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練習太極拳的順序與經歷

練習太極拳的順序與經歷

目今學習太極拳者,開始即由十三勢拳式(即太極拳,俗謂盤架子,或曰長拳)入手。往往練習僅三四月,遂曰已得門徑,不知前輩初步,皆先練馬步站樁、川步站樁等,以為基本功夫。歷時甚久,然後方習十三勢拳式。而一勢、一式之練習,非經數月不可。直至各勢、各式完全純熟,且能應用後,始合之為全套太極拳。其間每有練至數年,一套拳勢猶未完畢,更無論推手,大捋、刀、劍、杆子、散手等等矣。

至於楊派太極拳之架子中,人只知一套(一種),不知一套(一種)中尚有高、平、低三種。初習時,為高架子,次習平架子(一稱四平架,即眼平、手平、腳平、襠平是也),後習低架子。而三種架子之中又分大中小三種。

1、大架子——求姿勢開展,合於養身,為昔日楊澄甫所授者。

2、中架子——求各勢動作合乎中庸之道,使內勁不致過頭,且能綿綿不斷,始終如一,為楊健侯所授者。

3、小架子——求各勢緊湊,動作靈敏而迅速,為楊少侯所授者。

三種之中,以小架子為最難,每一勢皆發寸勁。故前進、後退步子甚小,手與腰腿尤須一致。學此三種架子,時間甚久,決非一年半載所能蕆事。初習之時,每日只能學習一手或二手足矣,不可過多,多則姿勢既不能準確,復易入於油滑之途,有失太極拳之正義。

除戒求速成外,又忌用力。所謂「不速求速則傷氣,無力弩力則傷血,若氣血兩傷則危矣。」反言之,如練之得法,雖一勢、一式亦能得其益處。否則練非其法,即每次盤全套架子數遍,亦無效可言。惟練時必須注意:

1、舌抵上鄂、唇齒相合、以鼻呼吸、身體中正。

2、含胸拔背、沉肩垂肘、頭正頂懸、尾閭收住。

3、上下一致、落步分虛實、處處求圓滿、周身輕靈。

4、眼神視手之前方、呼吸自然、上下左右相系、陰陽剛柔分清。

5、澄心斂神、無思無慮、而沉氣、松力亦須顧及。

因氣沉,則呼吸調和;力松,則拙力消除。每勢每式求其外形勢順,內部舒適,毫不強梗,如此自能胸膈開展、血氣調和,對於身心有莫大功益。否然者,則氣隔胸膈,浮而不定,益處既不能得,疾病反由是而生。

故一套太極拳架子,勿論人之智慧若何,至少非學習半載不可。半載之後更須經教師數度詳細更正,亦非一載不可。盤架子,猶如習字,次數多,則式式姿勢正確;又如臨帖然,摹寫次數愈多,則字跡愈佳。

故欲確實練功者,每次盤架子至少須有三遍(即三套)。蓋因第一遍無非舒展筋骨而巳,在二遍以上方能增進工夫,(養身者可勿拘,每次半套亦可)。至練習場所,當求空氣新鮮。初練拳時,地位宜闊大,如地方狹小,十三勢拳式既難綿綿不斷,又易使姿勢缺陷而不能正確。然練至功深時,即不拘場所、大小,雖四塊方磚 大小之地,亦能練習,甚或坐時、卧時,均可行使。蓋斯時所練者為意,而非外式也。

夫練拳時間,每日至少兩次。即於晨起半小時後,臨睡一小時前,各舉行之。每次盤架子約在二十分鐘至二十五分鐘。練時自第一手至未一手均須求其均勻,不可先快後慢,或先慢後快。更不可有缺陷、凸凹、斷續之處,勢勢能貫串、用法能悟解、呼吸能自然、內外能合一,貴乎不需思索即能綿綿練習。

練至全皆純熟,而精氣神均能顯露。然後可將全套各勢改為左式(即反式)。例如動作為右手者,改左手;左手者,改右手;右足者,改左足;左足者,改右足;左轉者,改右轉;右轉者,改左轉。倘能將全套左式架子,練至綿綿不斷如右式同者,則 功夫更進一層矣,蓋因左右均能應用,則無偏重之弊。而復練右式時更覺興味濃厚。斯為欲求深功者,不可不知也。

如此可進而學習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刀、劍、杆子、散手等,更非數載所能竣事。總之習太極拳須從緩而進,方能成就,否則難矣。

至於初習之時,每覺全身無力、手足發酸,此乃生理上之反應,無甚關礙。即練至三四月後亦有如此現象發生,此乃身體中之新陳相替關係,均不足為慮。只須每日多休養二三小時,越三數日後,此種現象不但自能消失,即精氣反較前充足。

此外尚有他種現象發生,如胃口大開,此因內中消耗較多,且須補往昔所虧,故宜如 此。但至內部氣份養足,虧者業已補全後,則氣血調和,反無各種現象,其食量猶如常人耳,所謂「氣足不思食」者是。初學時,多貪睡眠非至八九小時不可,此無 他,因內部血行較速,身體疲乏之故。必須有較長時間休息,始能恢復全身精神。然日久後亦能漸復常態,至功深時,即毋須乎長時間之睡眠,每夜只須四五小時足矣。所謂「神足不思眠」者是。其於房事亦然,練至精氣神充足時,反不思念,或稍有動心,所謂「精足不思淫」者是。

夫練習十三勢拳式(即盤架子),至純熟時,反生雜思。此乃心不安靜之故。欲免此弊,但須將眼神視手前方,以為有敵在前、或身後,與之對打。或心中有覺,一有思慮立起覺心。庶可心寧神定、無思無慮,受益良多。練至有相當程度時,在四、五式之後,口中舌下自有津液湧出。下咽入腹,身之內部甚覺舒適。毫無乾燥之 虞(浴謂乃華池之水,養生之甘露)。此種境界須一勢一式呰能舒適,呼吸自然。無論何人均可得此。蓋內氣運用,周身泰然,斯為武事修身中之己身采戰。或謂汞鉛,亦即借陰補陽之道。非如邪道取男女後天色身,為採補也。

初學定步推手,掤、履、擠、按四手,泰半不能連貫圓滿。須跟隨教師或藝高者,盤轉圓圈至純熟後,再由教師口授掤、履、擠、按四手。四手能一一分清,練至綿綿不斷,腰腿能旋轉自如,黏化均能順手。然後可學拿勁、發勁,該時當覓一對手作為鵠的。先練一種拿勁或發勁,切不可一勁未通又練他勁。更不可同時練習數 種。須知一勁能通,任何勁均能使用。一勁不佳,其它亦不妙矣。

在未練拿勁、發勁之前,須盡量給教師或藝高者拿、發。視其如何引己、如何拿己、如何發己;拿發之地點何處、拿發之時間早遲、拿發之方向正隅。均須以己身實地試驗,作為悟解之門徑。萬不可求之過速,欲速則不達。以著者經歷所知,太極拳基本功夫,全在停步推手中,深希學者切勿漠視之。

夫推手至相當程度後,又不可專與一人推練。無論何人,手剛、手柔;勁大、勁小;藝淺、藝深,均須推習。否則熟者能發,不熟者不能。似未普及亦屬徒然。

活步推手,當求手、腰、腿三部一致。前進、後退尤不可使沾黏勁忽斷。大履、扎桿、散手亦然。己手或杆子至少有一部分須與對方黏住。不然聽勁中斷,易被敵乘隙而擊。

無論徒手或器械遇敵時,出手宜老辣而入筍。不可遊戲,或生畏懼之心。因有此意念,出手必嫩,或不入筍。雖有隙可乘,亦屬無效。對於出手之陰陽虛實,尤當令人莫可揆測。至於散手,必須分開單練,否則不能隨時應用。

此外對於手法、步法、身法,尤當注意。

1、一勢出手,步法宜進或退、手法宜高或低、身法宜正或側,均須先求己勢順而不背。

2、手之收發,當含有圓形,往返須有折迭,步之落地,或前、或後、或正、或斜,當使身體中正,且有封閉敵身之用意。而已身之進退,當有升降、上下、起落之勢。

除以上三法外當求姿勢正確、著法純熟、陰陽虛實分清、內勁圓活、能補能瀉(補氣瀉力),如僅求懂勁,專致力於不規則推手,雖習之年久仍然疲弱無效可言。蓋因不知學外式易,而習內勁難也。

至有相當程度後,對於養氣、韜藏二種功夫,亦不可不力加研究。蓋太極拳之意旨,乃心冶神固,以養氣為歸。萬不可好勝鬥狠、奮袂攘衿、怒目切齒,持血氣之勇,以作匹夫之能,當具有,若無實若虛之涵養功夫。深自秘惜,晦藏不露,切勿驕矜,須知,強中尚有強中手。諺雲「打死拳教師,淹死善泅者」,多為失慎所 致,學者可不大徹大悟乎。

推薦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的胸腰摺疊
音樂玩悟空,鞋子玩太極,還有好演技,大概只有陳冠希!
傳統太極拳與現代格鬥術,一定要分出高下嗎?
打太極拳可以治療膝關節痛嗎?
太極生活應該是減法,而不是加法!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