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胃,我養你呀!

胃,我養你呀!


在夏天,冰淇淋、小龍蝦冰鎮西瓜,是不是吃的很爽,可苦了我們的胃。小心一不注意,就得胃病。




胃部疾病有著不同的癥狀,常見的胃部疾病有以下幾種:




1、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這種情況要考慮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2、飲食不當或受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這種情況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3、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飲食不當就發作。也有可能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時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不見消瘦。這種癥狀,以過敏性腸炎的可能性較大。




4、飯後上中腹痛,或有噁心、嘔吐、積食感,病的時間可能已經很長;疼痛有規律,如受涼、生氣、吃了刺激性食物後發作。這種情況可能是胃潰瘍。




5、經常在飯後2小時左右出現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季節容易發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節律。這類情況可能患有十二指腸潰瘍或十二指腸炎症。


6、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這往往提示可能患有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




7、飯後腹部脹痛,常有噁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近期才出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這種情況應高度警惕,因為有可能是胃癌。




胃不好一定要及時調理,因為無論每天的食物營養含量多麼高、品種多麼豐富,如果腸胃消化吸收不了,那也等於「白吃」了,

在短時間內,身體健康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長期得不到食物營養的補充,健康也就慢慢地失去了保證,抵抗力下降,相當於為疾病敞開了大門。


所以,好好對待自己的胃,打好保「胃」戰。


穴位養生保「胃」戰




現如今的美容院穴位養生也是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追捧,按摩下面幾個穴位可以達到調養胃部效果。


1


足三里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2


大陵穴


這個穴位在五行屬土,對應著脾胃,是一味很經典的「健胃消食片」,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動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調。它在手掌根,腕橫紋的中點上。


3


四縫穴


四縫是經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四縫原本被醫家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後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效果也非常好。




所以今後只要遇到消化不良的問題,就可以找四縫解決,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4


內關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約三橫指(約2寸)的距離處,在中間二骨兩筋之間。胃脹或者有吃東西好像梗在胸口下不到胃部去的感覺,按一按此穴,氣機調暢就通了。


5


下脘穴




下脘在腹部,離脾胃很近。按摩下脘穴的作用與好處是治療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等。中醫里有個選穴原則,叫臨近選穴,就是在病患部位的周圍和附近選穴,這有點兒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意思。下脘和內庭相配,可以清胃瀉火,消食化積。


 


日常養胃,按揉上面幾個穴位,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長期堅持,不知不覺中胃口就會好起來。







鼓勵大家多多學習酸鹼平知識,弘揚中華民族食療文化,推廣酸鹼平衡健康理念!


酸鹼平衡在身邊,傳遞正能量與健康的平台;每個月都有免費調病名額(

定期義診:頸肩腰腿痛、類風濕、痛風、糖尿病、前列腺、乳腺增生、子宮肌瘤、月經不調、甲亢、月子病產後風、嚴重失眠、中風偏癱半身不遂等


家人,也許您患多年的病狀在這裡會發生改變……請點

閱讀原文

,關注「

酸鹼平衡在身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酸鹼平衡在身邊 的精彩文章:

【DDS調理技術】專家們受邀進軍營為武警官兵體驗技術!學一技之長,解決軍人再就業問題 !
疏通身體的這九條經絡可以排毒!
強直 脊柱側彎 幾次調理,效果就這麼好了!
別讓濕熱拖垮你的身體,清熱祛濕四步曲

TAG:酸鹼平衡在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