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典何必悲寂寥,秋日勝春朝

典何必悲寂寥,秋日勝春朝

GIF/524K

《禮記》中說「西方曰秋,秋者,愁也。」自古以來,悲秋便是文人筆端常見的題材,尤其詩詞里的秋日,常常帶著三分蕭瑟,七分傷感。鴻雁南飛,落葉凋零,秋草衰敗,離愁別緒不由地湧上心頭。其實,秋天的美是純粹的,清透的,那天高雲闊的晴空,那一眼萬里的青山,還有那排雲直上的秋鶴,盡數美景無不讓人變得寬廣透徹。今天,就讓我們暫且放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愁緒,不嘆寂寥,只言秋好。

秋詞?其一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誰說秋天只有悲傷寂寥,我卻覺得秋日天高氣爽,晴空萬里,遠勝春天。登高樓,白雲藍天,青山綠水,有仙鶴排雲直上;觸目處,淺黃燦紅,清秋入骨,令人不由得詩情頓生,何等的舒適愜意?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秋天是色彩的季節。而且,比起春天的鮮妍嫵媚,秋天的色彩更多了幾分明快絢麗。如果春天是婉約的江南女子,秋天則更像俏麗的北方姑娘。山路、白雲、人家、紅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含情。這動人的秋山行旅圖,穿越千年,仍給人無限遐想。誰人見到紅葉和風飛落,能不想起這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呢?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李白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風四飄流……」,80年代,這首《新鴛鴦蝴蝶夢》的廣泛傳唱,比起李白「長風萬里送秋雁」「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多了許多兒女情長,但還是因著詩句天然的魅力,至今「餘音繞梁」。

不第後賦菊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不似牡丹的富麗,也沒有蘭花名貴,但卻憑著傲霜傲骨,一直受文人偏愛。因此詩詞中寫菊花者眾多,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但黃巢的這句「滿城盡帶黃金甲」,卻佔盡千古菊花詩的英雄氣,如陣前戰鼓,別具風流。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空山雨後秋涼,松間明月光照,石上清泉潺潺,竹林浣女喧笑,漁船穿過荷花,這「色韻清絕」的美景,像一副優美的山水畫,也像一首動人的抒情曲,於不經意間把詩人隨意洒脫、心境高潔的品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只有秋月的空靈、縹緲,才最能映襯洞庭湖水的寧靜、祥和吧?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皓月銀輝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一隻雕鏤透剔的銀盤裡,放著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真是高卓清奇的妙句。

秋日

【宋】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

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

男兒到此是豪雄。

莊子曰: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人生在世不過幾十年,不如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過個閑適安逸的生活,順應春夏秋冬的更迭,細細品味,皆能發現其中的美好與獨特。道通天地,思入萬變,能夠富貴而不驕奢淫逸,貧賤而能保持快樂,這樣的男子該算是英雄豪傑了。

作者/家筱

配圖/邱笑秋

製作/蘭宇、躍升

「閱讀公社」微信號:yuedugongsh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公社 的精彩文章:

讀賈平凹:五十大話
賞經典老歌45首!
那些年,老師們的經典語錄
悟「好心」如何才有「好報」?
悟◎秦檜的權術與邪道

TAG:閱讀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