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戰軍:關於「量子」之五——你見過量子嗎?

劉戰軍:關於「量子」之五——你見過量子嗎?

作者 劉戰軍

作者簡介:劉戰軍,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參謀、軍副處長、團副政委、師後勤部政委。後轉業,2005年退休。

關於「量子」之五

《雄師勁旅子弟兵》平台的戰友主編說,想在平台增加一個科普欄目,約我寫點什麼。正好新聞中有「墨子」衛星實現量子通信的消息,我就寫了幾篇個人學習體會。有人提出這幾篇文章有點不成系統。確實是這樣,因為事先並沒有統籌,只是東一鱗西一爪地想到哪寫到哪,現在也改不了啦。索性就順其自然,我盡量每一篇談一個方面的體會,雖然也不知道對錯,但願能對理解這個東西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哪怕是能起消遣的作用也好,因為夕陽紅中也需要點接地氣、與時俱進的話題。

量子理論是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第一個量子也是他在同年發現的。但關於量子的現象卻是很早就提出、而且熱議、甚至說有過激烈的論戰都不為過,因為它一直伴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而發展。遠在17世紀,牛頓在確立經典力學定律時,世界上就有一群科學家對物理現象進行解釋,提出各種假設、學說,還進行各種實驗;在召開的國際會議上,演示自己的實驗結果,對這個結果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論文。有資料說,有時會場氣氛十分火爆,一位剛講完,另一位馬上站起來批駁。開始語言還很紳士,後來有時也不講修飾了。其中有一個爭論了幾個世紀的、大家都熟悉的話題,就是光的「粒子說」 和 「波動說」之爭。歸納起來簡單說,光的反射,證明光的粒子性,現在潛水艇上的潛望鏡就是鐵證;而光的衍射,證明了光的波動性,現在的雷達也是鐵證。在17世紀,為了驗證自己的實驗,有的人還「順便」製造了一些工具,比如顯微鏡。就是牛頓的理論,也是在與死對頭爭論中修改、完善的。另外,那時的許多科學家,當時的生活條件是很清苦的,一方面得養家糊口,另一方面還得孜孜追求自己的理論。那年我們到瑞士的伯爾尼,看到了愛因斯坦的故居,還是個比較普通的房屋,想到他為了得到3萬多元的諾貝爾獎,只好同意不提相對論,因為他太需要那筆錢來兌現他對前妻的承諾。而在布拉格的伏爾塔瓦河畔的咖啡館,我們也到愛因斯坦常坐的地方,喝一杯咖啡。在那裡,我突然想到,他來喝一杯,不是為了解渴,而是在這裡思考、記錄他的學問吧。17世紀的論戰,誕生了牛頓的理論,築就了歷史的輝煌,牛頓先生無疑是偉大的人物,但現在看,準確地說,牛頓應是偉大的代表人物,他的輝煌里有他同事的光芒,也有他對手的閃光!那應當是一個偉大的時代,現代科學技術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那時的爭論依然在繼續,爭論的結果是:光即有粒子性,也有波動性!其實這也是對量子做了詮釋。這個結論基本得到公認時,物理界的爭論又掀起了一個高潮,這就是20世紀初,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理論相繼問世。他們的理論,使人類的認識又達到了新的輝煌,他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怎麼評價也不過份,不信我們就拭目以待。而這個高潮給人們帶來的衝擊著實不小,以至於到現在人們還疑問多多。據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時,全世界只有三個人能看懂。看不懂,這是他的理論七次申請諾貝爾獎通不過的原因。因為每一獎項都要有一位相應的專家審查,而審查者看不懂、又無法檢驗,不通過就無可非議了。我查了一些資料,量子理論,如果做正常的解釋,可能有大量的數學公式,而數學公式用通俗的大眾語言,可能很難做出既專業又嚴謹的說明。所以有人說「量子力學壓根兒是不可理解的。」「讓公眾真的搞懂它,那是不可能的事。」而試圖要進行解釋說明的,真弄懂的可能也不多。象我這樣傻大膽談體會的,實在是不知道對不對。那麼你見過量子嗎?我想正確的回答是,即見過又沒見過。因為作為單個的量子,實在是太小,讓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如果它成群的話,我們都見過,因為光就是「光量子」!我們睜開眼睛看到的光是光量子,我們不睜眼睛,也能感受到光量子。因為光分可見光和不可見光。光其實既是粒子也是一種熱幅射波,太陽、恆星都是幅射源,甚至溫度高於K氏零度以上的所有物體都是幅射源。K氏零度相當於攝氏負273度多一點。這個溫度好像是計算出來的,因為人類永遠達不到,所以又號稱是「絕對零度」。只有在絕對零度的條件下,宇宙才會「停擺」、沉寂、「死亡」。人體的溫度在攝氏36度左右,在黑暗中,他幅射出來的不是可見光,而是紅外光,所以熱成像儀是能檢測出來的。光量子既是可見的又是不可見的,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如果理解了光量子的這幾重性同時存在,你就會明白需要改變的是我們的思維認知模式,客觀事物的性質是多重的,絕不是單一的。如今,量子通信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其實量子理論早就讓我們嘗到了甜頭。比如納米技術、互聯網技術、核能技術、計算機技術、DNA、基因測序、轉基因等等,如果沒有量子理論做支撐,這些技術都是不可想像的。現在的量子通信只不過是其中的之一罷了。從這也可以看出一項基礎性的、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會給人類帶來多麼大的福祉。

現在,許多人都會使用電腦和手機,對其原理多數人大概也就知道個ABC,有多少真正懂得並十分清楚的?對不專門研究者,我們當個「傻瓜」,會用就行了。當然時代也需要潘建偉他們,他們是時代的先驅,是時代的弄潮兒,向他們致敬!

註:不知不覺寫第五篇了,編個號吧。

2017、9、2於哈爾濱

百度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雄師勁旅子弟兵 的精彩文章:

劉戰軍:量子通信引發的斷想
劉戰軍:量子理論和實踐帶來的衝擊

TAG:雄師勁旅子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