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君派一名將去刺殺傀儡主子,刺殺成功了,名將最後卻背叛了他

此君派一名將去刺殺傀儡主子,刺殺成功了,名將最後卻背叛了他

眾所周知,項羽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並打造了一隻作風強悍、紀律嚴明、精神面貌好的隊伍,不足之處就是對效果的追求沒有精益求精,在「實」字上乾的功夫不夠,就象花拳綉腳一樣,揮舞的過程很好看,但卻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最終演變成了「不嚴不實」。這裡不防再舉兩個小例子來說明一下項羽的「不嚴不實」。

事例一、彭城大戰之後,在人才爭奪戰中,當英布左右搖晃,在選擇何去何從這個關鍵的節骨眼上,項羽顯得不果敢,他沒有及時派出使者去九江說服英布。結果讓劉邦的使者隨何佔得了先機。然而,英布雖然猶豫不決,雖然矛盾,但對項羽的感情顯然要比劉邦多一些,畢竟,他算是項羽的老部下了,革命之初為他效過力,拼過命,殺過人。其中最著名的人就是楚懷王,以前殺人是光明正大,唯獨這一次是靠偷偷摸摸地暗殺。然而,正是這次暗殺讓英布覺得抬不起頭來,覺得自己的人格墜落到了極點,從而對主子項羽產生了間隙。在彭城之戰中坐壁上觀,讓項羽對他也產生了不信任。但在楚漢爭霸的天平趨於平衡之際,在蓄勢養銳,磨刀之際,在爭奪人才的關鍵時刻,項羽的慢半拍顯然是作風不實的表現。或許是項羽對英布心存蒂介所至,又或者是項羽對於事情的認識和重視不夠所至,但不管怎麼樣,當劉邦的使者在佔有先入為主的優勢後,又採取了「借刀殺人」幹掉了項羽的「後來使者」,結果英布在走投無路之路,只好選擇了投奔劉邦。而這個時候項羽似乎清醒過來,再次發揮果敢作風,把英布的家人進行了一刀切,這樣,項羽在泄憤的同時,也徹底斬斷了和英布的原本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從此,英布死心踏地為劉邦賣命,從此,項羽失一臂矣,漸漸陷入了被動。

事例二、楚漢爭霸中,在攻打滎陽的長久消耗戰時,劉邦這隻宿頭烏龜已經被打的趴下了,只剩下最後一口氣了。按理說這個時候,只要項羽再加大火力,進行最後一哆嗦,劉邦就會一命嗚呼了。然而,項羽再次表現了「不實」,他停止了高舉高打地猛攻,而是進行了不緊不慢的談判,最後還把自己的軍師當成「叛徒」給趕回老家了,失去自己徹底失去了智囊的輔佐。當然,這只是項羽中了劉邦的反間計有關,不是項羽本身不果敢,而是在猜疑之下,把他的果敢磨耗掉了。結果范增死後,激發了他的果敢,然而,好景不長,很快他在劉邦的投降的利誘下,又做出了不果敢事的,等待劉邦時刻的到來,結果劉邦使出金蟬脫殼之計,成功逃脫。可以說項羽在滎陽攻防戰中的不果敢釀成了大錯,放走劉邦這塊到嘴的鴨肉,是他一生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遺憾。

從上述項羽為數不多的不果敢可以看出,項羽其實身上的另一大弱點:多疑。這可能是項羽身上最大的弱點。也是致命的弱點。

我們都知道,三國的曹操最多疑,他害怕睡著了有人謀害他,規定旁人在他睡熟的時候不能靠近他。結果有一次,他故意裝著喝醉了,然後踢掉被子,僕人去幫他蓋被子,結果被曹操怒而斬殺。事後自然是喝醉了為理進行唐塞,以厚葬作為補償,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了,從而最終起到了殺雞儆猴的目的。然而如果中國歷史上最多疑的君王,向來以多疑著稱的曹操只能排第二,第一莫項羽莫屬。同時,曹操的多疑是人性上的多疑,是居安思危的多疑,在處理多疑上是講策略講方法講效果的。而項羽的多疑卻是人性上的缺憾,是建立在缺乏判斷,缺乏自知,缺乏經驗的基礎上,是無知的表現,是庸碌的行為,是衝動的體現,是弱智的展現。因為項羽的多疑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出於自我的防範。這一點跟曹操很相似,對個人人身安危的防範。在他的潛意里,自己的生命重於一切,高於一切,壓倒一切,容不得有半點閃失,容不得有丁點意外。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意識,讓他使事不免猶豫和多疑。比如說他在坑殺秦軍降軍,與其說他是衝動的懲罰,不如說是自我防備的需要,為了消除潛在的威脅和危險,他不惜背上罵名,不惜自毀實力,不惜不顧一切。比如說滎陽大戰中,與其說是中了劉邦的反間計,不如說自己著了磨,生怕屬下不忠於自己,生怕屬下對自己取而代之,生怕自己的安危受到威脅。

其次,束于思維的局限。這可能跟他豪門出身有關,作為項家的傳人,他有繼承光復家門的使命,有建名立業的責任,有開天闢地的義務。在視自己高高在上時,自然容不得別人和自己比肩,因此,只能低低在下。總而言之,就是別人不能比自己強,不能超過自己。比如說劉邦派兵把守函谷關,阻止項羽入關,項羽知道後,怒髮衝冠,馬上做出了強行沖關的舉動。這就是他認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的緣故。而在隨後的鴻門宴上,項羽又出人意料的在把就在眼皮子底下給放跑了,與其說項羽是愚昧無知、年少無知、愚蠢無知的所致,不如說是項羽的思想局限所致。因為在鴻門宴上,劉邦的表現征服了他,劉邦又是陪禮又是道歉,一開門就展現了謙卑、恭敬、順從、低調的態度,這種低到塵埃的里的方式對於項羽來說很受用,他在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時,同時也認為劉邦這樣的不足為慮,對自己構不成什麼威脅,出於人道主義考慮,出於聲譽威望考慮,出於厚道主義考慮,他最終選擇了放虎歸山。後人在感嘆項羽,這是他日後最終成為悲劇的開始。其實只有項羽明白,這是他人性和本質所在,是偶然,也是必然。因為項羽如果在劉邦手無束鐵,且認罪態度良好的情況把他殺死了,那麼,項羽就不是項羽了。而老謀深算的劉邦正是看到了項羽的短板,算準了項羽的思維,點准了項羽的「穴道」,才能在項營來個瀟洒半日游,白吃白喝後,揚長而去。

最後,緣於知識的饋乏。項羽為作官二代,自然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他只有幾歲時,家裡就出了變故,儘管叔伯挺身而出,及時充當了他的「後爸」,但項羽的叛逆這時卻展露出來,項梁教他讀書,他學了一下就不學了,說是在書找不到顏如玉,也找不到黃金屋。於是項梁教他學劍,結果他學了一下也不學了,說是寶劍只能保護自己,只能傷害別人,除了防身別無他用。最後不得已,項梁才教他兵法。但結果項羽還是淺嘗輒止。這回項羽的理由很簡單,也很堂皇,我不是孔聖人,我只能學這麼多,這麼深。對此,項梁只能搖頭加無可奈何。項羽有自己的思想,再加上叛逆、獨立,甚至可以說是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因此,他做事往不苛小節,因此,他就做到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然而,正是這樣,造成了項羽的知識的饋乏。而劉邦的情景和他差不多,儘管少年時曾專門遠奔張耳門下學藝,但因為時間短,顯然也只能學到一點皮毛,而遠遠達不到學識淵博的地步。同樣在學識是半桶水,為什麼最後笑到最後是劉邦而不是項羽呢?原因很簡單,在知識的殿堂,兩人不分上下,甚至可以說項羽還略勝一籌,稍佔上風。但對社會的閱歷、對人情的變故,對世理的了解,劉邦顯然是要高出項羽N倍的。而劉邦這個勝算是建立在長期的混跡於社會的結果,是多年的打磨的結果,是經過最基層的磨練的結果。這對於一直處於項梁庇護下的項羽就像溫室里的孩子,沒有經過什麼風雨,甚至沒有任何心裡準備,就接過了項梁的權力棒,挑起了統領千軍的重擔,這讓雛嫩的項羽顯然是負荷運用,雖然他盡心儘力,盡最大努力去做了,但最終的失利,說明他的肩膀還無力挑起這樣的重任。

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劉邦之所以能楚漢之爭中戰勝項羽,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善於改進工作作風,把作風當成大事來抓,他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改進不足,創新方法,結果得到了廣大百姓和真誠擁護和愛戴,開創了輝煌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此梟雄出身寒微,靠教書來維持生計,只因身懷三技,後成一方之王
和坤為什麼能得到乾隆皇帝的寵愛?他的一生究竟貪了多少錢財?
一皇帝打造61尊石像為其守墓,此朝代因一事,砍掉全部石像人頭
揭秘愷撒在帝離奇的死亡之謎?他死亡日期的預言為什麼會實現?
揭秘兩千多年前的鴻門宴究竟喝的是什麼酒?這種酒你絕對想不到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