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健身如此重要,可你健心了嗎

健身如此重要,可你健心了嗎

?夜已過,我蹲坐在牆頭,向下望去。

暗夜裡,院子里高大的松樹成了我的掩護,但我仍然不由自主地回頭看是否被跟蹤。我又向下望去。這裡距離地面只有12英尺(3.6米)。我來到寺院是為了審視生活,而現在的我卻蹲坐牆頭,審視我的草鞋,準備跳回俗世。

」我「,也就是《簡單冥想術》的作者,安迪·普迪科姆。二十多歲時,他開始在亞洲的寺廟修隱,修鍊冥想幾十年。

雖在寺廟,他也知道現代人多為內心而困擾。人們希望如何減少焦慮、憂愁和憤怒,如何改善人際關係,也希望緊張忙碌一天後,回到家裡能真正放鬆下來,睡個好覺。

面對這一切,他在寺廟基本無能為力,於是,安迪下定決心不再做一名僧侶,轉做一名凡俗信徒。

回到開頭那一幕,他望了寺廟最後一眼,從牆上一躍而下,跳回滾滾紅塵。幫助人們獲得廣博、平和的內心,獲得真正的幸福——一種不管遇到什麼情感都會感覺舒服的能力。讓人享受真正活著的感覺。

接下來,我從與想法情感和平共處、每天冥想十分鐘以及將冥想融入生活三個方面讓你學會修鍊內心,享受持久的平和與寧靜

與想法情感和平共處

內心相關的無非是想法與情感。如果你能處理好與這兩者的關係,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們先說如何與想法共處。

人們習慣了在人生中經常走神,所以腦海中隨時有各種想法,這讓自己的心很亂,很少能靜下來。對此,人們的本能反應是控制想法,阻止不快的想法,留下愉快的想法。

可這註定徒勞無功。如果人們真的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想法,那麼他就毫無理由感到有壓力了。人們只要阻止一切不愉快的想法,然後和那些快樂的想法一起安樂生活就行了。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

那麼,如何能與想法和平共處?答案是放棄控制。

如果打個比方,腦海中的想法就像在繁忙 的馬路上疾駛的車輛,面對這些車輛(想法),人們習慣了跑到車流中,企圖指揮交通,這自然很危險,讓自己很忙亂。

與其在車流中到處亂跑,企圖控制一切,為什麼不試著坐在路邊的草叢,只靜靜地看著車流流過,看著自己的想法流過?將自己與想法拉開一定的空間,不再給予過多關注,這些想法也便失去動力。

我們再來看如何與情感和平共處。和對想法一樣,人們希望幸福的感覺更長些,不悅的情感、痛苦的感受盡量短暫,甚至沒有。但就像人們不能控制想法一樣,人們也不能控制情緒。

情感本身並不是問題,是我們想要對此做出反應,才會造成問題。比如,你感到悲傷,於是對悲傷感到不安與沮喪。可是想想看,你真的因為這負面情緒毀一生了嗎?沒那麼嚴重,只有我們覺得悲傷不好,是個問題,才成為了問題。

其實幸福只是幸福,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隨風而來,隨風而去。悲傷也只是悲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隨風而來,隨風而去。如果你放棄想要始終體驗快樂的渴望,同時你也放棄了體驗不快的恐懼,那麼你將擁有一個寧靜的內心。

所以好的做法還是,坐在公路旁邊,看情感流過,當你成天想著它們的時候,你當然給了他們很多空間,你讓他們變得很活躍。但如果你不想著它們,它們就會失去動力。

你還會體驗種種情感,沒有情感的人反而可怕。所以,不是不再體驗痛苦的感受,而是學會應對這種感受的方式,可以讓你更迅速、更容易地擺脫那種感受。

內心便如藍天,想法和情感就像天空的雲彩,坐看雲捲雲舒,任它去留,你獲得的便是平和的內心。

有了對內心的這種深刻認識,現在我們開始進行冥想修鍊。

每天冥想十分鐘

想?形式可以很講究、甚至還有宗教色彩。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可以極其簡化。不用念偈語,也不用像瑜伽那樣高難的動作,只要靜坐也可以修鍊內心,甚至效果更好。

具體步驟如下:

一、準備

1.找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後背挺直,雙手放在大腿上。

2.確保你在冥想過程中不會被打擾,手機靜音或關機。

3.定時器設定為十分鐘。

二、停頓

1.深呼吸五次,用鼻子吸氣,用嘴呼氣,然後慢慢合上眼睛。

2.將注意力集中到坐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上的腳的感覺。

3.留意周圍的聲音、氣味甚至口中的味道。

4.注意身體每部分的感覺,留心哪些部位舒服放鬆,哪些部位緊繃不適;

5.注意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三、關注內心

1.注意你感受到呼吸起伏最強烈的地方,注意每次呼吸的感覺,節奏——是長的還是短的,深的還是淺的,粗糙的還是柔順的。

3.跟著你注意到的呼吸起伏,慢慢數數——起的時候數1,落的時候數2,一直數到10。

4.重複以上5到10次,如果時間足夠長,就多重複幾次。

四、完成

1.忘記所關注的感覺,讓內心隨意忙碌或靜止,大約20秒

2.將內心帶會坐在椅子上的身體和放在地上的腳的感覺上。

3.慢慢睜開眼睛,對周圍空間重新意識。

4.然後想清楚接下來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情,慢慢起身,用飽滿的意識體驗每一刻。

當然,在這十分鐘里,你的內心會遊離,沒有關係,重新回到你離開的地方,繼續進行即可。先接納內心經常走神這個事實,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通過每日冥想,會讓你對生活中的細節有所意識,會讓你的頭腦空間越來越廣闊,讓你與任何想法與感受都能和睦共處,這正是冥想會讓人感受舒爽的緣由。頭腦空間讓你有那種心底的滿足感,也會讓你有萬事皆如意的感覺。

冥想讓人如此舒爽,自然不能只享受這十分鐘。如果將冥想練習的技能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豈不就是真正的活在當下?

將冥想融入日常生

冥想融入日常生活,有個專門的名字,叫內觀或正念。

在平凡的日常活動中,感受此時此刻的樣子,這就是所謂的內觀,身處當下,保留意識。如果對當下沒有意識,想法就佔領了全部。如果你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中,又如何能感到快樂?

可我們有多少人是過著這樣的生活?在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規劃中蹉跎。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完全沒有意識,對周圍的生活完全不曾留心。

所以有人說活在當下,就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但什麼是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還是不明所以。這本書,作者詳細地介紹了這兩種每日必修課,其實就是對當下有所意識,有所知覺。

在這裡,我舉個更簡單的例子吧,」刷牙時刷牙,飲水時飲水"。

刷牙時,注意到刮擦牙齒髮出的聲音,或者是手臂震動時的身體知覺,或者是牙膏的味道和氣味,這樣內心就會開始感覺更平靜,這種增強的意識感就會擁有一個穩定的、平靜的、專註的內心。

喝水時,不要匆匆一飲而盡,說真的,你上一次真正品嘗一杯水是什麼時候?你拿起水杯時,可以對杯子的溫度和材質有意識,你可以對手靠進嘴的動作有意識,你可以對水入口時的味道和口感有意識,如果你真的在聆聽自己的身體,你甚至可以跟著水流下喉嚨。流到胃部。

這就是活在當下,不僅能感受到每一件當時在做的事情,真正的享受生活,而且會感覺非常的恬靜。伴隨恬靜而來的自然還有清晰,你開始能看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模樣和原因,這就讓你有了選擇如何生活的權利,不再被有害的、無意義的想法和情感破壞,你可以用你喜歡的方式作出回應。

最後,總結一下,有效消除不良情緒,讓自己內心享受持久的平和與寧靜,真正治本的方式就是修鍊內心。

冥想的技巧——人們並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與情感,你越放棄控制,越不關注它們,那些不良的想法與情感,存在的時間反而越短。

冥想的效果——通過每天十分鐘的冥想,可以獲得頭腦空間,感受那事事皆如意的滿足感。

冥想的踐行——將冥想用於日常生活,對當下保有意識,便是真正地活在當下,享受生活給予你的一切。

健身如此重要,可你健心了嗎?

更多閱讀:做好這三步,站在下個風口的就是你

(責編: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快樂思考 的精彩文章:

TAG:快樂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