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易經預測正能量實驗學》、易經預測技術發展歷史

《易經預測正能量實驗學》、易經預測技術發展歷史

1.1.2、易經預測技術發展歷史

易經的起源與發展(1)

《易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著作之一,傳說伏羲所畫的八卦是中國文字的雛形,由此衍生出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的祖先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對日出日落,電

閃雷鳴等現象感到迷惑不解,後來聖人伏羲氏仰觀日月星象,下察山川地理,通過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在河圖,洛書的啟示下,畫出了八卦圖,成為《易經》的核心內

容。古人用八卦來與神明溝通,並以此解釋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

《易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以無所不包的最終原理來統攝萬物。通過對《易經》的研究,我們不但可以窮究天人之際,通曉古今之變,而且可以得到基本

的處世法則,這對指導我們的人生有重大的意義。

縱觀整個中華文明史,幾乎每一步發展都與《易經》息息相關。先秦諸子百家構成了中國第一個思想高峰,儘管他們的主張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研究《易經》的經歷,

並且把《易經》原理應用到各自的理論之中。魏晉時期,玄學家們奉《易經》《老子》《莊子》為「三玄」,並把《易經》作為「三玄」之首,圍繞著「有」與「無」,「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展開辯論,構成了中國思想上的第二個高峰。宋明理學是中國思想發展到頂峰的形態,而它的開端正是以周敦頤著《太極圖說》為標誌。宋明理學的另一開山人物邵雍所著《梅花易數》一書,對《易經》的占算方法作了重大改進,成為占卜的重要依據。

《易經》早期的發展——三易

《易經》的成書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說法。一般認為它指的是上古時期的伏羲,中古時期的周文王和近古時期的孔子。伏羲根據河圖,洛書,制定了先天八卦,是

《易經》最早的「作者」;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把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為後天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八八六十四卦,這是《易經》與八卦的又一次大發展;孔子

對《易經》的貢獻主要有兩點:一是把《易經》列為六經之一,以此教授弟子,從而使得《易經》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研究;二是作《易傳》來詳細解釋《易經》。

孔子刪定的《周禮》上說:「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日《連山》,二日《歸藏》,三日《周易》。」

可見《易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一般稱之為「三易」。

關於三易的說法有多種,流傳最廣的一種是:《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經》,《歸藏易》是黃帝時代的《易經》,《周易》是周朝的《易經》。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

,例如漢朝思想家鄭玄認為,《連山易》《歸藏易》和《周易》分別是夏,商,周三代的《易經》。可惜的是,在幾千年的傳承中,《連山易》和《歸藏易》都已經失傳

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易經》只剩下了《周易》。

《易經》與儒家

有人說儒家只會關注社會現象和人際關係,而不注重在這些現象背後的哲理,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全面的,因為孔子時代,《易經》就作為六經之一而成為孔門弟子必須要

研究學習的書。《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篆》《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孔子到了老年時喜歡上了《易經》,並親自為《易經》作了注,這十篇注稱為《易經》的「十翼」,其中有註解卦名和卦辭的《篆》上下篇,註解卦名和爻辭的《象》上下篇,解釋八卦卦象的《說卦》篇,進一

步解釋乾,坤二卦的《文言》篇等。此外,還有《雜卦》和《序卦》兩篇,這兩篇則著重講了六十四卦的理論。孔子是如此喜歡《易經》,竟至於把穿竹筒用的牛皮翻斷

了好幾次。

由於孔子的提倡,儒家一直奉《易經》為根本經典。從漢朝劉音,班固開始,《周易》被奉為儒家六經之首,到了宋朝儒家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形式,即理學和道學。理學

從一開始就是以研究《易經》為契機的,周敦頤作《太極圖說》,是理學正式成立的標誌;其他代表人物幾乎都有關於《易經》的論著,如象數學派的邵雍作的《梅花易

數》,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作《周易本義》,說「某不敢教人看《易》,為這物闊大,且不切己」,針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對《易經》的誤解而為《易經》正名。

《易經》與道教

道教在創立的初期就把《易經》作為經典,道教徒把《易經》的深刻理論吸收,並使其滲透到道教的基本信仰之中。從道教發展史上看,以易解道是一個重要的現象。在

道教看來,《易經》中的理論和《老子》中的「道」本質是一致的。北宋初年的華山高道陳傳(陳希夷)對《易經》作出了重要發展。陳傳繪製出「太極圖」,「先天方圓圖」,「八卦生變圖」等一系列《易經》圖,成為中國太極文化的創始人。陳傳還提倡用《易經》原理養生,著有《指玄篇》《觀空篇》《胎息訣》和《陰真君還丹歌注》等作品。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易經》思想已經成為道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道教的神仙體系,方術儀軌,丹鼎符篆,還是戒律道德等

方面,到處都充滿了《易經》思想的影響。

易經》作為一部傳世奇書,儒家稱之為「群經之首」,道家信奉它為「三玄之一」,甚至是兵家還有墨家法家甚至是雜家都以易經為其源頭。《四庫全書之經部易類小序》中寫道:「《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歷史上眾多聰明才俊,甚至是天才人物都為易經所折腰,它是經典中的經典,學問中的學問,哲學中的哲學。那麼易經究竟是

如何起源,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據傳《易經》是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並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

伏羲是傳說中人類文明的始祖,被尊為「三皇」之首,其母因為踩了雷澤中的"大跡"而受孕,後就生下伏羲,是人首蛇身,頗有神奇來源。《易.繫辭下》中這樣寫道「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附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進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所謂的包犧氏就是

指伏羲,他只是留下了八卦的一系列圖案,那時候距今應該是6000多年,還是處於舊石器時代,也沒有文字,只有用圖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了,所以說那個時候是中華文明形象思維最為泛濫的時代,伏羲就是這樣在思考天地時候發現了易經的奧秘,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來,也為後來易經研究奠定了「象」的基礎。還有一種說法是把河圖和洛書作為易經來源的依據,並且我感覺這說法更為合理,在《易.繫辭上》上也有所記載:「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故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

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可見孔子是承認河圖洛書的存在,並且認為聖人在發明八卦時候參考了河圖洛書。河圖洛書分別見下圖,相傳在伏羲時,伏羲教民「結繩為網以漁」,養蓄家畜,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存生活條件,這時有一種龍背馬身的神獸,生有雙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龍鱗,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背負圖點,由黃河進入圖河,游弋於圖河之中。人們稱之為龍馬。這就是後人常說的「龍馬負圖」。伏羲見後,依照龍馬背上的圖點,畫出了圖樣。接著,又有神龜負書從洛水出現。伏羲得到這種天賜的用符號表示的圖書,遂據以畫成了八卦。河圖和洛書裡面包含著深刻的數理關係,關於河圖洛書是否真的存在之爭自宋代就開始了,直到一九七七年春,在安徽阜陽縣雙古堆發掘的西漢汝陰侯墓出土文物中,發現「太乙九宮占盤」,其圖式與洛書完全相符河圖洛書。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約6500多年。墓中用貝殼擺繪的青龍、白虎圖像栩栩如生,河圖四象、28宿俱全。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龜腹玉片,則為洛書圖像,距今約4000多年。可知那時人們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圖、洛書之數。據專家考證,形意墓中之星象圖可上合二萬五千年前。所以說河圖洛書很有可能是上古人類或者是某個較高的文明留給我們的最深刻的宇宙星空和世界結構圖,往往最深刻的到最後會化為最精簡的。把河圖洛書作為易經的起源,更能便於我們理解易經與現代科學之間的一些巧合,例如解釋二進位還有人類的遺傳基因密碼等一系列問題。河洛起源說,為以後的易經研究奠定了「數」的基礎。

《易經》的發展後來就該到了周文王,這時候已經是商末周初了,周文王就是姬昌,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後來被人誣陷被囚於羑里,七年之後才被釋放。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寫道「文王拘而演《周易》」可見是文王在獄期間,開始推演周易,得到了後天八卦和六十四重卦並作卦辭,也就是現在易經的藍本了。其實在《周易》之前呢還有兩部易經的書籍,其一就是《連山》,《連山》以艮卦開頭,所謂的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是山的意思,連山這個名字的來源呢頗

多,但是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連山以艮為首,上艮下艮,所以說是連山,這也可以在另一部易經的書中可以印證,那就是《歸藏》,《歸藏》以坤為首,所謂的坤就是地的意思,萬物都歸藏於地下,所以說是歸藏。《周易》這個名字呢,很多人以為是周文王的易經或者是在周朝時候的易經,所以叫周易,我以為不然,這個「周」字,應該是來源於《周易》的首卦,也就是乾卦,乾的意思呢是代表天,乾「元亨利貞」也就是「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無有窮盡,所以叫《周易》。而《連山》和《歸藏》則亡於晉永嘉之亂,只有周易完整保存下來了。至於周公做的爻辭呢,記載較少,並且在歷史上頗有爭議,不過從爻辭來看,有不少是發生在周公之後的事情,可見爻辭也非一人所為,有可能是後人不斷的添加的結果。

孔子讀《易經》,據《史記》記載說是到韋編三絕的程度了,韋,穿連簡冊的皮線,絕是斷的意思,可見孔子讀易之精深。《論語》中也說到: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據《易緯.乾鑿度》記載,自孔子接觸易經後,常常自己起卦為自己占筮。一次,他偶然間用周易占卜自己的命運,佔得一卦為「火山旅」。

當時,他以此卦請教於商瞿。商瞿看後道:「子有聖知而無位」。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先生您雖然具有聖人的智慧,卻沒有聖知的權位。也就是說孔子沒有權威的地位。

「旅」卦的彖辭曰:「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這是講雖有太陽般的光明但卻靜止不動,象徵孔子本人雖然集大道於一身但卻不能施行於天下。所

以,孔子泣曰:「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天之命也。」於是始作十翼。十翼後來伴隨周易流傳下來,成為了易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孔子之後我們現在所用的《易經》體系基本上已經形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針對L3的評價刪除和忽略的實驗過程與結論!
「手拉手」下水營救溺水者致五人喪命-源於實驗教科書《生命與健康常識》的致命錯誤!
六個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實驗設計不嚴謹,大牛也錯認了RNA甲基化相關酶!
好奇心實驗室:刷臉時代 攝像頭會泄密嗎?

TAG:實驗 |