改成了黑頭套下的去個性化,估計群眾只能看個高矮胖瘦了,時間—長,估計看客們失望之餘可能會大叫「不看了,沒勁,沒勁!」

公處一旦沒了觀賞性,恐怕再難以吸引眼球,警方何苦如此呢?且聽公安局長解釋其中緣由,局長認為,在未經人民法院審判前,這些人員因尚未被最終確定有罪,只能稱之為犯罪嫌疑人。如果在公處大會上,讓這些人不戴頭套接受公處,勢必會侵犯到尚未被最終定罪者的肖像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原來警方此舉意在於此,難怪有關傳媒稱之為「執法人性化」,這樣做確實有值得肯定之處,從當地警方的良苦用心,可見無罪推定原則之深人人心及我國法治秩序的進步。

逮捕嫌疑人時有沒有必要給他們戴頭套?

在積極肯定警方的做法之餘,筆者對上述改良措施也存在不解之處,因為該做法存在一個內在的矛盾,筆者稱之為頭套的悖論。說穿了,讓犯罪嫌疑人戴上頭套意在遮醜,而公處的震懾目的卻是讓其出醜,這不就矛盾了。犯罪嫌疑人在某些場合戴頭套的做法是舶來之物,國外及港台地區警方逮捕嫌犯或帶其指認現場時,出於保障人權的考量,為其戴上頭套。但是,某市警方將此舉嫁接到公處這個場合就彆扭了,原因就在於它與公處的功能完全相悖,存在內在的衝突。

一般而言,實務部門舉行公處的理由在於:首先,公處對於罪犯能夠起到威懾作用。在大庭廣眾之下,罪犯當場接受處理,除了少數怙惡不悛者外,多數罪犯會感到顏面掃地,以後再要作姦犯科還真得三思。而對於那些漏網之魚,目睹此景能不後怕嗎?其次,公處對於人民群眾能夠起到教育作用。這些年來,由於諸多原因,各種形態的犯罪還很猖獗,老百姓經常有嚴重的不安全感。犯罪是對法律秩序公然挑戰的行為,如果民眾耳聞目睹身邊犯罪,卻見不到罪犯落網,久而久之,他們對國家法律實施喪失信心。而公處就是旨在集中處理一批嫌犯,讓民眾看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重新恢復對國家法律秩序的信心,強化對偵查部門的信賴。

逮捕嫌疑人時有沒有必要給他們戴頭套?

但是,儘管公處看上去很美,理論界非議公處的觀點也相當尖銳。學者們認為這種做法是封建時代遊街示眾現象的殘餘,實踐證明效果並不好,起不到威懾和教育的作用,往往事與願違,產生負效應,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有損法律尊嚴和司法機關的形象。歸根結底,它侵犯了嫌犯的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是公民權利的基礎,因為公民只有能夠維護自身尊嚴,才能夠真正成為具有崇高價值的存在。正如康德所言,人永遠是目的,而非手段。因此,儘管罪犯觸犯刑律應受處罰,但是應當經公平審判處理,對其人格尊嚴的尊重是公平審判的必然要求。此外,我國相關立法對於此類做法是持否定態度的,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堅決制止將已決犯、未決犯遊街示眾的通知》指出:「近來有少數地方將已決犯、未決犯遊街示眾,這種做法是違法的,在國內外造成很壞影響,必須堅決制止……如再出現這類現象,必須堅決糾正並要追究有關領導人的責任。」儘管該通知並未提到公處,但需要指出的是,遊街與公處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遊街是動態演示,而公處是靜態展示。

某市警方想必看到了公處的弊端,故而讓罪犯戴上頭套,也許以為可以魚和熊掌兼得,既有公 處所謂威懾、教育之利,又無侵犯人權之虞。實際上,這樣做給人感覺不倫不類,有些滑稽。公處存在諸多弊端,假如通過給犯罪人戴頭套的做法使公處正當化,那這頭套還不如不戴。況 且在盛夏8月,罪犯頭蒙黑布罩,想必汗如雨下,滋味不會好受。警方要真正做到執法人性化,讓公處壽終正寢才能解決根本。因此,建議當地警方不如索性將公處一廢了之,免得讓人說咱只重形式,捨本逐末,被刻薄地譏為作秀。

逮捕嫌疑人時有沒有必要給他們戴頭套?

書名:偉大的欺瞞

作者:許身健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2.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候鳥的天堂——納帕海
走出神秘,讀懂易經
中國教育到底「差」在哪裡
我想健康,我為自己減鹽!
「打工皇帝」唐駿的人生準則:用行動告訴老闆,我與眾不同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