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濬樓船下益州:面對觸手可及的不世之功,你會作何選擇?

王濬樓船下益州:面對觸手可及的不世之功,你會作何選擇?

公元279年,司馬炎終於下定決心,征討東吳。

當年十一月,司馬炎一聲令下,六路大軍,共計二十餘萬人,東西並行,同時開拔。晉王朝的洶洶大軍,如洪水猛獸般,撲向了那個千瘡百孔的東吳帝國。

一場滅國戰,對東吳君臣來說,是生死存亡之際。對晉朝諸將而言,卻也是建功立業之時。對於這個勢在必得的大項目,誰能拔得頭籌,誰就是本場MVP。

這場戰爭中,安東將軍王渾、鎮南大將軍杜預以及龍驤將軍王濬(jùn)是三個最主要的角色。此三人,面對不世之功,呈現出的姿態各不相同。

王濬的進擊

主角一,王濬——一個堅定地伐吳主張者。

當初司馬炎開始謀劃伐吳時,就下詔讓王濬主導修造戰艦。製造基地設在蜀地,船隻數量之多「古之未有」,以至於造船削下來的碎木片浮滿整個江面,順流而下。

吳國建平郡的太守曾拿著這些碎片呈給孫皓,說晉國正在大批量造船,必有攻吳打算,可惜孫皓不以為然。

滅吳戰發動前夕,晉國朝堂曾有過激烈的爭論。當時王濬上疏司馬炎力主伐吳,理由有三:

一、孫皓殘暴、人心喪失,這是伐吳的好時機,萬一孫皓暴斃,換上來一個明君,情形必有變化。

二、我造船已有多年,船隻擱置不用,只能日漸損耗。

三、我已經七十歲了,來日不多啊。基於以上理由,應儘快伐吳。

最終司馬炎拍板,打!

公元279年,戰爭全面打響。王濬發兵於蜀,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連克多地。先拿下了建平郡,隨後又相繼攻克西陵、荊門、夷道、樂鄉,一路順江,最終直抵吳都附近的三山,劍指吳國都城建業。

▲鎮軍將軍琅邪王司馬伷(時駐下邳)攻擊塗中(安徽省滁州市東南滁河中游);安東將軍王渾(時駐壽春)攻擊江西地區(安徽省和縣一帶);豫州州長、建威將軍王戎攻擊武昌;平南將軍胡奮攻擊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時駐襄陽)攻擊江陵(湖北省江陵縣);龍驤將軍王濬、巴東郡監軍官唐彬,從巴蜀順長江而下。

王濬大軍,勢如破竹。可是,這和總指揮官司馬炎最初的設計,有很大出入。

最初,司馬炎的命令是,當王濬經過建平郡時,要接受鎮南大將軍杜預的調度;攻擊吳都建業的時候,要受安東將軍王渾的節制。

也就是說,按照原計劃,王濬是不應該自作主張一路升級打怪直接跑去攻塔的。

而面對王濬的自作主張,兩個直接關聯人杜預和王渾,反應很不一樣。

杜預的人情

杜預,也是晉國朝堂上的一號人物,年齡和司馬昭相仿。

在司馬昭執政時,就作為司馬家的重要幕僚,出謀劃策、征戰伐蜀。晉軍主帥羊祜也非常欣賞杜預,臨終前,向司馬炎舉薦他接替自己的位置。

作為職場老江湖,杜預自然明白王濬激進背後的野心。杜預跟身邊將領說,「如果王濬能夠攻克建平,之後必然順流而下、長驅直入,那就不該受我的調度;如果他攻不下建平,他離我那麼遠,我又怎麼調度他?」

里外都調度不了王濬,那不如順水推舟,賣他個人情咯。

於是,杜預寫信給王濬說:「既然你已經摧毀了邊界防線,就應直搗吳都建業、討伐賊寇,拯救東吳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然後風風光光凱旋而歸!」

杜預的這封信簡直說到了王濬的心坎里。隨後,王濬立刻將此信呈報給了司馬炎,意思是說,你看,不是我不服從命令哦,杜預將軍也建議我直搗吳都呢!

可畢竟,攻克吳都建業,是首功。杜預不爭,並不代表其他將領也不爭。

王渾的遲疑

當時,不止王濬,其他線路的晉軍也是捷報頻傳。東吳精銳,已被消滅殆盡。而此時,王濬已攻克武昌,乘勢東下。吳軍,已呈土崩瓦解之勢。

揚州別駕何惲就跟揚州刺史周浚建議:東吳眼看就不行了,我們應該趁現在,迅速率軍過江,直撲吳都建業,生擒吳帝孫皓!

周浚深以為然,讓何惲去報告安東將軍王渾。

可面對這搶奪首功的大好機會,王渾卻表現得十分保守。

他說,皇上是派我駐防長江北岸的,沒讓我輕率前進。周浚雖然武略蓋世,可是怎麼能夠孤軍平定江東呢?如果違背詔令,勝利了得不到表揚,但萬一失敗了,罪過可大了!而且,皇上命我調度王濬,咱們等王濬到了再一起出發。

何惲此時心裡大概有一萬頭羊駝在奔騰,老大,你怎麼就不開竅呢?

他說,人家王濬勢如破竹,大功觸手可得,憑什麼接受你的調度節制呢?!機會稍縱即逝,哪能事事都跟皇上請示呢?!您現在渡江,拿下吳都建業十拿九穩,這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話說到這份兒上,王渾仍不肯接受。

不世之功只能有一人

王渾錯失了最佳時機,也便再無緣首功。

280年三月十五日,王濬的巴蜀艦隊經過吳都附近的三山,直撲建業。王渾派人捎信兒,請王濬暫停前進,先到大營參加軍事會議。王濬的回答很乾脆:「風大水疾,無法拋錨。」對不起,根本停不下來。

當天,王濬率武裝部隊八萬人,戰鼓擂動,攻入石頭城(建業城西北)。吳帝孫皓自知已無力抵抗,遂抬棺自縛,出城投降。

至此,吳國亡。三國結束,西晉一統。而率先殺進建業,完成這個標誌性動作的,是龍驤將軍王濬。所謂「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王濬坐享的這份不世之功,不止暗淡朝堂,也將青史留名。

可是,王濬之功,王渾不服。

王濬雖然第一個進入建業,但自己才是率先攻破孫皓中央主力軍的人,功勞應當最大。他心中不平,多次上奏,狀告王濬,稱其不接受節制、擅自行動。但司馬炎也是明白人。他肯定了王渾的軍功,但同時,也無視了他對王濬的指控。而王渾此舉,也遭到了不少當時後世的譏諷。

面對觸手可及的不世之功,杜預、王濬、王渾三人,姿態截然不同——

杜預中庸,左右權衡後,選擇退後半步、不予爭功;王濬激進,乘風破浪直取吳都,但過程也時而出格、有違章法;王渾保守,按部就班克敵主力,但也因不夠果決錯失頭功,為此心有忿忿。

三人之行事,孰高孰低,且留由眾看官品咂評判罷。而如果這樣一個機會擺在你的面前,不知,你又會作何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