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幻電影審美極簡史:iPhone是如何影響對未來的想像的?

科幻電影審美極簡史:iPhone是如何影響對未來的想像的?

蘋果又發新品了。

北京時間 9 月 13 日凌晨 1 時,蘋果在其新總部園區 Apple Park 的喬布斯劇院(Steve Jobs Theater)如期舉行了秋季新品發布會。

今年是 iPhone 誕生十周年,蘋果帶來了新的 Apple Watch、Apple TV 4K、iPhone 8、iPhone 8 Plus,以及萬眾期待的「未來產品」 iPhone X 等最新產品,以此向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致敬。

每一次蘋果新產品的出現都會掀起一陣狂熱的追捧,引來無數同行競相模仿,卻始終無人可以超越。

這大約源自蘋果公司長久而專註地致力於創新和變革,就像喬布斯生前所說:「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難道還有其他原因嗎?

事實上,蘋果與 iPhone 不僅引領了一代科技產品的時尚潮流,甚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2013 年的科幻懸疑影片《遺落戰境》中有這樣一座「天空塔」,它是湯姆·克魯斯所飾演的哈伯與搭檔工作和居住的地方。這座建在距離地面 3,000 英尺高空的「雲上綠洲」整潔、對稱,充滿 Apple 式的高科技迷人氣息。

這種帶有極簡、無機質和後現代美感的畫面風格,幾乎是如今我們對於未來世界毫無爭議的想像和認知了。

但你是否記得,在若干年前的科幻電影里,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卻是與此迥然不同的。

上世紀 80 年代的影片《銀翼殺手》,稱得上是科幻電影領域的一座里程碑。它引領了在當時極為超前的科幻世界觀和「賽博朋克風」的視覺審美,直接影響了 1995 年的日本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以及 2000 年前後的《黑客帝國》三部曲等等一系列作品。

《銀翼殺手》(1982)

賽博朋克(Cyberpunk)原是指科幻小說的一個分支,通常以計算機或信息技術為主題,情節通常圍繞黑客、人工智慧及大型企業之間的矛盾而展開,內容往往著重體現社會秩序受到破壞的情節。

賽博朋克在世紀末和世紀交接的那個年代成為了科幻世界的一種潮流和風格。

在一系列被打上「賽博朋克」標籤的電影中,未來世界總是這樣:城市高樓林立,布滿霓虹燈和 LED 廣告牌;色彩多為單一的冷色調;天氣陰雨連綿,彷彿永遠沒有白天;科技飛速發展,但自然資源枯耗待竭;毒品、瘟疫和暴力橫行……

《攻殼特工隊》中的城市場景

那個時代的科幻電影中總能看到若干經典的賽博朋克意象:無政府主義,大型企業的集權與極權;都市的極度擴張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貧民窟與地下街區;恐怖主義,特別是計算機恐怖;毒品、致幻劑;基因改造,機械臂等人體輔助設備;大量的黑客、數字空間(Cyberspace)、虛擬現實與人工智慧元素,等等。

以《銀翼殺手》中呈現的景觀為例:幾何體的建築,高聳入雲的煙囪吞吐著濃煙和火焰,漆黑不可見的天際線,凄冷的雨夜,閃爍的霓虹,擁擠的市井,各懷心思的路人,想要自由的再生人……據說電影中城市的原型是香港九龍城寨,而香港,一度被認為是中國最具賽博朋克風格的城市。

香港:維多利亞港夜景(上)與九龍城寨(下)

那時科幻作品的賽博朋克風以舊的工業時代為背景,以機械化為幻想的前提和基礎。受制於當時的科技發展程度,科幻作品中所設想出的未來都帶有高度機械化、極度實用主義的審美風格,給人高度的壓抑感。這樣的壓抑感也與冷戰背景下黑暗的反烏托邦題材相得益彰。

所以《異形》系列(1979 年起)、《銀翼殺手》(1982 年)、《黑客帝國》系列(1999 年起)等科幻作品大都色調壓抑晦暗,機器人和其他器械也都是零件外露甚至帶銹,影片充滿了舊工業時代的元素,帶有臟臟舊舊的機械風。

《黑客帝國》的色調大致是以深色為主,儀器機件和線路裸露在外,繁瑣而密集。

這不禁使人聯想到那一時期的代表性科技產物。

1973 年美國通訊巨頭摩托羅拉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可行動電話(大哥大)。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十分笨重,按鍵凸起,天線外露,外殼也不過是廉價的塑料。

1981 年,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的第一台 IBM PC 問世,這部型號為「 IBM 5150 」的個人電腦雖然較之以前大到需要進機房才能操作的巨型計算機而言體積已經縮小不少,但它在現在看來仍然略帶鈍感。

IBM PC 5150

即便是到了 90 年代,高科技產品在我們眼裡仍然是這樣的:

1992 年 10 月 5 日,IBM 發布了一款名為 ThinkPad 700C 的筆記本電腦,這款筆記本重達 3.5 Kg,其純黑外觀和獨特的紅點設計自此成為 ThinkPad 的象徵。

ThinkPad 700C

可以說,那一時期科幻電影的審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當時科技產品外觀設計的影響。

那麼在科學技術特別是零件技術不甚發達的時代背景下,什麼樣的元素更能加重高科技的色彩呢?最直接的便是現代化的人造光源,比如霓虹燈、LED 顯示屏之類。所以這些科技符號也成為了那一時代背景下科幻電影中最常見的元素。

GIF/1.7M

《銀翼殺手》劇照

進入 21 世紀以來,人類發展進入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對未來的設想開始以高度的自動化和人性化作為基礎,舒適、簡約等現代工業設計理念得以在科幻作品中盡情發揮,許多作品中對未來世界的設想開始逐步顯現出了後現代的審美風格。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一家高科技公司開始用它精緻和人性化的設計影響人們的生活,並逐步建立了新時代的審美新秩序。

2001 年年底,美國蘋果公司(Apple Inc.)推出了一款名為 iPod 的數碼音樂播放器,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一舉擊敗了索尼公司的 Walkman 系列,成為全球佔有率第一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

誕生於 2001 年的一代 iPod

iPod 彰顯了蘋果掌門喬布斯倡導的理念:人性化與極簡主義。它體型纖小,外形簡約,但容量巨大,操作也十分便捷。iPod 的出現為 MP3 播放器領域帶來了全新的思路。

從這一時期開始,諸多科技產品在蘋果的引領下,由生硬的科技感逐漸進化得更具親和力。

也正是在同一時期,科幻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開始經歷一個審美風格上的轉型。

2002 年的科幻電影《少數派報告》中已經能夠看出較之從前不同的科技感:晦暗的色調被純白取代,建築也由鱗次櫛比的鋼筋水泥變為更不規則的玻璃和幾何形體。

除了場景和建築之外,角色的造型,特別是影片中機器人的形象也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變化。

2004 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科幻電影《我,機器人/ I, Robot》將背景設定在 2035 年,彼時智能機器人已經廣泛滲透入人類的生活。作為影片中的高智商機械群體,它們的外觀看起來已經十分精緻,並帶有銳麗的質感和光芒。

《我,機器人》中的機器人

這裡還有一個更為直觀的例子可以體現出這種風格上的轉變。

科幻史上的經典名作《銀河系漫遊指南》中有一個天才機器人形象馬文(Marvin),多年來它憑藉著極為沮喪和話癆的性格深入人心。

從 1981 年和 2005 年的新老兩版《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馬文的形象對比,我們可以窺見一些機器人形象演變的端倪。

時間進入 2007 年,蘋果公司推出了顛覆性的革新產品:iPhone。初代 iPhone 的 3.5 英寸全觸控屏幕、銀白色金屬機身以及 iPhone OS 系統(即 iOS 的前身),真正推開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大門。

大概連喬布斯本人也不曾想見,這款手機的橫空出世竟然改變了整個手機行業,引領了世界性的科技潮流——它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科技審美,以及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初代 iPhone

iPhone 問世的第二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製作發行了一部科幻動畫作品《機器人總動員/ WALL·E》,《紐約時報》稱其為「一首充滿了美和智慧的影像之詩」。該片勇奪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兩項大獎,成為當年的話題之作。

影片中出現了兩個畫風迥然不同的機器人形象:留守地球清理垃圾的機器人瓦力,和它心愛的勘測型機器人伊娃。

瓦力的身體由一架望遠鏡和一隻方形垃圾箱構成,看起來臟髒的,混身是泥土;它的功能單一,構造落後而繁瑣,外型設計粗糙,充分體現了老式機器人的特色。

與瓦力的形象相對應的,伊娃則是一個最先進的探測機器人,外形為白色的流線形,具有光滑精巧的一體化設計。伊娃可以飛行,攻守兼備,功能十分強大。

現在看來,這兩個機器人的形象或許暗示著科幻電影領域新舊兩個時代的正式交接。從此,以高度的機械化和工業化為幻想基礎、帶有強烈賽博朋克風格、晦暗黑色調的科幻審美,正式為信息時代背景下高度自動化、簡約化、人性化的審美風格所取代。

《星際迷航》(2009)中的艦橋全景

2010 年,劃時代的 iPhone 4 代登場:視網膜屏幕,雙面玻璃機身,不鏽鋼邊框……它的質感完爆安卓的塑料殼,驚艷的外形設計也吸引了全球無數用戶加入「果粉」大軍,iPhone 4 也成為了許多人的第一部蘋果手機,從此讓大批忠實擁躉走上了賣腎之旅。

史蒂夫·喬布斯與他的得意之作 iPhone 4

從這一時期開始,科幻世界徹底完成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審美跨越。

在隨後的《雲圖》(2012 年)、《遺落戰境》(2013 年)、《星際穿越》(2014 年)、《明日世界》(2015 年)……等一系列科幻影片中,銀白或純白制服+銀色金屬質感器械+明亮的後現代簡約建築風格,成為了對未來世界設想的主流審美,席捲和帶動了整個科幻領域的一次「洗白」。

《遺落戰境》堪稱這一時期畫風的典型代表:影片拍攝得極之乾淨,主角身著銀白色制服,室內道具極為簡單有限,外景也不再擁擠逼仄,而是異常開闊空曠。

《遺落戰境》(2013)

而同一時期的科幻動作電影《明日世界》,將城市景觀展現得清潔乾淨頗為夢幻,極具無機質和後現代的美感。

《明日世界》(2015)

2017 年,經典太空科幻影片《異形》再度推出全新的續作。從 1979 年《異形1》開始,到 2012 的《普羅米修斯》,再到 2017 年《異形:契約》,同為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這一系列的審美變化幾乎可以被看作是這一時期整個科幻電影審美變化的縮影。

出自同一個導演的同一系列作品,《異形 1 》(上)、《普羅米修斯》(中)和《異形:契約》(下)的風格在四十年間經歷了顯著的變化。

應當說,科幻電影美術設計上的風格轉變再次與科學技術的發展保持了驚人的同調。這也再次佐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技術主導想像力。

在 2012 年的超級英雄話題大作《復仇者聯盟》中,「鋼鐵俠」托尼·斯塔克的工作室中出現了許多高大上的設備,當中尤以可觸摸式全息投影最令人嘆為觀止。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托尼·斯塔克實驗室中的「全息投影+觸控屏幕」技術就將實現甚至普及。

而事實上,這種 3D 全息投影技術在當時已經廣泛應用於一些大型演出當中——當然還沒有進化到能夠在空中觸摸控制的程度,但這些看起來酷炫的技術確實早已有跡可循。

2010 年,世嘉公司舉辦了一場名為「初音未來日的感謝祭」的全息投影演唱會。

當然,這種審美的變遷也並非嚴絲合縫,影片的風格往往與導演的個人喜好不無關聯。因此,當一個導演的個性極其強烈,審美也非常獨到,那麼他的作品就會表現得與時代審美格格不入,從而呈現出一種特殊的超前或是復古之感。

風格超前的代表,當屬美國知名導演庫布里克的《 2001 太空漫遊》。

有句話這樣說:在電影的殿堂里,上帝在最高處,而在他下面坐著的,是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1928.7.26-1999.3.7)

斯坦利·庫布里克長久以來被視為是電影界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作為名導諾蘭的偶像,庫布里克的生涯巔峰既高且長:論長度,在他的職業生涯里沒有拍過爛片;論高度,《 2001 太空漫遊》、《閃靈》、《奇愛博士》、《全金屬外殼》都是各自類型里能夠達到的最高峰,就連次一級的《發條橙子》、《洛麗塔》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這位鬼才導演在 1968 年就憑藉科幻片《 2001 太空漫遊》奠定了其在影壇的地位,該片獲得了第 22 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獎。

神奇的是,這部拍攝於上世紀 60 年代的影片,它的特效和設計、色彩和光感,即使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也是十分超前毫不落伍,對於失重等科技感的逼真把握更是叫許多現代影人也為之汗顏。

《2001 太空漫遊》(1968)劇照

對於這樣的名導和巨制,大概只能用「他是穿越過去的先知吧」這樣的話來形容了。

這部 1982 年《銀翼殺手》的續作時隔 35 年重回影迷視野。影片由前作大師級科幻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擔任製片人,《降臨》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傳奇攝影大師羅傑?迪金斯掌鏡,作為下半年首部科幻巨制領跑秋季檔,也被美媒提早評為明年的沖奧主力軍。

《銀翼殺手 2049》科幻場景圖

從前期釋出的海報和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這部續作從內容到畫風都極盡所能地致敬和回歸了前作。

那晦暗不明的城市雨夜,無處不在的閃爍霓虹,還有倒映在車窗玻璃上、瑞恩·高斯林迷離的面孔……光影交錯間,傾瀉出鮮明的賽博朋克味道。

那是獨屬於世紀末幻想世界的氣味。

從《異形》到《異形:契約》的整體進化,從《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 2049》的個體回歸,四十年來,無數影迷和科幻愛好者共同推動和見證了科幻影片審美變遷的大趨勢:由 IBM 式的實用主義走向蘋果式的極簡主義。

如今,全新的 iPhone 8 和 iPhone X 又在萬千「果粉」的期待中隆重登場,而此時距離第一代 iPhone 的發布也已經過去十年。

當曾經的驚艷變為習以為常,焉知這一次它不會引領一場全新的審美風潮呢?

#Cyberpunk #Sci-Fi #Alien #Robotics #AI #Futurism #iPhone #StarTrek #Appl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物主義 的精彩文章:

六成程序員確信人工智慧會當做武器,而有的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TP簡報:勞斯萊斯計劃為英國海軍造完全自動化的無人船
越來越多國家將禁止生產燃油車,汽車能在2030年全部電動化嗎?
TP簡報:騰訊和阿里達成了音樂版權協議,再也不用裝那麼多客戶端了
我們用來尋找外星人的那些方法,外星人也可能用來尋找我們

TAG:玩物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