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又是出手機又是造汽車,董明珠這兩年為何「不務正業」?

又是出手機又是造汽車,董明珠這兩年為何「不務正業」?

提及格力,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的印象早已經不僅僅是空調了。確實如此,市面上並不怎麼看得到,卻能天天霸佔頭條的格力手機已經出了3款產品。

而繼董明珠以個人身份投資後,格力與珠海銀隆也終於在今年年初達成了合作。

然而董大姐的腳步也不止於此。近日,格力方面宣布,新款「高精尖」數控機床面世。並聲稱,格力已能運用基礎設備製造出數控機床,精密程度不輸於國際水平。

為何空調製造起家的格力這兩年開始擴張業務範疇?實際上從前不久發布的半年財報就可以看出端倪。

空調業務優勢逐步縮小

得益於今年夏季全國範圍內的持續高溫,格力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91.94億元,同比去年的491.82億元上漲40.6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52億元。

而中國白電領域的另一巨頭美的,上半年的整體營收已破千億元,達到124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75億元大幅增長了60.53%。其中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到108億元,同比去年增長13.85%。

雖然格力業績表現不俗,但營收僅為美的一半,利潤總額也不及美的。從營收上看,格力被落的越來越遠,在優勢業務空調上卻在漸漸被美的追趕。

雙方的半年報顯示,美的暖通空調業務實現營收500.23億元,同比增長41.52%,占這家公司整體營收的近三分之一。而格力上半年空調業務實現營收546.37億元,同比增長30.14%,空調仍是格力營收決定性的組成部分。

2016年,雙方在空調營收一項的差距從2012年的374億縮小至213億元。今年上半年,格力領先美的不過46億元,且美的的空調業務同比漲幅高于格力。

其他業務上,據美的集團半年報顯示,消費電器業務實現營收518億元,同比增長46.75%;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實現營收136億元。而格力生活電器業務實現營收10億元;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雖然增長迅速,但與美的相比,數量不可同日而語。

多元化轉型坎坷

商場如戰場,不進則退。畢竟市場盤子就這麼大,蛋糕有限,他獲得的往往你就是你失去的。主營業務看到天花板後,格力從2014年開始了多元化的探索。

2015年,格力正式進軍廝殺火熱的手機行業。至今已經發布了三款產品。坊間傳聞稱,第一款銷量在10萬左右,而第二款上市一年有餘,銷量在2.5萬台左右。今年6月發布的「色界」,因為上市首日被網友爆出僅8台的銷量,成為了熱點。

雖然董明珠霸氣的對媒體表示,不認為以量定成敗,但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造血能力,格力卻都和曾經揚言3年內滅掉的小米無法比擬。

2016年,格力又瞄上了新能源汽車行業,意欲將珠海銀隆收入囊中,卻被董事會否決。

董明珠隨後拉來了王健林,並以個人名義投資了銀隆。經過一番曲折,最終,在今年2月,雙方簽訂了年度不超過200億元的相互採購設備的《合作協議》。

2017年,格力在董明珠帶領下加速向智能裝備領域擴張,並計劃2018年造2500台機器人,轉型智能製造。

如何度過轉型陣痛期

不得不佩服董明珠的戰略眼光,她並沒有像其他家電廠商一樣,轉型打法、渠道都更為相似的黑電領域。

當國內遊客瘋狂在日本代購馬桶圈、電飯煲的時候,董明珠立刻開始為自家產品展台。隨後2015年瞄準了手機、2016年瞄準了朝陽的新能源產業,今年更是看上了智能製造。

然而空調業務被後來者緊逼,緊迫的態勢,不得不讓人懷疑格力因為多元化的策略,分散了對主業的精力。

對格力而言,在空調製造行業深耕了20多年,已經觸及市場的天花板,若想贏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只能進行多元化布局。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都是未來的增量市場。順應市場潮流,格力此番苦心也是無奈之舉。

格力確實急需找到未來的增量市場,目前看短期內,手機和汽車都不足以撐起格力的未來。智能製造相比前兩者,至少更貼近主營業務,資源也會更寬廣。

此外,在找到新的造血業務之前,格力也許鞏固在空調行業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之家 的精彩文章:

小米移動電源2C圖賞:支持雙向快充,簡約素雅
歷代iPhone厚度、重量、電池容量對比,蘋果在開倒車?
中國將發射北斗三號衛星,精度媲美GPS
劉海背鍋:蘋果iPhone X有效顯示面積竟低於iPhone 8 Plus
卡西尼探測器已墜落土星:一個偉大時代的告別

TAG: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