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47,國人的「飛碟」論爭

1947,國人的「飛碟」論爭

1947年,在美國和加拿大有數千人目睹天空中出現發光飛行體,引發的輿論關注轟動全球,掀起了UFO的「第一次浪潮」。此後,世界各地均有人聲稱看到了這種奇異的現象,各種報道紛至沓來。而關於「飛盤」「飛碟」「怪機」的報道,甫入中國和上海時,曾經也帶來了國人針鋒相對的「唇槍舌劍」。

筆者查閱了當年《中央日報》《申報》《大公報》的大量相關報道,將舊聞作一梳理,以饗讀者。

GIF/25K

UFO報道初現國內

1947年7月7日的《申報》以《美國天空發現「飛盤」 究系何物眾說紛紜》的詳細報道,拉開了國內UFO新聞報道的帷幕:

昨據33州各地相繼報告天空發現速率甚大之碟狀物體,全國人民迷惑失措,美軍飛機多架帶攝影設備,今日準備出動搜索。B-50機型一架,現在加利福尼亞慕洛克陸軍航空站候命待發,P-51型機6架現在此間集合,企圖偵察此等神秘飛盤究為何物。科學家與軍人均承認無法解釋該一現象。陸海軍方面實稱:並非軍事試驗用品。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李傑泰爾力證其與委員會實驗無關,芝加哥天文學家二人則稱「飛盤」或出「人造」。芝加哥大學氣象台主任以為決非隕星。西北大學某學院院長李氏聲稱:「吾人現已確知陸海軍正在研究各種世間所無之事物。『飛盤』與向月球發出雷達信號者屬於同一性質,乃本年度最大技術成就之一,其製造經過絕對保守秘密。

又據《洛杉璣觀察家報》引某科學家說稱:此等「飛盤」恐系原子能變形實驗之結果,速率甚大,但可自地面操作,半徑20呎,起飛時一部分由火箭推進。此外,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烏利獨抱相反見解,斥責為妄。

上月25日最初報告發現「飛盤」時,一般人嗤之以鼻,但迄今報告者超數百人,其中多數系有組織之飛行員,此事益可憑信。本月4日,愛達荷州一批200人,另一批60人,均曾親眼目擊,東部各州也有類似報告。但對「飛盤」之若干特徵如大小、速率、亮度、圓形抑橢圓形、飛行姿態之奇異波動性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申報》刊登的飛碟報道

7月8日的《申報》發表一篇題為《「飛盤」之謎》的新聞,在披露1946年已經有UFO傳聞外,還推測「飛盤」可能是蘇聯的火箭。

加拿大方面今日多次報告發現「飛盤」,歐洲各國京城反響表示懷疑,實為北奧去年10月瑞典之「神秘火箭」類似,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按去年10月瑞典軍事當局宣布,雷達設備測得有某種一神秘火箭,一路巡瑞典上空,但無法判斷。事後推測,恐系來自蘇聯控制下俄國波羅的海之火箭試驗雲。

7月7日的《中央日報》直言:美科學家無法解釋「飛碟」現象。

美國科學家航空當局及天文學家對於全國各地所見飛馳天空之「飛碟」仍無法解釋。然大多數專家均認此種「飛碟」與飯碟形狀相同,閃爍發光,在一至兩英里高空,以高速飛馳。此項怪象之第一報告者為愛達荷州之商人皮萊特。渠稱:渠等在6月25日於俄勒岡發現空中有類似鳶隊之發光物,以每小時1200英里之速度馳行空中。又在7月4日,自大西洋以至太平洋,自加拿大之墨西哥國之人民,均見及此種怪物。然迄今為止,尚無可信之解釋。前此美退伍軍人協會司令史蒂曾稱:將於昨日舉行之退伍軍人集會中闡述此事真相,然因會議未舉行,此事亦未實現。若干科學家認為此種「飛碟」系以無線電指揮飛行。又其他人士則謂之為人類想像產生的自然現象。按去歲斯堪的納維亞、希臘、法國及北非發現火器,然始終未見正確解釋。

關於1947年7月美國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

「飛碟墜毀事件」的報道

儘管「始終未見正確解釋」,但7月8日的《中央日報》又告知讀者,《「飛碟」之謎:美人正研究中》:

沿海岸各地數百人所報道高速飛馳之「飛碟」,聞已日見增加。陸海軍及科學界,已開始加以仔細研究,以決定報告確系事實抑或系一種幻覺。陸軍部以準備一俟時機到臨,即派高速飛機(包括噴氣推進飛機)升空追逐。科學工作人員已研究接獲之無數報告,以決定可否解釋此種現象。據目擊者稱:在加拿大東部大多得見。關於「飛碟」之報道,兩周前始有所聞,然迄今仍難證實,此系科學實驗,抑或虛無幻覺。

兩日之後,UFO來到伊朗和阿富汗邊界。7月10日的《中央日報》以《伊朗已發現奇異之星體》作了報道,但當地媒體懷疑係某國的「秘密武器」:

馳騁天空之飛碟之說已傳至伊朗。阿富汗邊界某城訊:該城居民曾見天空之奇異之「星體」,旋即轟然爆裂,只餘一片雲煙。伊朗某報云:此種星體恐與一種秘密武器(該報稱之為V-20)有關。

報道重點轉向

發現UFO的報道刊出之後,國內媒體的後續報道依然以轉載西方的報道為主,但更多重心放到了對UFO之謎的探索和研究上。

7月9日《大公報》發文,報道美教授認為飛碟應該之謎底為視差錯覺:

此間昨報載稱,美國盛傳之飛碟昨在此間亦有6人看到。雪梨大學教育卡頓博士與其學生曾舉行集體實驗,渠令學生向地平線注目而視,有的學生即看到飛碟。卡頓教授稱,此系光學之幻覺而已。

「羅斯維爾事件」發生後,

美國軍方人員在檢查墜毀飛機的殘骸

7月10日,《中央日報》發文介紹各方專家的分析推論:

某心理學教授則稱:此現象乃紅血球經過眼膜所致。某心理學家稱:「在強烈暗示下,吾人可見任何東西。」傳陸軍部飛機曾往天空巡邏,仍無成績。白宮則宣布,不擬調查此種神秘現象。曾領導比基尼原子彈試驗之白萊第則坦白聲明,渠未獲悉飛碟一事,渠且懷疑此事是否屬實。

前此之報道謂,飛碟發現於1500英尺之高空,同時陸軍部空軍辦事處宣稱:據初步研究結果,可斷定飛碟並非外國設計之秘密細菌武器;新式陸軍火箭;空間船。

科學家三人稱:飛碟所予人民在神經上之激動,系可表明原子彈或火箭戰爭中人類心理之創傷,將遠超過原子彈爆炸所造成之死亡。

費城精神病院某專家發表報告,認為屬於飛碟之報道,乃系一種精神狀態之表現,大多數人民自第一顆原子彈爆發後,其情緒狀態多系過分靈敏,渠曾檢查若干病人,彼等仍相信彼等由於原子彈廣島之炸,已成為殘廢之人。

另一專家稱,飛碟所予人民之精神震動,可局部說明一旦原子彈落於美國,或他國以火箭射擊美國時,所將發生之情況。另一科學家追憶稱:國人對原子彈並未發生強烈之情緒反應,但彼等當時尚不知道何物所襲擊,美國人現已明了原子彈爆炸之可怖結果。

當時,也有一種觀點,即UFO不是來自天外,而是人造飛行器。7月12日的《大公報》援引合眾社的消息說:「飛碟之傳聞,現已平息。」因為「飛碟謎即可大白」,系「美陸軍部研究所獲標本」所致:

陸軍軍官本日開始研究無線電控制附有噴射式螺旋槳之飛碟。另有一名羅素者稱,自其北部好萊塢花園中發現一個飛碟。陸軍部發言人稱:「我們不相信它會飛,這好象是有欺詐,不過我們仍然等待第六軍總部之考驗結果。我們仍願以3000元徵求真正能飛之飛碟,不過他們的希望很小。

想像中的飛碟及外星人形象

7月17日,中國工商社發自紐約的航訊更加明晰指出:飛碟之謎,已獲解答:

震動世界之神秘飛碟,據美國各方刊載之記載所得,該碟為直徑20英尺,厚5英尺,重約160磅,系極輕合金片製成。該碟繼航力極強,用噴射器推進,藉無線電駕駛,並配以高度電視設備,其動力系用混合性之原子能推進,故該碟夜間航行時,發出燃火柴時之熾光,墜落焚燒時,則呈青藍光。

讀者與媒體互動

連篇累牘的報道,引發了國內讀者的強烈興趣,紛紛加入了打探這個神秘物體究竟為何物的行列中。國內媒體人也積極「解疑釋惑」。讀者郭定陶7月13日發信《華商報》詢問:這所謂「飛盤」到底是一樣什麼東西?

為什麼在美國未曾發現之前,各國都沒有聽說「有」,而一旦美國發現了這樣東西,跟著又發現於巴拿馬、古巴、伊朗、阿富汗,今天的晚報又說瀋陽也發現了,而且「來自北方」。十幾天來的各報,都有關於「飛盤」或「飛碟」的論戰,但你們報上卻不提一字。

《華商報》反應迅速,14日的「時事問答」專欄即發表《「飛盤」是什麼東西?》的答覆:

「飛盤」之說是6月25日從美國首先發出的,頭二天宣傳的是「飛盤」的「神秘」,後來又進一步進行「軍事調查」,更傳說這是與火箭相同的東西,直到杜魯門表示不信了,才不再發自美國。

有趣的是,美國發現了「飛盤」,於是伊朗中國也發現了「飛盤」,更妙的「飛盤」到底是什麼東西,從來就沒有證據。

美國「羅斯維爾事件」發生地點

《申報》的著眼點重在援引各路專家意見,從科技角度分析「飛碟」現象。與之不同的是,《華商報》把UFO與政治掛上了鉤,現在看來,既敏感過度,又貽笑大方了:

我們覺得,這個消息倒很像去年北歐上空發現的「神秘火箭」的消息,當時也是繪聲繪形的,像煞真有其事的,但事後知道了,原來是某些通訊社造的謠言。造謠的那些通訊社最重要的任務,他們藉這些謠言來取得通訊社老闆們的政治目的。

這些歇斯底里的謠言的作用是什麼呢?為的是:挑撥人民感情,鼓動戰爭情緒。

為此,《華商報》對UFO的論戰「不提一字」的原因也就昭然若揭了:「因為不願幫助造謠,所以將那些消息棄置了。」

當時辯論中,最激進的莫過於《大公報》,竟然在7月17日刊登了一篇社評:《「飛碟」之恐慌》。遺憾的是,所持觀點卻有偏頗之處,是否與當時的政治環境有關,只好留待歷史去評判了。社評全文如下——

近十天來,太平洋兩岸的人們都為了這種神秘的「空中法寶」嚇得人心惶惶。由美州(洲)以至滬沈平津都有「惠眼人」由碧空中硬發覺證實,致使美國空軍也於溽暑中僕僕出動,準備「捉妖」。

但法國新聞社由美國印第安那發出一電,說有四個青年已承認這「法寶」完全是他們惡作劇所杜撰的。所謂「飛碟」,原來是鐵鈸四片;所謂「飛翔長空」,原來是「隔牆丟到鄰人花園中」。另,德叩塔省地方且有人承認曾經散播這謠言,動機乃在「哄騙」當道。

「飛碟」蹤跡有無是黃色新聞家的好資料,我們所感興趣的是它所象徵的當前若干國家人民的心理。任何嚴肅的世界公民,莫不認為原子彈對人類的威脅已夠大,已夠真實了,然而喜好刺激的人惟恐世界不夠混亂,還要利用這個人人自危的現狀,製造出莫須有的恐怖。

1950年代電影中的飛碟

「飛碟」所引起的下意識的聯想,無疑是蘇聯征美的可能性,從而使一個復原後安定下來的社會,突然嘩然起來。今日群眾顯然是無助地為世界野心家所左右著。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勸群眾儘可能的冷靜,八年大戰之後還肯輕易開火的國家並不多。美國的和戰之權並不握在杜魯門手裡,即美國會也得向一億四千萬人民交卷;而蘇聯之不想打、不能打,也是了如指掌的事實。

讓那四片不翼而飛的「飛碟」去飛吧,讓頑童們去淘氣吧。歷史是堆積而成的,日子比樹葉長,愛好安定與進步的人們還是鎮定心魂、牢守崗位,埋首在歷史的建築上,悄悄砌上自己那塊石吧!

專家直抒己見

媒體的辯論很熱鬧,但公眾最關注的是科學家的意見。根據搜集到的資料看,當時至少有三位科學家對UFO現象發表了獨家觀點。

有趣的是,他們分別是天文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他們的真知灼見吧:

戴文賽

戴文賽,天文學家,21歲畢業於福州協和大學數理系,29歲獲英國劍橋大學博士學位。1941年回國,歷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員、燕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教授,致力於太陽系演化學的研究。

1947年7月17日的《大公報》報道了戴文賽作科學演講的新聞——《從原子能談到飛碟之謎 盼我國科學家努力研究》。報道中提到:

最饒興味者,乃戴氏對「飛碟」之推測,謂有五種可能:或全屬虛構;或為人之幻覺;或為某一國家利用懼戰心理之宣傳工具,而實際並無重大效能者;或為無聲翼狀飛機,而形似圓形者;或為別一星球投射之物。

戴文賽先生對飛碟的分析,與現在UFO界認定系幻覺、自然現象、人造物體和太空船的四種推測幾乎一致。其中,最令人感興趣的是,戴文賽先生明確提出飛碟的其中一種可能「為別一星球投射之物」,即可能是來自其他星球的宇宙飛船。

王華文在青島觀象台工作時照片

(圖片來源《百年青島氣象》)

王華文,氣象學家,字彬華(解放後以字行),山東大學物理系畢業。1945年9月25日至1957年3月31日期間任青島觀象台(現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島觀象台)台長。青島觀象台原為1898年3月1日創建的青島氣象天測所, 1947年期間,該台儀器中有無線電探空儀三部,系日偽時設置,為當時全國獨一無二之設備,所以觀測和科研能力比較強。

面對層出不窮的UFO報告,王華文先生提出,要「以科學觀點,說明『飛碟』之謎」。而「所謂科學方法,即是重證據、重分析」。

根據王華文先生的分析:到處發現的所謂「飛碟」,無論如何,有「探空氣球」被誤認在內,沒有肯定完全是氣球之誤。因為截至目前為止,實在還沒有完全取得真正所謂「飛碟」的確切證據。

王華文先生還剖析了UFO消息傳播很廣很迅速的原因:「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迭經報紙登載,遂轟傳世界。也如聞所謂『曾子殺人』的故事,即使不信也得相信了,而事實上卻全無此事。」而他個人堅持認為,UFO「完全是氣球的誤認,我以為實在是太可能的」。

嚴濟慈

嚴濟慈,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中國光學研究和光學儀器研製工作的重要奠基人,在壓電晶體學、光譜學、大氣物理學、壓力對照相乳膠感光的效應以及光學儀器研製等方面成就卓著。

1947年8月10日,時任「國立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長」的嚴濟慈先生抵達南京,在其下榻的中央研究院,接受了各報記者的採訪,重點談了下列四項問題:

我國研究原子彈之現狀;

蘇聯能否製造原子彈;

原子彈應用於一般工業之可能性;

所謂「飛碟」之出現,吾人應作何種解釋?

那麼,對於莫衷一是的UFO,嚴濟慈先生又是怎樣看待的呢?他認為:

「飛碟」之出現,系人類恐懼心理之不自覺地顯露。自原子彈發明以來,人類無不自危,深恐其脆弱之生命,不能延及明日清晨,於是,杯弓蛇影,「飛碟」、「飛碟」,滿天飛矣。至於最初究為隕石、或某一種航空器,實不足重視,於此反映出人類恐懼之心理,為最重大意義。

由上述見諸報端的文字來看,嚴濟慈先生並未從物理學的視角來分析,更多的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所以UFO系「隕石」「航空器」的可能性「實不足重視」也就不足為怪了。

此後,關於飛碟的論爭,又持續了一段時間,但隨著發現「飛碟」的頻次減少,最後漸漸偃旗息鼓。總體上看,這場論爭沒有贏家,也沒有輸家。但在閱讀這些舊聞的時候,筆者認為,參與論爭各方對於「新事物、新觀點」的那種「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科學態度,是值得當今社會學習和借鑒的,這或許也是筆者埋首於故紙堆中發掘出的這些資料的價值所在。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雜誌編輯 徐烜丨新媒體編輯 秘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檔案春秋 的精彩文章:

每次看到有人把油畫畫成這樣,就想打人
在北京,想吃到好吃的腸粉也沒那麼難
上海記憶:弄堂乒乓傳奇

TAG:檔案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