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拒絕向日本學習,簡直是最愚蠢的事

拒絕向日本學習,簡直是最愚蠢的事

觀眾旁友們大家好,

歡迎收看本期的十三姨說事:

- 本期主題 -

為什麼拒絕向日本學習,

是愚蠢的事?

公 告

本篇屬時尚潮流範圍內的話題探討,

極端民族主義者不要摻和。

因為,

你想撒的氣和本話題均無關。

「抵制日貨」「X地日系汽車被砸」「是中國人就頂」,尤其在具有民族歷史意義的節日里,會愈演愈烈。

而在日常,國人對日本的負面情緒,也一直在潛意識裡。

這種負面情緒,多少都因政治因素引發。

但是!政治因素歸政治。

在時尚領域,拒絕向日本學習,那就是最愚蠢的事。

日本時尚潮流發展的40年

給了全世界好的示範

尤其是處境相似的中國

處境相似的意思就是:

二三十年前的日本時尚潮流,

就已是現在國內的水平了。

怎麼一說?

就在去年,BEAMS(日本老牌買手店)拍了個Video—「TOKYO CULTURE STORY」,呈現從1976年開始,東京街頭的時尚的變遷。

怎麼變遷的?

「1970年代」

和中國現階段時尚水平差不多

都是幾乎無本土時尚

並大舉學別的國家

很明顯的美式運動風和嬉皮士風。

這一時期的日本信息閉塞,對時尚潮流並不敏感。得益於當時的日本時尚潮流媒體和買手店搜羅世界流行帶回國內。

然後直接套用國外時尚,

尤其是美國。

因為當時美國運動文化傳入日本,網球和衝浪很招年輕人喜歡,日本直接學美國西海岸的流行風。

而美國當時盛行的嬉皮運動和反戰運動。年輕人被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點燃,日本也直接學了美國嬉皮風。

進入「1980年代」

從學習國外時尚潮流

到日本品牌的自我回歸

開始形成獨有的日系風格

很明顯,大部分都是暗黑風和剪裁不規則。

這一時期,日本開始將目光從國外收回,關注本土。

利用從國外學來的

創造自己的時尚潮流

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也嶄露頭角,所以暗黑風和不規則的乞丐裝很流行。即使單價很高,年輕人也很吃這一套。

而以澀谷為代表的潮流聖地,也處於自我風格形成期。

到了「1990年代」

日本的日系風逐漸成熟

大眾更忠於本國潮流

很明顯,大部分都是暗黑風格和剪裁不規則的廓形。

整個90年代,都是日本時尚潮流的爆發期。

有了80年代澀谷的潮流蓄勢,於是高橋盾的UNDERCOVER、NIGO的NOWHERE,一出現就立刻佔有市場,

日本的所謂日系風,

已經成功滲透給日本大眾了。

甚至成為歐美青年的追逐對象,而穿厚底靴、堆襪、晒傷妝的澀谷「GAL」辣妹,也成為日本獨有的時尚現象。

而「2000年代」

日本大眾很少追潮流

個人都開始回歸自我

很明顯,這些都是曾經影響過台灣、香港的名媛風、嘻哈風、軍事風,甚至有一些「非主流風」,簡直百花齊放。

這一時期,日本大眾已經開始不再只是追逐日本的大眾潮流,而是:

將流行結合自己

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不斷將早期從國際學來的西海岸風、嬉皮風、包括「GAL」文化進行新的詮釋,也不斷發明新的時尚潮流。

再到「2010年代」

無論日本時尚潮流,

還是日本人的時尚潮流,

都強到影響世界

很明顯,看起來就很叼的樣子不多說了。

這一時期的日本時尚越來越多元化,日式性冷淡、鹽系男子、KENZO的虎頭衫、visvim等的日式復古,也在世界範圍內被推廣開來。

到了現在,彰顯個性的鮮艷顏色和誇張搭配很少見了,剪裁上不再強調女性線條,很注重寬鬆舒適,但也不是一味追逐實用。

日本人離我們為什麼穿衣的答案,

彷彿越來越近。

近到有了這樣一個

一直代表日本尋求答案的品牌

KAPITAL

KAPITAL在創建之初

就已經決定了它今天的境界

前身叫Capital,只是80年代建的一個丹寧褲加工廠。主理人平田俊清受夠了當時日本國內的丹寧褲廠牌都在追美國流行的無趣,想做的是用日本傳統技藝製作的丹寧褲。

1995年,終於做出自己的第一條牛仔褲,於是成立了新品牌KAPITAL。當時也並沒有怎麼受歡迎。但重點來了:

2001年KAPITAL再次重新改組,

他兒子平田和宏加入。

(左為兒子平田和宏,右為平田俊清)

於是平田俊清負責生產與製造,兒子主導設計。

兩個人的分工,決定了KAPITAL是個工藝匠心和設計靈魂同時兼具的品牌。

什麼樣的工藝匠心?

反正不裝逼

KAPITAL自己就有個水洗和染制工廠,叫KOUNTRY。

不只開發傳統的自然染制,同樣也研究合成染料與技術。新舊混合。

沒有隻守著職人的傳統手藝,

而是以舊創新。

比如:

將日本最傳統的拼貼工藝BORO和縫製工藝SASHIKO,

結合做出來獨屬KAPITAL的「破」。

和visvim的工藝比,絕不遜色,反而視覺更自由不裝逼。

什麼樣的設計靈魂?

反正不裝逼

KAPITAL定義為美式復古品牌,沒問題,平田和宏本身就留學美國,又在45R工作過。

但我覺得KAPITAL本身是不能被定義的。它其實是:

立足於復古感,

創造出的新的未來感。

用原創面料、頂級工藝將和服、牛仔茄克、牛仔褲再創造,遠遠不是東西結合的巧妙,更多是對未來的探索。

所以KAPITAL非常自由、野性、好接近。平田和宏根本沒有靈感枯竭的時候。

因為對他來說生活遠大於設計。

而他喜歡的衝浪、印第安、機車、嬉皮士等元素,也經常出現在設計中。

無論是匠心還是設計

KAPITAL都有自己的一套視覺傳達

反正不裝逼

它的LOOKBOOK,每一季主題都會定為旅行,蒙古、里約、巴黎甚至洛磯山脈上拍攝型錄。

將更接近自然

回歸日常的生活方式呈現。

所以Kapital選的模特,也都是有明顯身份特徵的人。

因為它的衣服不是靠專業模特演出來的,就是靠它選的穿衣對象撐起來的。

而買過它衣服的人,能明顯感覺到,不真正上身是看不出是否適合自己。所以一旦選擇了它,那就是屬於你的KAPITAL。

它不完美,甚至破破爛爛,但它就是真。

如今KAPITAL早已是個全面、強大、又被敬畏的品牌。LV找它合作過,但LV的功利性明顯與KAPITAL的人性有衝突,visvim也有向它致敬的嫌疑,畢竟是沖著日本潮流奢侈品去的。

你不知道它下一件衣服是什麼?但總充滿了期待,而且期待無止境。

因為主理人創造出了這個品牌,但這個品牌本身又有無限的創造力。

不斷的離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穿衣服的答案也越來越近。

日本從學習別人到有自己的強創造力

更離不開正確的媒體、實體店的引導

二三十年前的日本時尚潮流,就已是現在國內的水平了。

而二三十年後的現在,日本在時尚領域可以說很成功,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都很強。

再捋一下上面的變遷:

從學別的國家—日本品牌回歸自我—掀起大眾認可的本土時尚潮流—日本大眾回歸自我——世界範圍的強影響力。

除了從自我感受出發,去吸收學習世界範圍內有助於自己快速成長的人事物,它能發展到今天,更離不開日本本土的時尚潮流媒體和實體店的引導。

尤其是《POPEYE》和BEAMS。

最早日本老一輩時尚潮流玩家剛接觸到從世界各地湧入的文化時,就創立了像 BEAMS這樣的時尚潮流買手店,以及《POPEYE》這樣的時尚潮流媒體。

當時的BEAMS,直接從美國西海岸挑選服飾,不限品牌也不限類別。

當時的《POPEYE》,無論視覺,還是內容,也是模仿美國。甚至會為了選題,跑去洛杉磯接觸當地的大學生,深入了解他們的日常。

(左為創刊號)

重點是當時:

兩者選擇了強力聯手,

迅速並正確指導日本年輕人。

《popeye》幫BEAMS捕捉時尚商品信息,BEAMS把這種能力運用到商業中。兩者合力做到了以東京為原點,聯結到紐約、倫敦、巴黎等城市。

而從80年代起,《popeye》和BEAMS的視野開始回歸到日本自身,側重於發掘本土的時尚潮流,此時日本大眾的視野也回歸本土。

再到如今,《popeye》擺脫了傳統雜誌的定義,趨向於做生活方式的指導。

而BEAMS,已經成為生活方式店,從引進年輕人沒加過的好東西,到教年輕人如何分辨好的東西。

沒有它們,可能也就沒有今天的日本時尚潮流。

而國內現在也是處於模仿別人的階段,尤其當下,信息正泛濫,中國的年輕人對於第一手的時尚資訊的有強烈苛求,但實在缺少《popeye》這樣的媒體、BEAMS這樣的實體店去做正確引導。

所以,無論是日本學習國外的方式,還是它自己的媒體和實體店,都是我們國家的品牌應該要去學習的。

這一定會讓我們快速成長。

而學習它的目的不是為了變成它,而是為了解決自己的需求,讓自己前進的更快。

更何況,我們的時尚潮流處境和曾經的日本很相似,為什麼要拒絕向它學習阻礙了自己佔有時尚潮流話語權的進程?

GIF/1K

文字:十三姨 圖片出自:網路

假 裝

No bullshit,no cos bigger

「不說假話不裝逼的時尚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假裝 的精彩文章:

TAG:假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