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真正的導火線是754年的南詔國之戰-唐玄宗負罪歷史的

安史之亂真正的導火線是754年的南詔國之戰-唐玄宗負罪歷史的

上一次張麻子聊到,(749年)石堡城之戰,唐玄宗損隴右朔方4鎮精銳5萬人;(751年),怛羅斯之戰-損安西都護府精銳2萬人,而750年開始最悲催的連續4年--南詔之戰,才是大唐安史之亂禍的起點;

美麗的南詔風光

奸佞起而害忠良

南詔,風景美麗(蒙舍詔原屬東漢漢益州管轄,位於雲南巍山,詔就是首領的意思,因為周邊共有6個部落,合稱六詔,因蒙舍位置最南,也稱南詔),從653年開始就是大唐屬國,且屬於是死忠的唐粉,並統一其他5詔,是吐蕃的勁敵; 而香花夫人事件則發生於748年,當時新繼位的首領閣邏鳳,因還未得到中央的冊封,僅恭敬的以「巍州刺史身份,去拜見當時的雲南太守張虔陀,舊唐書是這麼記載的: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七年,歸義卒,詔立子閣羅鳳襲雲南王。無何,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徵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

雲南太守張虔陀多次索賄,未成便派人辱罵「閣羅鳳」,另外秘密的向上級鮮於仲通打小報告,欲置之於死地,最誇張的是乘著閣羅鳳攜夫人來訪之際,竟偷睡了閣羅鳳的夫人(南詔香花夫人,乃是南疆首屈一指的大美人,以美艷聞名各部),這種羞辱無論於公於私,對閣羅鳳而言,都到了無法忍受的程度;

閣羅鳳多次寫信舉報,沒有下文,於是派人到四川告狀,但依然不公正處理,他心想當地舉報不成乾脆跨省上訪吧,於是秘派部將「楊羅顛「」為專使,遠赴京城長安找司法部門,控訴張虔陀的罪行。案子到了唐玄宗這裡,但他對此事完全不予理會;閣羅鳳聞訊,憤慨道:「九重天子難承咫尺之顏,萬里忠臣豈受姦邪之害」!

於是南詔秋天起兵攻城,冬天攻陷整個姚州三十餘個縣,張虔陀戰敗,怕被俘,於是飲鴆自殺了!南詔此時並不想造反,只是製造了群體事件,明顯是要引起領導重視,希望中央有專人下來巡查,結果沒有等到巡視組,等來的是「劍南道」鮮於仲通的武裝鎮壓!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列傳第一百四十七》:明年,仲通率兵出戎、巂州。閣羅鳳遣使謝罪,仍與雲南錄事參軍姜如芝俱來,請還其所虜掠,且言:"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當歸命吐蕃,雲南之地,非唐所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兵逼大和城,為南詔所敗。

750年,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帶了8萬軍隊來攻,閣羅鳳派人來謝罪,;其不僅要求「自新」,態度也還算好,找了當時在場知情人(雲南錄事參軍-姜如芝)為其作證;並主動退出了姚州,請求歸還擄掠的財物!

如果把這次事件定位在私人恩怨上,是給大唐台階下了;但他同時也留了一手自保,向鮮於仲通講清楚了雲南,大唐,吐蕃的厲害關係!他的邏輯清晰,如果唐軍一定要進攻,南詔從此就投降吐蕃;但鮮於仲通沒有同意,」不許講和,唯言屠戮」;

8萬唐軍兵分三路,一路由鮮於仲通,一路由大將軍李暉,另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進率領,進軍南詔。

唐軍行至白崖時,閣羅鳳再遣使者請和,鮮於仲通不僅不見,還囚禁了南詔的使臣。

南詔太和城下大戰一觸即發。

南詔東臨洱海,西依蒼山建太和城。從戰略地勢上看,洱海茫茫,只能水路進攻,蒼山海拔超過3000多米,終年積雪,要翻越蒼山,需出奇制勝之能。

不過大唐當時確實有這樣的牛人,他就是比高仙芝更早成功遠征帕米爾高原勃律國的大將--王天運,

王天雲率領劍南道唐軍最精銳的1500步兵,西越蒼山擔任奇襲任務,但由於鮮於仲通指揮失誤,王天運孤軍到達回合地點,其他三路兵馬卻沒能準時集結,只能於敵後重圍中奮戰,寡不敵眾,力戰而亡,其他三路陸續到達後,也被閣羅鳳逐一擊敗,唐軍一共損失6萬人,鮮於仲通的部隊更是全軍覆沒,僅自己跑出來:戰後南詔擔心唐軍報復,正式投靠吐蕃,獲贈「」贊普鍾南國大詔」金印一枚,並賜為兄弟之國;

《新唐書本紀第五》四月壬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及雲南蠻戰於西洱河,大敗績,大將王天運死之,陷雲南都護府。

唐兵四路皆大敗,死者六萬人,大將王天運戰歿,鮮於仲通僅以身免。

南詔佔領雲南都護府,並自立年號稱帝,並投靠吐蕃,對抗大唐;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南詔被逼反了,楊國忠以宰相身份在李隆基面前為死黨鮮於仲通謊奏捷報;

唐玄宗還親自為鮮於仲通設宴慶功,攫升他為長安「京兆尹」,高適等馬屁精還寫詩歌頌!

這真是「西洱全軍敗沒時,捷音猶自報京師。歸來設宴甘泉殿,高適分明為賦詩。」

實在覺得這個皇帝當時是腦壞了;

751年唐玄宗派兵再置姚州,以賈顴為都督,發兵三萬攻南詔,南詔兵大破姚州,賈灌被擒,唐軍三萬敗潰。

由於自武則天開始,中原子弟惡戰厭兵,均不愛從軍,因此到了 唐玄宗天寶初年,唐朝基本已經廢除了府兵制;中原承平日久,男丁不習武藝,都非常害怕打仗;但此時劍南道的雲南已經無邊防軍可調了,楊國忠就建議李隆基,從中原的陝西、河南、河北強制徵兵7萬,調發雲南前線!

詩人杜甫親歷此時,寫下了《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這些新兵既不熟悉戰術,更加不服當地水土,到了雲南,已經士氣低落,未戰先亂了!

天寶十三年(754年),唐派劍南留後李宓、廣府節度何履光,中使薩道懸遜分三路大軍,集結中原新兵7萬,再征南詔;其中李宓為劍南道宿將,也是此戰最受矚目的大將,他行前嘆道:「南詔受聖朝冊封,稱臣納貢,不違不悖,豈有風雲突變之理?雖不願參戰,但終於還是出征,與南詔戰於洱海,激戰正酣,就在此時,吐蕃履約,派出大批援軍準時趕到;兩面夾擊之下,唐軍三路潰敗,李宓在船上指揮,見唐軍被屠殺,回天無力,於是沉江自盡,全軍隨之覆沒。

君不正而朝綱亂

君不正而朝綱亂

戰爭結束後,閣羅鳳說:「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忘大禮」,下令收唐軍將土屍骸築「京觀」祭而葬之,「以存舊恩」,築了「大唐天寶陣亡戰士冢」並歲時祝祭。

感念李宓枉死,南詔另於蒼山斜陽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廟」,即習稱的「將軍廟」,祭祀唐軍陣亡主帥李宓;

閣羅鳳還請唐瀘州縣令 鄭回 著文,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記述「叛唐不得已而為之」的原委,且曰:「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後世容復歸唐,當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這就是著名的」德化碑「,一語道破了唐玄宗 為君不正的真面目;

而漢人著史的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都推諉到李林甫和楊國忠頭上去了;南詔之戰使得十多萬良家子弟魂斷雲南,數十萬個家庭遭遇破敗,中原防禦力近乎虛脫,更把能征善戰的 閣羅鳳,推送給吐蕃敵軍陣營。

德化碑

回顧對南詔三戰,前後損失15萬,此時從軍力上看:此時的大唐十個兵鎮,僅有安祿山的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實力尚存;

安西,朔方,劍南等都護府,雖還有「高仙芝,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流猛將,但數十年培養出來能與胡兒野戰爭鋒的漢軍銳卒已消耗殆盡,短時間內無法得到補充;

從政治上看,皇帝已經不能公正的處理內部糾紛了,為強攻石堡城,王忠嗣無罪被貶,君王不愛惜中原子弟兵的性命,且有放縱手下欺凌下屬藩國!現在連100年來都忠於大唐的南詔下狠手,這最後不僅徹底逼反南詔,也引發其他邊疆屬國的不滿!

結論:

安史之亂的禍根亂源-絕不是哪位愛吃荔枝的美女楊玉環!正是李隆基這個混蛋本人!而導火線真是南詔之戰,僅僅一年後,安祿山率三鎮精兵反叛,大唐自此衰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安史之亂為什麼沒能滅亡唐朝?
揭秘中國古代最兇殘的神兵:若沒有此人,唐朝百年基業毀於一旦!
唐玄宗的最大夢魘安史之亂,本有機會快速平定,無奈何時運不濟!
投票: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唐玄宗到底是明君還是昏君?
一家之言:911,美國的安史之亂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