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實戰之王?Nike Hyperdunk 2017 評測

實戰之王?Nike Hyperdunk 2017 評測


昨天體驗了一下Nike Hyperdunk 2017,Nike React確實名不虛傳,鬆軟的可以彈起來歐耶~





牽引力▼▼▼


如果你中意於一款牽引力很好的鞋子,那你就不能不能錯過它。

遍布在中底與外底的動態紋理,很好的化解了整體的突兀感。

其紋理設計是根據鞋底在人體發力時受到的壓力大小而分布的一個個密集程度不一的同心圓。這樣的設計使得鞋子在抓地力方面的表現十分出色,

就連第一眼不太感冒的中底外側凸起在看久了之後也變得順眼。


雖然它可以在你需要的地方提供充足的抓地力,不用擔心球鞋會側滑。不過在外場打過幾次之後,鞋底紋路密集的地方比較容易嵌入小石子和髒東西,可能會影響其抓地表現,建議定期清理。






緩震科技▼▼▼



React在這雙鞋上的使用並沒有達到令人驚艷的效果。先說優點吧,追求腳感不是特別軟但能達到緩衝效果的朋友來說,React是市面上少數做到這一點的減震材料之一。在連續的運動後,腿腳的疲勞度始終較低,沒有過度酸痛,可見React在減震保護方面水平不俗。不過,React並不是一種能明顯感受到的材料,或者說Nike在Phylon中嵌入React模塊還不是最完美的使用方案。如果刻意去施力的話,後跟部分會有一點下陷感,但也僅此而已了。


本人在日常的穿著以及實戰過程當中,並沒有感受到像Boost或是Zoom那樣明顯的回彈,但是在走路的過程當中確實有感受到全掌式嵌入的React中底傳來的反饋,實戰完以後雙腳也沒有很疲憊,說明這一科技確實有在發揮緩震的效果;此外,腳感上雖然沒有那種強烈的回彈,但React的場地感十分出色,也就是說在能量反饋這一點上React確實有一定效果。然而它作為新科技卻沒有給我一種驚艷的感受,腳感上並無新鮮之處,只能說類似於Lunarlon。


對於體重較輕的球手們來說,React已經可以滿足落地緩衝的需要;但對於重量級球手們來說,這雙鞋的緩震對你來說可能略顯不足。





材質▼▼▼


相較於針織鞋面的Hyperdunk 2017 Flyknit,稍微有點捂腳。Hyperdunk 2017 Low使用了類似Flyweave的編織材料,雖然看上去像一雙跑鞋,但實際上鞋面並不是特別柔軟。它沒有Flyknit的柔軟,但卻有純粹的Flyknit(*即鞋面下無額外覆蓋層)所沒有的堅韌,這和不少熱熔鞋面有異曲同工之妙。




Hyperdunk 2017 Flyknit▲▲▲





舒適度▼▼▼

Hyperdunk 2017 的上腳舒適度很高,但鞋面也不乏支撐性,支撐方面會在後文詳述。後跟穩定器部分使用了翻毛皮材質,雖然看上去頗為別緻,但在多次實戰後已經有了明顯的刮蹭痕迹。無論是鞋舌還是後跟,Hyperdunk 2017 Low都提供了極佳的貼合度,該軟的地方夠軟,該硬的地方夠硬,沒有卡腳趾現象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後跟部分在穿短襪時有些磨腳跟,建議穿中筒襪或高筒襪進行實戰。





支撐性▼▼▼


由於球鞋外側形狀較圓,在發力較猛的時候不能起到及時遏止腳踝過度變形的情況,相反,圓弧形的外側設計會讓腳踝順著變形方向扭轉過去。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幸穿著這雙鞋崴到腳踝,它不但不會保護你,還會在腳踝扭到的一剎那成為邪惡的助力。除了防側翻之外,Hyperdunk 2017在支撐配備方面還是很盡職的,後跟穩定器和足弓抗扭轉做得都不錯,鞋面也沒有軟趴趴的感覺,但防側翻的致命傷還是讓它在支撐方面打了個難以忽略的問號。







球迷都在看


【小編親測】沒逗你,NBA2K VR竟然是國產山寨貨!

湯神中國行上腳的戰靴有多屌?小編親測告訴你!


便士難成金?小編親測復刻便士4有多屌!


裝逼>實戰?小編親測奧運版皮蓬大Ai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籃球 的精彩文章:

感謝ESPN感謝球哥!沒你們瓜哥怎麼會去安燈泡?
細數這些年黑紅配色「Bred」系列

TAG:籃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