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聰明還是博傻?中國比特幣交易由場內迅速轉向場外

聰明還是博傻?中國比特幣交易由場內迅速轉向場外

金評媒(https://www.jpm.cn) 編者按:隨著國家互金協會提示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風險、多家媒體證實監管層的態度是比特幣交易平台限期關停、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場所:比特幣中國停止新用戶註冊並於月底關閉所有交易業務,國內比特幣的二級市場生態勢必發生巨變。

隨著境內交易所即將被關停,幣圈開始了一場比特幣交易大遷移,由場內交易迅速轉向場外交易。包括場內交易在內,全球用戶可購買比特幣的途徑多達31種,OTC交易產業鏈也迅速分化為「B2C」和「C2C」等多種形態。

隨著國家互金協會提示防範比特幣等所謂「虛擬貨幣」的風險、多家媒體證實監管層的態度是比特幣交易平台限期關停、國內首家比特幣交易場所:比特幣中國停止新用戶註冊並於月底關閉所有交易業務,國內比特幣的二級市場生態勢必發生巨變。

華爾街見聞曾提到,比特幣中國的交易者瘋狂拋售數字貨幣資產,恐慌情緒最大時,比特幣被打壓至17000元,較24小時前暴跌32%,而萊特幣大跌57.3%、比特幣現金暴跌72.32%。主要數字貨幣跌幅隨後收窄,截止發稿,比特幣和以太幣均跌16%,萊特幣跌25%,比特幣現金跌近30%。

這輪看似抄底的行情走勢,似乎印證了比特幣交易的暴富夢想,說到底只是一場投機的博傻遊戲。隨著境內交易所即將被關停,幣圈開始了一場比特幣交易大遷移,由場內交易迅速轉向場外交易。

據證券時報等多家媒體觀察發現,場外交易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交易量小的仍在線上操作,只是轉戰交易所之外的OTC平台,具有拍幣、付款、收貨、評價全流程,跟淘寶購物的模式類似。交易量大的改為線下當面交易,一手交幣(現場轉幣至買家錢包地址),一手交錢。

央行旗下《金融時報》撰文指出,比特幣的OTC交易由來已久。如果搜索「How To Buy Bitcoins」,外國玩家網站會告訴你,包括場內交易在內,全球用戶可購買比特幣的途徑多達31種,OTC交易產業鏈也迅速分化為「B2C」和「C2C」等多種形態。

比特幣場外交易B2C

場外交易的英文是OTC(over-the-counter),通常來說,不是交易所中用撮合方式完成的交易都屬於OTC。具體到比特幣,OTC的主要渠道有機構自營的信息中介平台、機構自營和許可加入的信息中介聯盟,以及個人、微型團隊主導的微信群、QQ群。

在比特幣OTC市場的B2C領域,最有名的莫過於全球比特幣場外交易最大平台LocalBitcoins.com。這家芬蘭公司創立於2012年,官方稱初衷是為第三世界國家的貨幣轉移和財產保值提供穩定媒介。現在已為245個國家、超過1.4萬個城市的用戶提供比特幣OTC服務,其中也包括人民幣用戶。

LocalBitcoins本身不參與交易,也不經手任何法定貨幣,只是為全球用戶提供信息平台,玩家可以選擇線上或線下交易。對於線上交易的用戶,公司提供第三方託管服務,並從中收取1%的託管服務費,託管費用以比特幣的形式從成功完成的交易中自動扣除,大部分員工的工資也是比特幣。

據coin.dance第三方數據機構的周報統計,LocalBitcoins平台上在岸人民幣兌換比特幣的交易高峰分別在今年2月和5月出現,都符合中國監管動態的特殊時點。

2月正是中國監管機構對境內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現場檢查,當時各交易平台由於升級反洗錢系統,暫停了比特幣的提幣服務。另據財新網5月報道,央行擬向OKCoin幣行、火幣網和比特幣中國等三家境內最大交易平台下發行政處罰意見通知書;而有關比特幣交易平台管理辦法、比特幣平台反洗錢規則的兩個重磅文件或於6月出台。

中國監管動態令2、3兩月的LocalBitcoins網站人民幣交易量翻了42倍,按當時比特幣的市場平均價格計算,該場外交易平台的人民幣交易額超過4億元。由下圖可知(點擊放大),5月時的人民幣玩家交易量更為兇猛,5月第三周的交易額就破了億字關口。

證券時報記者也發現了香港的一家類似平台,名字是「可盈可樂香港首家比特幣場外交易平台」。該網站提供的雙向交易中,好評度和信任度越高的「店家」或個人,排名就越靠前,線上交易的次數也越多。線上交易付款方式支持支付寶、微信支付和國內銀聯轉賬,並有限額限制。

整個線上交易的流程是:點擊購買,拍下比特幣,然後就是付款收貨評價。當一個交易請求發出後,所要購買的比特幣金額從賣家錢包中扣除,鎖定在該網站的託管賬戶中,賣家確認收到付款後再完成轉幣。整個過程無風險提示、無擔保人。

比特幣場外交易C2C

顧名思義,C2C主要由個人或微型團隊主導,傳遞信息的載體是微信群和QQ群。

有買幣或賣幣需求的用戶通過熟人介紹,加入中間人的微信/QQ群,與群里其他用戶自由交易或通過中間人進行擔保交易。在擔保交易中,中間人會收取1%至5%不等的手續費。

在微信群和QQ群的搜索頁面,帶有「比特幣場外交易」、「OTC交易」等關鍵詞的群組數量近百。這些活躍的群組背後,正是在灰暗中生存的場外交易「大部隊」。

中國《金融時報》就援引了比特幣知名投資人趙東的朋友圈。他在7月26日和8月3日兩度發聲:「有沒有要出比特幣大貨的?1000個」。按照8月3日國內比特幣交易平台的價格計算,1000個比特幣約合2000萬元人民幣。

趙東的置頂微博也顯示,「正式推出大額比特幣代購、代售業務,60萬元人民幣、10萬美元起,採用VWAP演算法,使用機器人拆分成小單,按照市場成交量買賣,傭金1%。」他主持的某個QQ場外交易群公告顯示,「入群免費、無身份驗證;交易如需擔保,可以找我或者沈鋒、張宇君,每筆交易擔保費用0.5%」。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C2C交易的對話較為簡潔,上來就問「要多少幣」或「你手上有多少幣」。確定買賣數額後,接下來是確定交接地點和付款方式,大部分中國境內的OTC只交易比特幣,並只接受人民幣現金支付。

如果選擇私下當面交易,不允許旁人在場。交易的價格為:出貨(賣方)按國外比特幣交易價格,收貨(買方)按國內比特幣實時1小時內現價,再減少500元進行交易。

但這就為套利提供了空間。據華爾街見聞統計,北京時間周四晚7點比特幣中國宣布限期關停交易平台後,比特幣兌人民幣一度跌至170000元,同期美國最大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的比特幣價格為3655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是24000元,價差高達7000元。

不過C2C模式從比特幣誕生之日起就存在,並不是監管重壓之下臨時產生的應急手段。有比特幣資深玩家透露,一些初級用戶在國外網站購買某項服務,但服務只接受PayPal和比特幣,如果用戶沒有PayPal賬戶也不會使用比特幣轉賬,就會僱傭第三方完成比特幣支付,隨後用微信等方式把包含服務費的人民幣轉給第三方。

(編輯:田躍清)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監管重拳 比特幣價格巨震
降增速、調結構 商業銀行主動「縮表」進行時
保險科技或令150萬個就業崗位面臨威脅
拓展支付能力,谷歌有意收購HTC?
網聯5大業務系統已建立完備應急預案 接入機構必須達到五項要求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