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行是做事成功的基礎

德行是做事成功的基礎

GIF/1K

文Miss AG

東西方文化差異

在New Age體系中最常見到的是「活出自己成為自己」的教導,這跟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是密切相關的。而我們東方的文化,最典型的就是在宗教典籍里常見到的「我如恆河一粒沙」這樣的比喻。

不知為何,當有為眾生服務的機會時我總是感到無上榮幸,什麼「活出自己成為自己」、「釋放自己獨一無二的光芒」之類的,早已被拋到腦後。突然發現自己踐行的仍然是東方那套理論,仍然是深受東方文化的影響,確切的說它塑造了我。我骨子裡是非常傳統的,我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婚戀對象,什麼樣的男人才是我可以去熱戀的。

「活出自己成為自己」這個概念,我個人覺得有很多經不起推敲的地方,順著「活出自己成為自己」的這個邏輯下去必然是「得到自由」,而「自由」有方方面面。

首先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財務自由」,而「財務自由」是任何人都無法實現的,除非金錢這種東西徹底消失,這其中的哲學道理不用再細說了吧。馬雲先生「財務自由」嗎?他的錢該怎麼用是否需要通過董事會來決定?任何「自由」都是相對的。

再來看「婚戀自由」。有一部分人在性方面自由了,用網路約了很多炮友,睡過很多人;有的人吃著碗里的望著鍋里的,身邊睡著一個心裡想著另一個;還有的人同時曖昧多人,你也不知道他是在跟你曖昧還是跟別人。這些畸形的價值觀都被混淆進了「婚戀自由」的概念里。

當人們擁有這種「婚戀自由」,誤以為「活出自己成為自己」時,靈性大師們高興了,因為這種「婚戀自由」必然衍生出更加痛苦混亂的生活,人們會遭遇更大的創傷,然後再跪倒在大師們的座下尋求救贖。

咻的一聲,靈性市場繁榮了,各種身心靈療愈課程百家爭鳴了。

如果人們不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承認自己曾經犯下的過失,不直面自己的陰暗面,不勇敢的改過,不努力的修正自己的噁心惡行,是無法真正長大成熟,成長為更好的人的。就仍然會需要用各種扭曲的概念,來餵養愚痴的小我,自我麻痹。

比如轉念,換個方式看待自己的痛苦遭遇,其實你的痛苦只是你自作自受罷了。個人吃飯個人自己飽,個人修行各人自己了。你得到了不該得到的,必然失去不該失去的。能量總是要歸於平衡的,不是嗎。

一個人真的可以「婚戀自由」嗎?當我們喜歡上一個人,想要跟他/她在一起,而他/她並不想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不得不放棄時,是根本無法實現婚戀自由的。

雖然我們每個個體很渺小,我們每個人的痛苦悲傷與國家大事相比微不足道,但那畢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經驗。每一次在感情中受傷,對我們自己來說都是天大的事,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夠體會我們的傷痛。從這個意義上講,西方的「活出自己成為自己」,是很棒的療愈理念,它可以幫我們發展成更完善的個體。

而東方的集體主義,奉獻精神,則偏重於成就我們的「大我」部分。這個「大我」不是靈修里說的「高我」,不是那個高次元世界的「我」。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側重不同的部分,善於取用對於個人的成長和修鍊都是有助益的。

靈性撕逼大戰

當肉身人碰撞,才發現,所有的靈性道理全都是紙上的,只有赤裸裸的人性才是我們無法躲避的真實不虛。也不必去指責他人狹隘,我們自己也是一步步從狹隘走向寬廣。

在輪迴中,我們曾投生為各種存在,做過窮人也做過富人,我們曾自私過曾愚痴過曾狹隘過,如今我們能夠博大,也是因為經歷了讓我們博大的各種人事物。

感恩並保持謙卑,用發展和進步的眼光看待一切,每個靈魂都會成長起來,每個靈魂都會回歸到家。

幾個神秘學的公眾號都在吐槽身心靈圈,有的甚至把朵琳芙秋的N多段失敗婚姻,和反轉臉面斷絕與自己作品的關係,拿出來說事兒。強調人們要認識到新時代體系的漏洞和缺陷,實際上是爭奪靈性傻逼資源。

幸好本公眾號不屬於任何行業圈,純屬娛樂搞笑,只是偶爾我的文字會是一些專業知識的皮毛,所以我只負責做個不明真相愛湊熱鬧的吃瓜群眾。

但是我覺得,有料的人要學會用成長和進步的眼光看待任何人事物,若總愛擠對同行,八成是自己在此行業之外沒有其它出路,兩成是人性在作怪。別人現在也許智力能力不如你,但總有成長起來的時候,亦或突然走運擁有大把資源。

在擠對同行前最好自己先登上本行業不可撼動的位置,而往往當人成為行業大咖的時候,也不會擠對同行,而是廣納賢才,別人依附你而生存,你因別人而更強大。

命是弱者的借口

四柱預測、風水、面相、手相等,小時候我都沉迷過。還有星座,雖然較系統的占星學來的膚淺,但確是踏上玄秘之路的啟蒙。13歲時常夢見二戰,14歲去廟裡學佛被嚴令禁止學習各種術數,因為法師說我是難得的修行之器,而術數之學會毀失道心。

現在我們都知道占星學代表的是形而上的傳統面向。在人類意識的展現中,是有一種可以印證、具有邏輯的模式。這個看似混亂的世界其實是井然有序的,而這種秩序甚至是可以被評量和預測的。

術數學者們最終也能領悟到宇宙其實是一種活生生的意識能量,每個生命都是有自由意志、目的和智慧的,而這一切都會透過愛的原始面貌呈現在宇宙中。愛是所有存在的真實本質,也是一切肉身演化的最終目的。

然而總有大師認為,資質優異的年輕人應該先由道而入術,而非先由術而入道。修了那麼多年苦行我不明其咎,直到今年命運出現轉機,才感恩曾經的所學。

我在不同的行業工作過,完成了從外資到國企的一路下滑,30歲的時候不得不去拍電影靠臉吃飯,拍了4、5部片子後被誤認為耍大牌,我也再毫無興趣了。

今年到目前,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上天要成就一個人,首先是看他的德行。痛苦也許並不能磨練和成就一個人,而運氣這種東西也並非是人準備好了就能抓住的,很多人有才幹也準備充分了,可是仍然不走運。

德行,才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礎。那些習慣了約炮的人,也許還需要經歷很多各種各樣的人生磨難才能完成對真理從領悟到實踐的升級,才能真正成長成熟。

運是強者的謙詞

前些天出去辦事,市中心的寫字樓下,縱橫交錯著遍地美食的小街小巷,這裡是年輕人的天下,白領們的食堂。

我一路杏花村,逛遍了每個角落,想起本地一位作家的話「青春就是髒亂差」,無比貼切的形容,當然還指人際交往。

在這裡,每個十字街口都有衣衫襤褸的討飯老朽,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我該如何生活?

穿梭在貪慕虛榮附庸風雅的樓宇間,腦海中只有:「現在的努力是生活的轉機還是會淪為他人的笑柄,我該如何生活?」囧得連談戀愛都沒資格去想。

我該如何生活?是否我已放棄逐夢?是否我已習慣了平庸?融入生活腳踏實地是否成了我甘於平庸的借口?

我喜歡吃路邊攤,喜歡購物討價還價,喜歡每天練柔軟體操和趿著拖鞋去游泳,喜歡宅家工作蓬頭垢面不修邊幅;我也喜歡吃洋玩意兒,喜歡逛高檔百貨公司,喜歡各種漂亮衣服和名牌化妝品,喜歡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盡情表演。

虛幻不實無法催眠麻痹日趨腐朽的肉身,紙上談兵不是我的生活,也許躲在犄角旮旯里自由自在才是我心之所向。

任何一種美德,都是相互成就的。任何一個人的美德,都是在允許這種美德綻放的環境里,才可以存續下來。美德不是一個人的事,美德不只是內心的召喚,美德還是挑選環境和夥伴的智慧。

過去,選擇行業是選擇一生的命運;現在,選擇行業是選擇人成長的暫時基地。所以神秘學圈身心靈圈都不是培養健康正常人的地方,只有人格不健全的無業游民才會在這裡謀生。

是的,你瘋狂信仰的那些大師們都是從無業游民成長起來的。一旦你踏入這些圈子,出去以後你就再也找不到正常的普通社會工作了,你已經被打造成異類了。

人生不應該有初戀

曾仕強教授說過,人生不應該有初戀。他說,任何事情,如果沒有確立正確的目標,就很容易走上偏道。戀愛只有跟婚姻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戀愛。一個人在戀愛開始的時候,就要想到婚姻,而不是只看與什麼人談得來,只想與什麼人「來電」。毫無目標地碰來碰去,碰上了就很愉快,碰錯了就認倒霉,這是在拿人生當賭注。

很多人一聽到戀愛以結婚為目的,就認為是思想保守,不懂羅曼蒂克。人生如果只有羅曼蒂克就夠的話,我們還努力什麼,奮鬥什麼?若是有沒有擁有,是不是長久都不重要,那還要長期的計劃幹什麼?人生很短暫,這沒有錯,但是畢竟也是相當漫長的。人生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現在有些人把戀愛當成一種遊戲,只想到過一些以前沒有的日子,整天神魂顛倒,自己還感覺良好。

我們不是要過回從前的生活,但也不能被所謂的時尚搞得迷失方向。我們要走的,叫做中道,就是中庸之道。什麼叫中道?中就是合理,道就是道路。中庸之道不是折中路線,而是合理之道,一切是以合理作為標準。人生要走的,就是一條合理的道路。我們要學會過合理的生活,懂得享受合理的愛情與婚姻。

那什麼樣的戀愛與婚姻才算合理?我們最好給自己一個限定:我這一輩子只戀愛一次,只結婚一次。請問你的初戀是在什麼時候?你的初戀情人是誰?我們看到這個「初」,一定會想到後來還有好幾次,而且往往感覺初戀好像註定是不會成功的。人生其實不應該有初戀,因為沒有結果的戀愛,算不上真正的戀愛。真正的戀愛,根本就沒有第二次,最初的一個也是最後的一個,哪裡有什麼初戀不初戀?

戀愛幾次,結婚一次的人會有所謂的初戀,既然有初戀,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但是最後還是安定下來,結了一次婚。這種其實還算不錯的,婚後把以前的統統忘掉,也算是很正常。

一個人如果戀愛很多次,也結婚很多次,這種情況最糟糕,換來換去跟濫情沒有什麼兩樣。

千萬記住,為了婚姻而去戀愛,找尋純真的愛情,然後轉化為美滿的婚姻,將此延續一生,才是合理的人生道路,才是最大的羅曼蒂克。

如果曾教授的話也是一種洗腦,那麼我願意被這種觀念洗腦,腳丫每天還要洗呢,腦袋能不洗嗎,況且現代年輕人畸形的價值觀並不能使我的感情關係更幸福。

我來自傳統的家庭,我接受的是正規的教育,端正的價值觀,傳統的關係才能讓我感到幸福。人最終都會選擇自己熟悉的環境,選擇給自己熟悉感覺的人事物,這是人性,而我是個平凡的人。

我不缺父愛也不缺母愛,我是公主病,才不是洛麗塔。

我不是洛麗塔

在新版的《洛麗塔》里,繼父愛上洛麗塔源於少年時的夢想,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初中時代。

13、4歲的我帶著很多夢想去寺廟修行了。那會兒想做的事和想成為的人,才是我真正的夢想;那時迷戀的男生類型,才是我真正喜歡的類型。

我想每個人真正的夢想都源於自己的豆蔻年華吧,那是少年時代,剛懂事不多,也不太少。那時的夢想深藏在我們的內在小孩中。問問你的內在小孩,你就能憶起自己真正的夢想,真正想要什麼樣的愛人。

繼父愛洛麗塔無法自拔,這就是為何我的表意識部分一直想要成熟老男人的原因,我需要被愛,我渴望被瘋狂的佔有,我內心想要的愛情正是繼父對洛麗塔的那種瘋狂執著無法自拔的愛。

而我的表意識認為少男們無法為愛瘋狂,所以表意識一直喜歡大叔們。直到潛意識內在小孩出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小鮮肉。是的,初中時我同時暗戀上兩個帥帥的學長,他們就是白嫩嫩的小鮮肉。

《洛麗塔》的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他知道人們真正的夢想,並告訴人們,夢想不受操控且無法實現。

但是我想,我們應該先找回自己年輕時最渴望的人事物,努力一把,爭取實現。否則人生白活了一場。

把我潛意識的需求和表意識的需求整合起來,就是現在我所想要的愛人。

過去看老版《洛麗塔》時沒覺得她性格像我,新版本在很多細節處理上強化了她的性格特徵,使她更鮮活,她趴在地上逗小狗的樣子,跟我實在太像了,我也常這樣,一個天真萌傻的大妹子。演員的身材和造型,都跟我很像。唯一不像的是,洛麗塔的年紀只會用性拴住男人,而我不會。

一個人的性格會打上時代的烙印,而時代是國家的命運,只有那個年代的美國才有洛麗塔,在我國是無法誕生出洛麗塔式的女孩兒的,我不是洛麗塔。

從心理學來看,她是單親家庭,父親的角色是缺位的,自然來了個大叔就愛上了。

一開始她是真愛繼父的,後來母親死了,她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她開始恨繼父,認為是他謀害了她媽,她認為他傷害了自己。

她先是真心愛他,然後因為他傷害了她,她開始憎恨他。這個邏輯倒是跟前段時間的我挺像,我愛上一個不該愛的小朋友,然後他睡了別人還一直跟其他人曖昧,我覺得他傷害了我,我開始憎恨他。

後來覺得自己非常可笑。非常可笑。

他總是到我的夢裡來,這種折磨不知道要延續到何時。

我剪掉了兩根辮子,很短的髮型,太忙,沒時間打理。

每段開頭有個標題,是曾為S地的某知名媒體做專欄撰稿人時,養成的寫作習慣。最近我不想再寫了,太忙,累。

祝願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心想事成。

我獨自穿越黑暗,

拯救了自己。

我無法拯救別人,

只能分享一些經驗,

讓人們慢慢學會拯救自己。

——Miss AG

Miss AG國家專業播音主持、影視演員。

GIF/1K

謝謝閱讀,

源頭之愛能量流動

擺脫屌絲品位,

變身性感男神女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時代文藝復興 的精彩文章: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指導靈團隊與高維意識
我的第三類接觸

TAG:新時代文藝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