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說,你也被60秒語音轟炸過?外媒這則爆料扎心了……

聽說,你也被60秒語音轟炸過?外媒這則爆料扎心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編輯:唐曉敏

實習編輯:李雪晴

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歷。

某天,你剛忙完,打開手機微信,發現收到了某人的N條語音……條條時長50秒+……差不多就像這樣……

於是你很崩潰,點開一條條聽,邊聽邊想,為什麼語音不能快進,或者跳著聽……

大概因為太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這事兒引起了外媒的注意……

《華爾街日報》、福克斯新聞等最近就報道了語音這點事兒。

《華爾街日報》:收到媽媽的消息,中國人還是更喜歡無聲模式

福克斯新聞網:嗨,我是媽媽——為什麼語音消息陰魂不散

外媒報道說,現在微信語音已經是老年人的專利,還有一些較為忙碌的群體,比如銷售、司機也會用。

Now, voice messaging is seen as the province of seniors, plus a few on-the-go groups such as salespeople and drivers.

現在,語音消息已經成為老年人的專利,還有一些諸如銷售和司機這樣忙碌的群體會使用。

GIF/886K

文章作者表示,現在用微信語音的人已經不多,頻繁使用微信的人大多數自私、沒文化、年紀大……

When I asked my followers on the Twitter-like social-media platform Weibo whether they use WeChat voice messages, the majority of the nearly 200 who responded said they disliked them and described heavy users asselfish, uneducated and old.

我問了將近200個微博粉絲他們是否會發語音消息,他們大多數人都說平時不會發語音消息,並且認為頻繁發語音的人自私、沒文化、年紀大。

WeChat s 2016 user report shows that while people over 55 made up only 1% of the platform s user base, one out of five messages they sent were voice, compared with one in 10 for users under 21.

作者採訪了一些微信用戶,詢問他們對語音消息的態度,其中一個受訪者劉兆建(音譯)表示,語音對發送者來說確實很方便,但對接收者卻是負擔(it conveniences the sender but burdens the receiver)。

對很多人來說,語音被看作是一種困擾(voice messages are seen as an intrusion),加上現代社會信息過載(information overloaded),沒人想收到語音。

文章還舉了一個例子:

32歲的王子宛(音譯)就常收到媽媽的語音,有時候多達十餘條。

She dreads having to listen to them one by one, sometimes over a dozen in total, and having to listen again if she misses something. "I really don t want to open them," she says. "But what can I do? She s my mom."

她很怕一條條地聽語音消息,有時多達十餘條。如果漏掉了什麼,可能還要重新聽。「我真是不想聽,但有什麼辦法呢?媽媽畢竟媽媽。」

聽了女兒抱怨,媽媽也在努力地盡量打字,但她還是覺得,文字看起來冷冰冰的(texting seems cold),而且對上了年齡的人來說很困難。她和同齡人聊天,也都用語音。

王子宛見過媽媽和朋友聊天的樣子,打了個形象比喻:

她們是把手機當對講機用了。

They use their phones like walkie-talkies.

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

GIF/685K

文章最後,作者引用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的話說,讀100字平均需要9秒,但是聽100字語音平均卻需要22秒:

Only when you listen to WeChat voice messages will you find out how long a minute is.

只有你聽一條微信語音,你才知道一分鐘有多長。

此文一出,不少中國網友都坐不住了,直呼被戳中……

PlutoALBA:連發幾條語音,聽了第一條,後面的還會自動播放,一不小心就在安靜的辦公室里公放了……特別討厭!

Keanyllllll:方便自己,不顧他人

墨爾本ed墨:討厭語音,沒有文字那麼一目了然,更有時候不方便聽語音。

楊姢:福建的,轉過文字,呵呵,自己都看不懂

為此,微博上發起一個關於「你喜歡聽語音還是打字?」的調查,結果超過70%的網友都選擇了「打字,一聽語音就哆嗦」。

父母(長輩)超愛發語音

風哥哥_Li:我媽就是這樣子的,每個語音滿滿的一分鐘,甚至1分鐘不夠說,說不完就中斷。

一隻學渣考研狗的小號2:我媽每條都是語音,都是潮汕話,不能轉文字。

FM101_5:我姑太可怕了 每條語音發滿59秒 經常一次發二三十條 我真的沒耐心聽

最怕工作相關的語音

Vvip吳:最煩工作上的事發語音!

Darling面:最煩這種,不能不聽,聽著又著急,斷了還得重聽,重聽又虐一次……趕上那種一連發七八條,每條50多秒的……不說了,用心感受吧……

北國江城子:尤其是拿微信語音布置工作的,簡直了

不利於翻看聊天記錄

細細之葉:討厭語音,遇到要翻聊天記錄的情況頭都要大了

虎策Torasaku:閑聊還好,誰跟我在做事需要留記錄的時候語音我下次就再也不跟他做事了

小飛Lotte:說得太對了,搜索關鍵詞不行還得一條一條回去翻,有時候在工作群聊天記錄太多的時候,找那個語音簡直奔潰!!

不小心需要重聽

一往無前的大橙子醬:打字的話基本一眼就能看到重點了,如果是談重要事情的話,其實還是打字方便。太長的語音一不小心要重聽的話會很想死的

素貞叔叔:恕我直言發語音的人只顧自己方便,對收信人不尊重(不識字除外)。我從來打字,別人給我發語音我也打字回復。文字基本上一晃就能獲取重要信息,語音還得慢慢去聽去分析,很容易因外界干擾或走神而白費不得不重聽一遍。過幾天遺漏了翻回去,又得一條條去聽。文字一目十行,瞬間找到。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覺得,語音功能很好用啊!

▌表達語氣情感,更有感染力

侃協元老:我只有罵人的時候才用語音,文字不能帶出我的語氣

敵鹿:發語音主要應用在群聊,說一句話幾個人都聽到了。有時候語音的感染力要強得多,特別是跟哥們群聊

▌判斷對方態度

法克尤馬勒:聲音能分辨出對方態度的真假!很多時候,是非常有用的。老江湖說

▌方便不擅長打字的人群使用

bohaoqi_雲中漫步:主要是老年人打字慢

郭富強6:我媽媽不擅長打字,語音功能簡直是神器

不得不說,各種聊天軟體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聯繫。

而像微信這樣集聊天、購物、生活繳費等功能於一身的「超級」應用,不光承包了我們的生活,也滲透到了工作的角落。

《華盛頓郵報》曾全面介紹過多功能的微信,表示這款軟體極其創新。

《華盛頓郵報》:美國一廂情願認為中國不會創新,但科技卻揭示了不一樣的一面

Tencent s WeChat is hugely innovative. It combines some of the most useful parts of chat services, social networks, mobile payment, even online maps. You can use it to read news, send areal-timelocation to a friend or pay for a pancake at astreetside stall.

騰訊的微信極為創新。它結合了聊天服務、社交網路、移動支付、在線地圖等各種最實用的服務,你能在上面看新聞、給朋友發送你的實時位置、用它在路邊攤買煎餅等等。

real-time: 實時的

streetside stall: 路邊攤

慢慢地,微信也成了工作溝通的重要工具。

文章指出,在中國職場,一個微信就可以實現發郵件、發文件、交換名片等各種功能。

Chinese office workers share files through WeChat instead of using e-mail. Group conferences are also conducted on the app as opposed to Skype. People ask for each other s WeChat ID, not name cards, during business meetings.

當微信與生活、工作緊緊綁在一起的時候,不少人覺得也帶來了很多不便。

比如:休息時間被聊天軟體擠占、下班後被工作群綁架、莫名其妙被拉進陌生群、花太多時間刷朋友圈等等……

也有不少人開始做停用微信、關掉朋友圈的實驗。

你害怕收到語音消息嗎?你曾關閉過朋友圈嗎?

你覺得聊天軟體給你帶來了哪些便利,又帶來了哪些問題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傳媒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新京報傳媒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