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哭鬧著要的東西一定要給嗎?如不給怎麼應對?

孩子哭鬧著要的東西一定要給嗎?如不給怎麼應對?

寶寶有這樣一個現象:只要是TA要的東西要乾的事不依著TA,TA就哭得沒完沒了,還使勁兒乾嘔,怎麼哄都不行,該如何解決呢?

不是孩子的所有的要求都是合理的。家長要以引導者的身份來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這時,有的孩子不能執行家長的建議,仍會以哭鬧要挾等方式繼續提出要求,其本質原因是孩子自我延遲滿足的能力不足。

所謂延遲滿足是一種自律,這是自我控制的核心部分,表現為:能夠為了得到更有價值的結果;能夠等待和放棄當前的滿足,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情境而力求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

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能夠通過等待自己想要的事物,他們會更懂得感激、珍惜,更能夠忍耐、自製。當您面對孩子過分的要求時可以這麼做:

1.讓孩子明確要等多久

家長在要求孩子等待的時候,可以給孩子一個具體的時間段。比如,可以設定一個有趣的鬧鐘,告訴寶寶「等鬧鐘響了就可以吃蛋糕了」。孩子知道了等待的具體限度,就更容易實現等待。需要注意的是,一開始讓孩子等待的時間不宜過長。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延遲滿足的鍛煉,孩子能夠忍耐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2.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是比較常用的延遲滿足技巧。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時,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更感興趣的事物,淡化其對不適宜要求的堅持。對於3~4歲的孩子,家長不妨多嘗試這種方法。

3.建立約定

家長可以和孩子立個約定。比如對孩子說:「今天先不買玩具,如果這個月你都自己好好吃飯,月底時就給你買一個玩具。」這就讓孩子有了一個期待,懂得等待、努力是能實現目標的,這樣的獲得更加有意義。

4.溫和地堅持

當孩子所要求的已經超出了你的承受範圍,可以淡化處理,需要制止的,就溫和而堅定地制止,然後用別的事情去轉移他的注意力。

·原則性的問題,家長不能因為孩子撒潑哭鬧就放棄原則,堅持該堅持的,這也是讓孩子了解你的界限,讓他以後不再隨意觸碰。

·非常重要的一點,家長需要溫和地面對,讓自己盡量平和,不評判孩子,否則孩子可能因為你的情緒而更為反應激烈。

·事後家長需要傾聽孩子訴說,了解孩子的想法。找到原因後,再對症下藥,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立馬見成效的,一開始做起來可能會很難,不過只要家長能夠持續堅持下去,相信寶寶一定會有所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