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在大清最後一個條約中,差點喪失,現在很富

此地被譽為東亞之窗,在大清最後一個條約中,差點喪失,現在很富

滿洲里是由呼倫貝爾市代管的內蒙古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和內蒙古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准地級市),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境內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滿洲里東依大興安嶺、南瀕呼倫湖、西臨蒙古國、北接俄羅斯聯邦,融合了中俄蒙三國風情,被譽為「東亞之窗」。全市總面積732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由20多個民族組成。人均GDP超過了9萬元,大幅領先於全國平均水平。

就是這樣一個城市,在清朝最後的一個條約中差點喪失。

沙俄的野心是巨大的,領土擴張的野心也是無止境的。康乾時期,沙俄已經擴張到了黑龍江、貝加爾湖流域。由於清朝當時國力強盛,沙俄的侵略戰爭失利,所以領土的擴張暫時受到了遏制。當然,雖然清政府當時佔優勢,然而在領土邊界談判上似乎顯得很無知,放棄了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等蒙古部落的大片領土。然而,沙俄也一直虎視眈眈,一直覬覦大清的國土。清末鴉片戰爭戰敗後,沙俄看到了希望,開始如狼似虎的鯨吞中國的國土,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從中國的東北、蒙古高原、西北相繼割去了幾百萬的國土。《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伊犁條約》等條約由於割佔領土多被廣大人們熟知。滿洲里,就是差一點被沙俄蠶食。

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地區與俄國毗連的水界和陸界,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和1727年中俄《恰克圖條約》劃定的,自從定界後近200年來,由於地方荒僻,人煙稀少,彼此尚能相安。1897年沙俄開始修建中東鐵路後,相繼有大批俄國人沿額爾古納河湧入滿洲里地區,兩國越界事件屢有發生。清政府解決爭端,於1909年由外務部照會沙俄政府,提議雙方派員會勘邊界。

從1910年5月至1911年12月,經過勘界和幾十次談判,沙俄乘清政府在辛亥革命的衝擊下即將垮台的機會,於1911年12月20日(宣統三年)與黑龍江巡撫周樹模簽訂了《中俄滿洲里界約》。會議中,俄方要求將滿洲里劃歸俄國,但周樹模據理力爭,堅決不同意。俄方又提出中國應在水陸兩界其他地方作出讓步,作為俄國不侵佔滿洲里的交換條件。12月20日,周樹模被迫同俄方簽訂了《滿洲里界約》。此時由於清王朝已即將滅亡,沙俄遂照會清外務部,以該界約「無須由兩國政府批准,政府視為完全了結。」《滿洲里界約》就如此匆匆地成為了「定案」。

在水界,以額爾古納河為界,將河中280個洲渚,160個劃歸俄方,120個劃歸中方。後來額爾古納河曾改道西移,俄方認為右岸河汊為額爾古納河舊河道,將河中主流中方一側的18個大洲渚劃屬俄國。這18個洲渚佔全部洲渚面積的84%,成為俄國的界外領土。

在陸界,五十八號鄂博(塔爾巴干達呼)至六十三號鄂博(阿巴該圖)之間6個鄂博的名稱雖末改變,但每個鄂博均向南移動4—21公里不等。

《滿洲里界約》將舊約作了有利於俄國的修改,並就此重新劃定了國界,條約共計使中國喪失領土1400多平方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煮酒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史上最彪悍部隊,不砍別人,專砍自己,最後還打贏了戰爭
此國原屬中國一部分,後來被搶走,現在非常窮,而且缺男人
大將投降唐朝,大唐官員作死問了大將一個問題,結果官員慘遭吃掉
中國的苦地,在此地打了三仗都打輸了,還導致鄰國脫離了中國
美軍蘇軍究竟誰更厲害?二戰戰場直接對決了一次,結果說明一切

TAG:煮酒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