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郭關尺八即興吹奏

郭關尺八即興吹奏

《煉炁》|郭關尺八即興吹奏|兩尺四寸管

下載音頻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郭關書法

煉精化氣,道教術語。其為內丹術築基氣功的第一階段,即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內丹術以精、氣、神以精為基礎,可元精須與元氣合煉,化為輕清無質的精炁相合之物,始能隨河車運轉,煉成丹胎。

史載天人合一,煉精化氣只是起步階段,一心一意、沉心靜氣(致虛極,守靜篤)自然而然達成,運氣往返成循環,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故道家和佛家都用圓來形容道。而後知鍊氣化神。

《存神鍊氣銘》,北周人士孫思邈撰,孫思邈一生歷北周、隋、唐兩朝五代。是著名醫學家、藥物學家,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勛,被後人譽為「藥王」。《存神鍊氣銘》大體為四言韻語,概述形、神、氣之依存關係及修鍊方法,繼承發展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子六候八徵的養生思想。認為身乃神氣之宅,身之生死繫於神氣之聚散,故存神之道,須安神氣。氣為神母,安神先要鍊氣,使氣海充盈,心靜神定,則身安年永。

鍊氣之法,須先辟穀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氣海存具,自然飽矣。其修鍊過程分為五時七候。五時,指修心逐漸深入的五種境界。第一時心,動多靜少;第二時心,攝動入靜,追道之始;第三時心,動靜相伴,漸見調熟;第四時心,靜多動少,攝心漸熟;第五時心,一向純靜,觸也不動。七候即修攝之七種層次:第一候宿疾並銷,身輕心暢,抱一守中,名為得道;第二候,形悅心安,通靈徹視;第三候,延年千載,名曰仙人;第四候,煉身成氣,名曰真人;第五候,鍊氣為神,名曰神人;第六候,煉神合色,名曰至人;第七候,身超物外,名曰究竟。此謂胎息定觀,乃留神駐形之道。其中第六時、第八候,術在口訣,不書於文,口耳相傳,另也可在列子中自悟,然非天縱者而不行也。與碑刻本坐忘論相接近。

吹奏尺八也被稱為吹禪

它不僅是樂器

還是法器

一種修行法門

要求吹奏者器、術、道兼修

藉吹奏方式斷盡煩惱

了悟虛無之境地

尺八,中國古樂器名。竹製,外切口,五孔(前四後一),屬邊棱振動氣鳴吹管樂器,以管長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蒼涼遼闊,又能表現空靈、恬靜的意境。

隋代和唐,尺八成為宮廷中的主要樂器。《新唐書·呂才傳》:「貞觀(627—649)時,祖孝孫增損樂律,與音家王長通、白明達更質難,不能決。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稱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里,還保存著我國唐代傳去的八支唐式尺八。其中一隻竹製刻雕尺八,長43.7厘米,管上端開口,管身前面五孔後面一孔。每一按音孔邊緣有圓形花紋。製作十分精美,通體雕花紋和仕女像。第一孔上刻有二女,一者俯而摘花,一者立其後作張袖狀。後面一孔下有一女立而手執扇,另一女坐彈琵琶。其餘部分均飾以花鳥紋。此外還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樺捲尺八等。

尺八發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並經由當時日本的遣唐僧東傳日本,保留至今,其技巧複雜,音色獨特而有古味。沈括《夢溪筆談》載:「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尺八譜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東渡》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宋徽宗趙佶繪畫《祥龍石圖卷》
開談不言「李營丘」 說盡「山水」是枉然
為什麼佛教徒口中,總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宋朝服飾:質樸保守、清新自然
米芾《研山銘》,單字高清

TAG:郭關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