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敬天法祖,這裡是北京之皇家太廟

敬天法祖,這裡是北京之皇家太廟

太廟

「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太廟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太廟在夏朝時稱為「世室」,殷商時稱為「重屋」,周稱為「明堂」,秦漢時起稱為「太廟」。最早太廟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

北京的太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佔地二百餘畝,是根據中國古代「敬天法祖」的傳統禮制建造的。太廟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75米,東西寬294米,共有三重圍牆,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三層封閉式庭園。大殿聳立於整個太廟建築群的中心,面闊十一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達2240平方米;重檐廡殿頂,三重漢白玉須彌座式台基,四周圍石護欄;殿內的主要梁棟外包沉香木,別的建築構件均為名貴的金絲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貼赤金花,製作精細,裝飾豪華。

今天老豬帶大家去曾經的皇家禁地一探究竟,

細細的品讀在這裡的歷史。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坐標:北京市,紫禁城。

這裡是北京系列之太廟。

在太廟的頭道圍牆內,層層松柏濃蔭蔽日,將整個建築群團團圍繞。

第二道牆的南牆正中是三間七樓牌坊式琉璃門,門內有七座帶護欄單孔漢白玉石拱橋一字排開。正中為皇帝行走的御路橋,兩旁依次為王公橋、品官橋和普通人行走的橋,真可謂等級森嚴。

.它的南門稱戟門,以門外原列戟120桿作為儀仗而得名.戟門的屋頂曲線平緩,出檐較多,與一般清代建築相比,具有明顯的明代特點。

兩側各有配殿十五間,東配殿供奉著歷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異姓功臣神位。

穿過戟門就是雄偉的前殿,也叫享殿,這裡是皇帝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它建築於三層漢白玉須彌座台基之上,殿內地鋪「金磚」,68根樑柱及主要的樑柱皆為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它氣勢雄偉,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高2米,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象徵。

順治年間重修太廟大殿,完工後的大殿十一楹,深四楹,重檐列脊,殿額有滿漢文對照的「太廟「。殿外的三重台基用漢白玉石欄環繞,月台御道正面依次刻有龍文石、獅紋石和海獸石。

殿內的大梁為沉香木,其餘用金絲榆木;地鋪「金磚「;天花板及四柱,均貼有赤金葉。殿內供奉木製金漆的神座,帝座雕龍,后座雕風。座前陳放有供品、香案和銅爐等。兩側的配殿設皇族和功臣的牌位。

大殿的68根樑柱及主要的樑柱皆為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金絲楠木宮殿;它氣勢雄偉,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高2米,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象徵。

向後走便是中殿,寬九楹,深四楹,通過石露台連接前殿,殿外的石階下左右各有二個石燈。殿內正中室供太祖,其餘各祖分供於各夾室。神龕之外陳列著與神牌數目相同的帝後神椅,對於皇后的祭祀,明代僅供原配,清代兼祀繼配。始建於1420年,黃琉璃瓦 單檐廡殿頂。面闊九間(長62.31米),進深四間(寬20.54米),殿內祖宗牌位同堂異室。各夾室內陳設神椅、香案、床榻、褥枕等物,牌位立於褥上,象徵祖宗起居安寢。清未供奉努爾哈赤、皇太極、福臨、玄燁、胤禛、弘曆等十一代帝後的牌位。每逢祭典前一天,把牌位移至享殿安放,祭畢奉回。

後殿,四周圍以紅牆,有門五楹,殿九楹。殿外石階中刻龍紋石,殿內供清朝立國前被追封的帝後神牌。又稱祧殿,存放祭祀用品的地方。

太廟的建築特色與紫禁城極為協調,它的四周以三道覆蓋黃琉璃頂、紅色牆體的圍牆,為了突出祭祖的主旨,周圍遍栽松柏,襯托著金碧輝煌、錯落有致的建築,營造出神秘肅穆的氣氛。

如今的古樹依舊參天,美不勝收。

漫步在這古色古香、松柏參天的昔日皇室太廟中,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正好借用弘曆的一首詩文:

《太廟》

左廟遵古制,未遑右社籌。

入京神主奉,於沈故宮留。

別現三官祀,閟堂一律修。

五朝藏冊寶,名實正相投。

作者/拍攝:@老豬的碎碎念

謝謝觀賞, 喜歡請關注。

下一季將有更好的內容呈現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豬的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中國攝影史上重要的大師級人物》只要凝視就會被感動
匠心獨運,這裡是北京之中國園博
洞天福地,巴蜀行之問道青城山
十大傳世名畫大賞 《五牛圖》唐代 韓滉 故宮博物院藏

TAG:老豬的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