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居首

江蘇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居首

「雙創」成新舊動能轉換強引擎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雙創」漸成推動江蘇新舊發展動能轉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截至去年,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已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

14個人中就有一名創業者

「把一個人的想法變成一個團隊的夢想,再把夢想付諸行動,變成現實。」 湯祺說。當初,為讓熱愛攝影的父親使用手機編輯圖文、分享照片,湯祺研發了「美篇」,解決「微信朋友圈9張圖、微博140個字」的束縛。如今,「美篇」已收穫1500多萬用戶,日新增用戶5萬人。

3年前,陶琎瞄準家電保養行業,創辦「科樂家」服務品牌。「這個想法源於我自己修空調被坑的經歷。當時師傅收了我600元,而我的一個朋友,同樣的空調毛病只花了90元維修費。這個市場很混亂,如果我做規範了,一定有商機。」如今,科樂家的業務覆蓋南京、蘇州7市,成為華東最大的家居健康服務商。

「我們所做的事就是突破國外技術壁壘,實現自主研發,填補國內空白。」9月7日,在第五屆「創業江蘇」科技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江蘇維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CEO蔣平自豪地說,公司在半導體微納米光學缺陷檢測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這位勇於創新創業的年輕人,由此拿下初創企業組冠軍。

有夢想才能照亮現實。江蘇區域創新能力多年領跑全國,意味著以下這些數據的誕生: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4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60%;去年全省新增私營企業50.1萬戶,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500多家;每14個人當中就有一個創新創業者……我省已成為雙創活力最強、氛圍最濃厚的地區之一。「創新和創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轉型升級,推動了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改造了傳統動能。」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說。

南京市雨花台區是江蘇第二個入選國家級「雙創」區域的示範基地。3年前,一家初創公司誕生於此,名叫「運滿滿」,被業界稱為「貨運版的滴滴」。3年後,運滿滿APP更新到5.2版本,平台註冊貨主80餘萬、車主390餘萬,日撮合交易額約15億元,成為中國最大整車運力調度平台、最大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和最大無車承運人。15日在上海開幕的2017全國雙創活動周上,運滿滿的「跨境運力調度智慧大腦」項目,將作為團中央推薦的唯一入圍項目參展。

雙創平台集聚企業逾萬家

我省推進示範基地、創客空間、創業園區、服務平台、創新型城市等載體建設,發展眾創、眾投、眾籌等新模式新業態,促進創新創業集聚集群發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超過3000家。

「百家匯」是先聲葯業結合20年的創新創業經驗打造的開放式創新創業平台,目前已成為國家級眾創空間,匯聚生命科學領域創業公司近百家。通過百家匯平台的支持和培育,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取得加速發展。專註於抗體開發的博思金生物落戶百家匯園區兩年內,公司規模從2人增長為20多人,業務大幅擴張,並得到了百家匯投資。

常州武進區是全國首批雙創區域示範基地。針對「雙創」,武進引進一批有實力的創新中心和設計研發中心。今年7月,阿里巴巴創新中心入駐武進高新區,帶動區域內互聯網雲計算、智能製造、智慧醫療等產業發展;武進工業設計園,作為江蘇省省區共建的九大服務平台之一,致力於打造有創意的原創產品市場化推廣平台;常州科教城,已成為全市的創新之核,形成了以「一核兩區多園」構架為支撐的創新創業網路……「13.43萬戶市場主體、平均4戶家庭就有一戶是老闆;目前在孵企業超過800家、人才資源總量達22.8萬。」常州市副市長、武進區委書記史志軍說,「全區20多家上市公司都來自民營企業,4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有387家是民營企業。」

目前,我省已建有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6家,省級雙創示範基地18家,省級以上眾創空間38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94家,眾創集聚區試點34家,累計入駐創業企業和團隊超1萬家。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說,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標誌性的創新平台,形成集聚各類創新要素資源的「強磁場」,全省擁有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582家,孵化面積達3000萬平方米,其中國家級孵化器數量、面積及在孵企業數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陳惠娟說:「江蘇將著力推動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為主體的創新創業,力爭每年培育1萬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進入孵化平台。」

在眾多平台的支持下,創新創業企業加速成長。在我省重點培育的140家骨幹領軍企業中,有31家被列為國家創新型企業,22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38家企業進入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到去年底,我省累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47項、數量居全國第一,全國15.1%的科技創新領跑技術分布在江蘇。

讓大眾創業之心「熱」起來

剛過而立之年的袁方有多個頭銜:江蘇蘇大天宮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大天宮孵化器創始人……2010年,袁方和幾個同學一起搭建專門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實名制互動網路平台,也就是「口袋校園」的前身。經過7年運行,蘇大天宮孵化器累計孵化200多個創業項目,帶動2000多名青年大學生創業。「蘇大天宮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袁方說,公司創立之初,在蘇州工業園區創意產業園內享受3年免租,相關部門下撥400萬元研發經費,介紹融資渠道,搭建人才交流平台。

47歲的王軍文2011年從美國通用公司辭職,在武進西太湖創立江蘇東瑞磁材科技有限公司,其創業項目——新型永磁材料獲得「龍城英才」600萬元的資金和貸款支持。僅用3年時間,企業研發出高效電機磁性材料,成為國內新型磁性材料的領跑者。

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推動創新創業的生態日益優化。我省圍繞創新創業重點領域先後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措施,從科技創新「40條」到知識創新「18條」,從富民增收「33條」到先進位造業「26條」,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雙創政策體系。推動以「首投」「首貸」「首保」為重點的創新創業投融資體系建設,省、市、高新區聯動共建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達25億元,累計引導合作銀行向4300餘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發放貸款329億元……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人社部門全面梳理創業流程和環節,細化配套政策措施,在扶持範圍和標準上做「加法」,在經辦程序和手續上做「減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將政策講清講透,對重點群體進行精準推送,推動創業政策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使創業者對政策應享盡知,讓大眾的創業之心「熱」起來。

此外,我省優化政府服務,推進「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3年來省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審批事項709項、占原有審批事項的79.8%,省級224項非行政許可事項全部取消,累計發放「多證合一」營業執照100多萬戶。創新「不見面審批」辦事模式,做到「企業3個工作日內註冊開業、5個工作日內獲得不動產權證、5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的「3550」目標。(黃紅芳 吳紅梅 宋曉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訊晚報 的精彩文章:

前8月土地出讓收入27134億
寶雞高新區:創新驅動激發新活力
中國美術館為英模和勞模塑像
北美「假學位」黑色產業鏈:打個電話就成「博士」!
汶萊藍蝦畫出「藍圖」

TAG:資訊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