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懂了老柴與拉赫,也就聽懂了俄羅斯心裡的歌

聽懂了老柴與拉赫,也就聽懂了俄羅斯心裡的歌

西安音樂廳版權所有 轉載請註明

冬天,是屬於俄羅斯的季節。

西伯利亞霜凍苦寒,貝加爾湖冰封千里。三套車賓士在伏爾加河上,喀秋莎的歌聲暫時停歇。希什金拿起畫筆,描繪大雪覆蓋的松林。

這也是詩人和音樂家的季節。

1893年2月,殘冬未盡的時分,柴可夫斯基開始寫作他的《第六交響曲「悲愴」》。這個老頭兒聲名卓著,但其實一生都在受苦。苦於對災難重重的祖國的憂思,苦於自己多情善感的天性。

他有一顆「俄羅斯的心靈」,裡面澎湃著深沉的憂傷和詩意,作品中始終縈繞著冬天般愴然憂鬱的意象。他的《第一交響曲》乾脆就叫「冬日之夢」;《如歌的行板》令托爾斯泰落淚,感嘆「接觸到了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

此時的他已行至暮年,親人離世,摯友斷交,難以啟齒的情感秘密已經折磨了他大半生。

長歌當哭,他說,我把我的心,都放進了《悲愴》里:首樂章呈示部動蕩不安的第一主題在模進中艱難掙扎,溫柔寬廣的第二主題被暴風雨般的聲響打斷,似乎是殘酷的現實驚醒了美夢;第二樂章優美而落寞;第三樂章的激情昂揚後,末樂章哀傷的慢板更顯晦暗。

四個樂章,回憶曾有過的青春與歡樂,痛苦與抗爭,最終絕望歸於沉寂。音樂家在其中總結了自己的一生。

1893年10月28日,《悲愴》首演。9天後的11月6日,柴可夫斯基與世長辭。

聖彼得堡的季赫溫公墓,柴可夫斯基沉睡於此

一曲天鵝之歌唱罷,一世傷痛化為絕響。樂魂遠去,又一個冬天來臨。

噩耗傳來,一位年輕的音樂家懷著震驚和悲痛,寫下了紀念前輩大師的《「悲歌」三重奏》。在其後5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接過了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傳統的旗幟,以醉人的旋律、壯麗的聲響、豐沛的情感,為浪漫主義一脈留下了最後的華彩。

這位年輕的音樂家,就是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

拉赫瑪尼諾夫有一雙能跨13度的大手,作曲之外,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鋼琴作品在他的創作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他的第二鋼琴協奏曲肅穆悲壯,激情澎湃,反映了拉赫擺脫抑鬱症困擾的心路歷程;第三鋼琴協奏曲難度超群,被稱為需要有「鏟十噸煤」的體力才能駕馭的「大象之作」。

拉赫瑪尼諾夫的雙手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有第二鋼協和第三鋼協珠玉在前,第四鋼協在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中不算引人注目,但對他而言卻有著特殊的意義。1917年,出於政治原因,拉赫一家離開俄羅斯,流亡國外。對故土的思念,使他的心靈被放逐至寒冬。此後近10年間,他鮮少創作。

直到1926年,拉赫瑪尼諾夫終於完成了《g小調第四鋼琴協奏曲》。這部三樂章的作品同樣有著悲劇性的音樂情緒,綿長的旋律線條和濃重的和聲色彩,但褪去了第二和第三鋼協的絢麗,更加質樸而深刻。同時,拉赫在其中融入了自己作品中少見的現代元素,如大量切分節奏、弱拍進入等。

豐富的內涵使這部作品受到不少鋼琴巨匠的欣賞,如義大利鋼琴家米開朗傑利生前錄製的唯一的拉赫瑪尼諾夫作品就是這首協奏曲。

從柴可夫斯基到拉赫瑪尼諾夫,俄羅斯的心靈在孤獨與流亡中歌唱。世事變遷,白雲蒼狗,唯曲中情愫穿越時空,歷久彌新。

2011年,俄羅斯著名指揮家捷傑耶夫為中國觀眾上演了包括《悲愴》在內的柴可夫斯基的全部交響曲;2015年,他又帶來了為期兩天的拉赫瑪尼諾夫專場。

捷傑耶夫被《紐約時報》譽為「俄羅斯最有力的文化象徵」,一直以力推本國音樂作品而為人稱道。他的演繹結構造型出色,氣息綿長,色彩厚重,與俄羅斯音樂有著同出一脈的天然契合。

曾在英國《古典CD》評選的20世紀百位指揮家中名列25位。

「指揮沙皇」捷傑耶夫

這個冬天,捷傑耶夫攜慕尼黑愛樂樂團、鋼琴家馬祖耶夫,來到西安音樂廳再度演繹柴可夫斯基《悲愴》和拉赫瑪尼諾夫《g小調第四鋼琴協奏曲》,帶你走進俄羅斯的心靈,聆聽他們的歌唱

德國三大頂尖樂團之一、馬勒、瓦爾特、祖賓梅塔、蒂勒曼、洛林馬澤爾等歷代指揮大師傳奇的締造者——

慕尼黑愛樂樂團

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曾與柏林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合作。霍洛維茨接班人——

鋼琴家馬祖耶夫

慕尼黑愛樂樂團演繹柴可夫斯基「悲愴」

指揮:捷傑耶夫

曲 目

第四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第六交響曲「悲愴」

柴可夫斯基

音樂會

捷傑耶夫、馬祖耶夫與慕尼黑愛樂樂團音樂會

1.2米以下兒童謝絕入場 已購門票概不退換

11-21 周二 19:45

西安音樂廳

¥1680 1280 980 680 380

本場演出可使用文惠卡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音樂廳 的精彩文章:

TAG:西安音樂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