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宋代名醫許叔微行醫故事

宋代名醫許叔微行醫故事

許叔微(1079~1154年),宋代醫家,字知可,真州白沙(今江蘇儀征)人。他幼年時家境貧窮,父母相繼病故,成年後精心鑽研醫學,遇有病者求診,不問貧富均細心治療,挽救了許多重症患者。1132年,他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因而人們又稱他許學士。他對《傷寒論》很有研究,著有《傷寒百症歌》、《傷寒發微論》、《傷寒九十論》等,對張仲景的辨症論治理論有進一步闡發和補充。他善於化裁古方,創製新方。至晚年,他將平生應用的驗方和醫案,整理編寫成《類症普濟本事方》。另有《活法》、《辨症》、《翼傷寒論》、《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等書,可惜已失傳。

許叔微醫師所處的那個年代,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中後期,生產力相當落後,加上戰亂頻繁,勞動人民勞役沉重,成年累月的辛苦勞作,使許多人罹患各種疾病,特別是在春百兩季患傷寒病的人最多。傷寒是一種外感疾病,主要癥狀以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項僵為主,也有的兼有其他表現形式。患上這種病,如不及時治療,將危及生命。許醫師在行醫之中接治傷寒患者很多,卻又沒有千遍一律地施治,而是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區別對待,即使一個家庭里有兩人同時患這種病,他用藥也不一樣,卻都能獲得痊癒。有的重症病人還被他從死亡邊緣給救活,因而他的醫德醫術在勞動群眾中有口皆碑。

下面講講他治癒一名病危傷寒患者的故事。

話說真州白沙鄉下有一名中年男子患了傷寒,大便幾乎不通,每天申時(即現在所說的下午三點至五點)體溫高,發熱卻無汗。此時他難受得兩手亂抓,神志不清,雙眼直視,喘氣很急。其家人為他先後請過好幾位醫生來瞧病,卻都是診了一下脈之後說一句「另請高明」就告辭了。這麼多醫生都無能為力,看來治癒的希望很渺茫了。鄉鄰們有的說:「趕快為他準備後事吧!」有的則說:「聽說許叔微醫師是治療傷寒病的高手,還是請他來瞧瞧吧!」患者的家人當然要竭盡全力挽救親人的生命。他們費盡周折,好不容易才將出診在外多日之後剛剛歸來的許醫師請到了家裡。原來,醫師出了名,接他出診的人家太多,許醫師應接不暇。許醫師一進這位患者的家門,未落座就直接走到病人床邊開始瞧病。只見他一邊診脈,一邊緊鎖眉頭,使患者的家人們都心懸一線。診完脈,許醫師說:「脈象不太好啊,簡直到了九死灰復一生的邊緣,好像還嘔吐過,這是一種很難治癒的傷寒症,醫聖張仲景曾經有記載,可就是沒有直接介紹治療的方法。醫聖是這樣講的:患了這種傷寒之後,如果脈弦,就有一線生的希望;如果脈澀,則必死無疑。這位病人的脈象還不澀,仍有可能求生。但是,由於出現了嘔吐現象,他的病就難治了。一是難以找准藥方,二是難以讓患者服下藥湯,因而使前面來的幾位醫生望而卻步。並非是他們醫術不高,而是他們診斷出了難治之症不敢施治罷了。我今天既然來了,就一定要全力施救,先開一個藥方,你們派一個人到藥鋪去儘快將葯檢來煎好,然後我來指導大家怎樣強行給他灌服,服下之後,如果大便暢通了,病人就有了治癒的希望。」

聽了許醫師這一番話,患者家人們的心情平靜了許多,各自準備檢葯、煎藥的事兒去了。許醫師一直等到煎好的葯湯送到病人床前,又指導大家將葯湯給病人灌服下去。然後他又說:「大家放心,一個時辰之後病人大便能暢通就有救了。」說完起身告辭,承諾明日定來複診。

許醫師開的藥方原來是小承氣湯: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姜炒)、枳實三枚(麥夫炒),入水四升煎至一雙五分之一升後去渣,分兩次溫服。小承氣湯又名三物厚朴湯,還是醫聖張仲景的名方。患者服藥之後,剛剛過一個時辰,果然大便暢通了。隨之,所有的癥狀都緩慢地消退,神志也清醒多了。

第二天,許醫師如約複診,看到病人完全大變樣了,再次切脈,已是微弦,便高興地說:只要再調養半個月以鞏固療效,病人就可完全康復了。於是他提筆寫了一個調養單方留給患者的家人。幾位醫生治不好(確切地說是不敢治)的病,被許醫師用很簡單的三味葯就治好了,患者的家人非常感激。可鄉鄰中有一個好事者卻說:「原來治病這樣簡單!」許醫師說:「一切都是按照醫聖張仲景的方法做的,只是張老先生在介紹病情之後沒有當即告訴你如何開藥方,當醫生的只有靈活掌握,治病才得心應手。」一席話,說得眾人稱讚不已,都說他醫術高超,真不愧是一位學士。「學士」是對參加科舉考試後榜上有名者的尊稱,據說從這個時候起,人們就稱呼他許學士了。

許學士醫師不僅治癒過很多傷寒病人,也治癒過不少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既給普通人治病,也為信仰宗教的人治病,即使別的醫生無法治癒的病,再請他醫治,卻往往也能獲得痊癒。下面就講他為一位尼姑治病的故事。

也許有人會問:尼姑也會生病嗎?是的,同樣以食五穀為生,是人就有七情六慾,也就免不了要生病。

一天,某尼姑庵里有一位年輕的尼姑生病了,其癥狀是怕風,疲乏睏倦,一會兒覺得寒冷,一會兒又說熱得難受,面部赤紅,心跳不正常,節律不齊;有時自汗不止,有時卻完全無汗。庵里替她到附近的診所里請了一位醫生來瞧病。當時,剛剛進入夏季,疫氣流行,患傷寒病的人很多,醫生見病尼有寒熱的表象,就認定她也是患了傷寒,先給她開了小柴胡湯煎服,沒有見效,又給她開了大柴胡湯,可煎服之後也沒有一點療效。就這樣反反覆復換了幾個處方,折騰了好幾天,不僅沒治好,病情卻越來越沉重了。直到那病尼已有兩天水米不沾,氣息也越來越微弱時,庵里才不得不僱人將她抬到許學士醫師的醫館裡,懇求許醫師挽救她的生命。

許醫師聽陪同而來的老尼姑述說了她的病情之後,說道:「已經病成這個樣子了,為何不早些送來?」老尼姑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我們的庵堂處在那窮鄉僻壤里,到您這兒來一趟可真不容易啊,就請附近的一位醫生開了好幾劑葯煎吃了,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成了這個樣子,才不得已僱人送她到您這兒來求診。許先生您醫術高明,德高望重,可一定得救救她啊!功德無量,阿彌陀佛!」許醫師說:「你們出家人啊,講究的是多積善德、因果報應什麼的,我們當醫生的,就只講醫德醫術,凡是來到我這裡的病人,我都全力施治,你放心好了。」說罷,走到病尼的擔架旁開始把脈。男左女右,把病尼的右手,卻沒有什麼不正常的現象,寸、關、尺三個部位的脈象都沒有寒邪之兆。許醫師感到奇怪,病成這個樣子,脈博上卻反應不出來,於是攤開她的右手,才看到她的掌紋厥陰弦長而上魚際,原來是思虛過度!心想:「天下女子多情,這尼姑也是個多情之女,必定是婚姻問題沒有解決好才被迫出家的,這可不是我當醫生的能解決得了的啊!只好就事論事給她開些抑陰方面的葯吧。」

於是提筆在處方紙上寫道:生地二兩,柴胡、秦艽、黃芩各五錢。

寫畢,對陪同來的老尼姑說:「你放心,我這一劑葯就能治好她的病,只是請你們等上一個時辰,我叫徒弟稱好葯之後碾成細粉,與熬熟的蜂蜜一起做成丸子,每個丸子只有梧桐子大,拿回去之後,每次讓她服30粒,用烏梅湯送下,每天服三次。」

一個多時辰之後,老尼姑拿到了葯,付了診費、藥費,謝過許醫師,仍然僱人將病尼抬回庵里。那病尼按照許醫師的吩咐服藥,果然病情一天天好轉,不出十日就完全康復了。

如果你喜歡此文,請關注我的個人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誰也無法搶走真正在乎你的人
清末瑞安歷史名人孫詒讓介紹展示稿(2)
怎麼收穫,怎麼栽
健身前請先回答這兩個問題
大炮區塊鏈今日幣圈期

TAG: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