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用問號,沒有不成交的訂單:善用問號前,必須知道行為學派銷售法的問題

善用問號,沒有不成交的訂單:善用問號前,必須知道行為學派銷售法的問題

善用問號,沒有不成交的訂單:善用問號前,必須知道行為學派銷售法的問題

每個人購買動機不同,面對這一事實,銷售人員應付的方式之一就是調整自己的行為。過去五十年來,行為科學研究衍生出無數銷售模式,這些模式將客戶分門別類,每種類別的人有共同個性特質和行為傾向。這些分類包括:驅動者、友好者、分析者、表現者、感應者、思考者、直覺者、評判者、觸探者……族繁不及備載。

行為學派銷售法的概念是,如果你能辨別出對方屬於哪個類別的人,你就比較知道如何激發他們,也能夠更有效地為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做定位。我同意這個假設,但問題是,大部分的行為學派銷售法模式,很難運用在真實世界裡。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己試過兩次這類銷售模式之後,發現了:

初次接觸新客戶時,我們不可能在對話剛開始,就判斷出對方屬於驅動者、友好者、表現者或分析者。這會讓你處於相當不利的地位,因為客戶早在你知道如何自我定位之前,就已經開始形成他們對你的印象。

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有沒有遇過乍看之下冷漠無情、進一步認識之後發現其實是軟心腸的人?

有些人卻是看似親切熱心,直到你不留神時冷不防背後捅你一刀。不用說,誤判客戶的真實性格,可能會讓你的銷售努力功虧一簣。

很少有銷售人員、真的是極少數具備演戲天分,能夠當場轉變性格,來迎合客戶的行為,而不會結結巴巴,或聽起來很假。

最後,如果你要在策略銷售過程中應付各種性格類型的人,你應該把精力放在迎合哪個類型的客戶身上?我實在很不想在努力迎合驅動者的需求後,發現自己沒能迎合友好者、表現者或觸采者。

這些問題讓我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行為學派銷售法雖然讀起來有趣,但要根據性格類型將客戶分門別類,然後再調整自己的行為來配合對方,其實是一種效果不彰的銷售方法。事實上,很多銷售人員聰明反被聰明誤,一開始就誤判客戶,以致於後來不當處理整個銷售情境。

我的個人經驗是,大部分銷售人員在保有本性時表現得最好。此時,他們看起來比較自在,也更有自信,能夠專註在傳遞產品價值,而非賣力扮演不像自己的角色。

上述論點將我們帶回昨天那篇文章開頭的結論,也就是每個人受激發的動機不同。儘管我絕對同意了解每個人的動機,有助於銷售人員更有效地定位價值,但我知道,一定還有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動機之間的歧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孟昭春 的精彩文章:

滿足客戶需求,賣出產品成交:自從掌握客戶需求是賣出的原則,再也不愁沒有業績了
滿足客戶需求,賣出產品成交:僅需要三個技巧,就能學會正確地辨別客戶異議的真假
逾越四座大山,驚險跳躍成交:學會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讓客戶感覺你在幫他
善用問號,沒有不成交的訂單:策略性提問是一種流程,在推銷中起什麼作用呢?
逾越四座大山,驚險跳躍成交:客戶提出錯誤的異議時,銷售人員應如何來應對?

TAG:孟昭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